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西地区是汉代的边防重地以及经营西域的重要基地,从居延汉简的记载中,汉代河西地区的戍卒和田卒来自于全国的27个郡国。各郡国人口的输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灾害的原因,也有战争、政治、人地矛盾等因素。戍卒和田卒的输入对汉代河西地区的军事防卫和经济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汉时期,在西域发生了三次著名的矫制事件。本始三年,常惠擅自征兵攻龟兹,宣帝为抑制霍光势力,未赏罚常惠。元康元年,冯奉世矫制发兵平定莎车。因儒生势力的牵制,冯奉世未封侯。建昭三年,陈汤矫制发兵诛杀郅支单于。此时保守势力占统治,使陈汤最终被免为庶人。他们三人建奇功于异域,却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对这三次矫制事件的分析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把握西汉的西域政策。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西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人口迁移现象。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成游牧民族间的迁移和农耕与游牧民族间的迁移两大类型。西域地区人口迁移包括了战争对人口的掠夺、汉族将士在西域的戍守农垦以及乌孙等游牧民族的全族迁移等。总体看,该时期人口迁移以强制性和被迫性迁移为主。该时期人口迁移对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汉前期和东汉前期的世风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汉朝社会的认识。从分析两汉的社会背景入手,分四个方面对比了两汉前期的社会风尚,即出身观念、奢侈、守礼、区域性特征,由此得出两汉世风差异的原因在于统治社会的思想不尽相同以及作用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经学的古今观已重新构建 。在历史的教训下,经学对原有的古今观作了反思,并有了明显变化,很快得到汉王朝的认 可和采纳。这种新的古今观的特点是强调古今社会及其统治政策的变化,而所以变化的原因 则是缘于所谓“时异”,亦即历史条件的变化。虽然汉代经学的古今观有着厚古薄今、往往 比较保守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它对顺应汉代统治政策的调整和强化皇权都发挥了极其重要 的理论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代在对水灾的认识和救治中存在着鬼神为祟和天人感应等迷信观念,认为水灾产生的原因是鬼神作怪的结果或上天对君主失政的惩罚和警告。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汉代很多救治水灾的行为包括免三公、省刑、举士等完全无效或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7.
西汉音乐领域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被称为"歌儿"。最初,他们只在宫中宴饮和祭祀上进行乐曲吹唱,发展到后来他们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地方上,成为西汉社会一支不容忽视的音乐群体。  相似文献   

8.
西汉文学的时间断限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年。西汉文学的主要业绩表现在辞赋、文章、诗歌三个方面。辞赋作为一代之文学的代表,源于先秦,具有“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时代特色。汉代文章积极关注现实,对后代影响巨大。汉代诗歌,古朴典雅,体被文质,其中乐府诗的影响尤其久远。  相似文献   

9.
因为文化和文学的积累,统治者的提倡和爱好等便利的条件,西汉文学在帝王和官僚家庭发生、发展,文学家庭产生了。西汉文学家庭成熟早,历时久,差异大,成就高。西汉文学家庭由父子传承文体和题材。  相似文献   

10.
西汉县令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县令长的出身与迁转情况,及其在西汉行政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在传世文献资料与尹湾汉简的材料中都有反映。通过分析可知,西汉的权贵之家和贫困之家子弟都可以通过小吏迁升为县令长,当时还不存在二百石之关;县令长中儒生与文吏在数量上也不相上下,且基本稳定;县令长任用主要通过功次与察举,官职的去免对其以后的迁升不构成大影响。县令长与地方王侯的关系很微妙。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看 ,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已超出适度规模 ,从农民生育子女在经济上并不划算这一客观事实看 ,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效用”理论并不能圆满解释西部地区人口膨胀的原因。生育对贫困地区的人们并不全然基于市场理性 ,生育还连带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及社会情境。因此 ,西部地区要降低人口出生率 ,求得适度人口 ,不仅要借助于人们生命逻辑之外的控制力量 ,即人口控制的成功 ,而且要依赖于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生育文化的形成 ,即通过文化的变迁 ,使人们在生育行为上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