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省际交界地带经济发展滞后,已成为阻碍我国实现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省际交界地带的区域特征使边界协作变得难以实现;行政区划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省际交界地带区域合作;省际行政区边缘经济协作及政府协调难以真正实现;文化维系力衰减,区域治理出现“碎片化”,成为我国省际交界地带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由.树立地缘观念,遵循省际边界地带地缘属性;发挥纵向国家协调力和发展横向主体间合作关系,实现省际边界跨政区区域协作和政府协调;进行集中扶贫新模式探索,以集中扶贫整合治理“碎片化”,应成为我国省际交界地带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关系,反映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层不断总结区域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区域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结构面临着两大问题,即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启动内需市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逐渐加剧。为有效应对冲击和扰动并提高城市自我恢复的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已成为全球共识。从韧性视角出发,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估体系,运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城市韧性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测算,结果表明:安徽大部分城市韧性水平在研究期内有所提升,到2020年各市韧性水平差距缩小且各梯度韧性水平差异发生变化;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等级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分异情况;影响城市韧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与教育支出,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出双因子增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区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新中国的四代领导人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在战略目标上,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为基本取向;在战略思想上,以“与时俱进、协调发展”作为撬动区域发展的理论支点;在战略措施上,开辟了四条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在战略调整上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路径依赖;在理论上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脉相承,在实践上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四次飞跃。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发展理论体系和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引入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环境—认知—实践"的系统分析框架,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深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逻辑。这一战略与特定的时代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使命、基本方略和战略目标上深化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认知,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框架和实现机制。因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有着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指数,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指数和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来构建区域经济充分发展指数,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三个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充分发展,且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从创新驱动的内涵出发,构建包括创新驱动投入、创新驱动支撑和创新驱动绩效3个一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福建省九地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整体素质和企业创新能力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科技和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培养创新型企业,提高人力资本以及促进对外交流,最后逐步过渡到创新驱动阶段。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是赢得区域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的可行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方向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而民族地区在这三个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视域分析民族地区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分析了民族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就经济带建设、城市(镇)群建设、边疆地区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民族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密集区发展正面临城市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趋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行政区划分割各自为政、制度与法规不合时宜等突出问题.对此,要在总结国际城镇密集区城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我国城镇密集区实行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统筹城市与区域发展、加强城市合作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本质要求;健全区域统筹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强调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把握主体功能区划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重构城市体系——论中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构成了巨大冲击,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是与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的集聚相伴随的.由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未能自由地跨地区流动,中国的城市体系在计划经济年代出现的不合理布局一直未能彻底改变.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城乡发展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城市化进程受阻,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城市规模偏小,城市规模差距偏小;农村和内地的发展面临养老缺失、留守儿童、生育率高、土地闲置、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增加;地区间和城乡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未来中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应以推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再配置为切入点来推进城市化进程,进而使得城市体系的规模和区域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重点已开始转换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协调发展,即面对进一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需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战略从"共同发展战略"到"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本文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探索和主要问题出发,阐述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实现路径和突破重点,为此,还提出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战略四个方面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成渝经济区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渝经济区的良好发展,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长江上游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推进成渝经济区快速协调发展,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特点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成渝城市群4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的引力模型,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城市发展规模完善,成都和重庆在人口分布、产业分布、城镇化率等各方面各有优势。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具有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交通指向性和相互强联系的特点。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加强多方交流,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可促进成渝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良好生态环境是关天经济区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关天经济区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寻求有效路径,尤其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引领和推动。在厘清绿色发展的本质及六大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针对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出现的困境,指出循环经济是该经济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国际国内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研究,论证了在关天经济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现有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引领和推动效用。  相似文献   

17.
从泛长三角视野谋划合肥滨湖新区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长三角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合肥从地理位置上说,处于长江流域,城区向巢湖方向发展,建设现代化滨湖城市符合建设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潮流.把合肥滨湖新区建设成泛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在合肥滨湖新区建设中需要突出金融集中区、旅游休闲胜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层面推进国土开发格局优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区域经济差异分解中把河北省划分为环首都经济圈、冀东沿海经济带和冀中南经济区三大区域。利用Theil指数方法测度了20002011年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变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区际经济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快速增加,但区内经济差异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并从效率和公平的视角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河北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认为应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区域主体广泛参与、出台配套法规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区别对待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及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措施推进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同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趋向。统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支撑带"的战略组合,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将原有的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有效地连接起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以"一带一路"为引领,"三大支撑带"互联互通为重点,通过国家级新区建设形成有效发展增长极,从点到线到面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