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乡村社区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基本路径.20世纪初人类学被引入中国后,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和1979年到21世纪初.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同时显示了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因西藏以及中印关系历史问题,作为西方学术领域重要区域研究的喜马拉雅人类学尚较少被中国学者关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喜马拉雅将成为中国一个新的学术高地。文章对西方人类学领域中的喜马拉雅研究进行梳理,指出西方人类学的喜马拉雅研究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经历了东方学的研究传统;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经历了欧洲观察者的结构-功能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演绎着多元化、多主题的学术史历程。西方人类学领域的喜马拉雅研究为人们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3.
弗雷泽在西方人类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颇为复杂,其人类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写作范式、作品价值、个人地位和影响等问题在西方人类学界曾引起广泛争议和讨论,而相关论争并不为国内学界所熟知。对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西方人类学界的两场关于弗雷泽的重要论争进行回顾和梳理,按图索骥,旨在以此表现"弗雷泽问题"的复杂性及其与人类学发展诸问题的关联性,有利于国内人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生态人类学的发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关于国外相关理论翻译和介绍的基础上,国内的学术界一方面充分探讨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属性和概念界定、内涵及其外延等,一方面积极开展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尽管中国的生态人类学起步较晚,但不断涌现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类学自20世纪40年代成为现代学科以来,经历了一个学科发展的黄金时代,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趋势,一直在稳步发展.尽管时代不同,但交换、货币、消费和私有化一直是经济人类学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吴文藻先生就主张人类学应从研究原始民族扩大到现代民族,认为中国的人类学研究应该包括汉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但由于西方人类学传统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与学术实践等原因,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学界对汉族社会的研究仍显沉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后,工商人类学成为应用人类学中增长最快的分支在欧美迅速发展,21世纪初在中国也逐渐兴起。本文从工商人类学的学科基础、近年来推动工商人类学研究和发展的学者、组织机构、开展的学术活动、代表性期刊、最新的论著和本土化研究等维度对工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尽管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工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理论范式突破等诸多挑战,但中国工商人类学的发展开端良好,在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中国工商人类学研究者的积极倡导下,必将推动有中国特色的工商人类学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国际工商人类学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不过相比较史学而言,文学领域的人类学转向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以文学人类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文化诗学对人类学知识的借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等个案为例,就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进行了考察,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转向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类学的中国本土化过程,严格地说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正式开始的,关于我国西部的开发研究以及民族经济学学科的创立,就是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标志。在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人类学理论工作者对现代化过程进行了理性的反思,提出了民族经济利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提炼和发展了"相际经营"的理论模式,在本土化的同时又为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边缘的视界:刘咸炘对进化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学者刘咸在上个世纪20年代撰文批判进化论,区分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站在文化相对主义立场上指斥社会进化论不能被视作普遍有效无容置疑的科学真理,同时强调了进化不能等同于进步,并提出了"智进德退"的观点。刘咸的文化相对主义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并吸收了20世纪初传入国内的西方文化人类学观念,反映了现代中国的东西文化之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