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面对全球化战略发展所采用的重要策略,为民族边贸口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口岸经济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保障,由于民族八省区的口岸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差异较大,文章根据口岸体系特征、口岸经济发展模式将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划分为四类区域,尝试从"一带一路"建设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口岸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进行探讨,并对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潜力和前景进行了预判,指出民族地区内陆沿边口岸经济受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新疆环境资源发展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环境资源问题的制约。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环境资源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创新与完善,将新疆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才能保障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顺利进行,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跨越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合成控制法作为主要方法,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沿线地区整体层面和单个省份层面的两维视角,定量识别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对我国沿线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各省份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自然环境等层面存在差距,倡议对各省份表现出不同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开放效应,提出我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思路。对因地制宜有效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经济效应和开放效应、完善沿边开放机制、引导产业开放并实现产业衔接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应尽快转变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方式。新疆经济具有高速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但外贸发展方式上存在着思想观念束缚、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力资本开发不足等问题。该文从贸易理念转变、生产要素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广西西江流域地区近年来对构建和谐经济发展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流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流域特色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流域特色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流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为主要形式的和谐经济发展模式。以流域经济后发跨越发展模式、流域国际贸易与合作发展模式、流域特色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多区域开放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形式的和谐开放引领发展模式,促进了广西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重新考察比较东亚-拉美模式和苏南-温州-珠江模式等典型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几点关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中国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即经济增长须内需与外需均衡拉动,利用外资的同时应注意资本的内化,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公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动态调整和有效结合,产业调整应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任务之一。实现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协调共享发展,特别是促进南疆跨越式发展,应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重点开发区建设,深入推进南北疆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促进南北疆外向型经济发展。科学构建PPP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高度契合的发展模式,创新南疆加快发展的机制,助力企业"走出去"。坚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深入推进南北疆发展体制改革。完善产业政策,大力延伸产业链,促进南北疆产业结构均衡协调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进南北疆城镇化、现代化建设进程。重视加快科教文卫社会事业发展,夯实全疆协调快速发展的支撑性基础。坚持以能力为导向,全面提升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为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洛阳区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洛阳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优势地位,以及历史文化、工业基础、科技人才、区位优势等资源乘势而上,促进区域发展,把洛阳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区域的发展模式与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区域选择与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兴衰,历来都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决策者必须决策,而且必须慎重决策的经济活动内容。本文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区域发展的四种国际模式,基于四种模式,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区域选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为:(1)把区域主导优势视为战略重点区域形成与发展的客观支撑系统;(2)战略重点区域主靠战略重点产业与重点城市来托起;(3)战略重点区域的集聚与扩散过程应保持相对一致性;(4)新的战略重点区域应紧随国家经济重心实施梯度转移;(5)技术与知识导向型战略重点区域应是今天和今后的主导发展模式。但同时应避免新战略重点区域的出现导致旧的战略重点区域衰落以及战略重点区域“恶性膨胀”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县域经济落后,因此,结合陕西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依据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一般理论,陕西各县域应分别选择城郊型、平原型、资源型和山区型四种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