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角色参照语法对于汉语的解释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语法在语言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角色参照语法突破了传统语法的局限,从语言结构中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出发,设计了一种以语义和语用为中心的语法理论和分析框架,以期对不同类型的语言的语法结构做出解释。简单介绍了角色参照语法的主要内容,然后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了角色参照语法对汉语的解释功能。最后,得出了角色参照语法对于汉语的各种句型,包括单句、复句、和特殊句型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角色参照语法是在格语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结构功能语法。汉语的非常规谓语结构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结构。角色参照语法对汉语的常规谓宾结构有很强的解释力。采用角色参照语法的小句结构对汉语非常规谓宾结构进行解释,并对小句结构中核心谓词的分类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3.
形合、意合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组织手段,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文章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成因以及它们在词语的语法形式、句子成分和篇章结构方面的表现揭示出一些对翻译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言语交际中, 表达主体指称形式的选择对整个话语形式和结构的选择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一般语法的研究对此问题重视不够. 在角色参照语法下, 分别分析以说话人、 听话人和第三方为角色参照的句法实现. 从多个角度解释和分析同一种语言里在同一个句法位置上若采用几种不同的指称形式, 其意义与功能的差异, 以及同一指称形式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意义与功能差异. 通过创新性的研究方法, 解释话语形式生成的一些规则和特征, 从而更好地实现不同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主题结构在表现方式、出现频率、生成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语言特征是英语主语显著、汉语主题显著。把握两种语言主题结构的作用和特征,坚持不同的语法本体观,尊重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现实,排除相互之间语法概念和语法规范的干扰,可以进一步识别、确立和完备汉语自身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构式语法为我们分析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解释了汉语中常见的双宾构式,并以三类特殊的双宾句,即固定表达类、倒装类和角色融合类为例探讨了构式语法的解释力,得出构式语法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既能分析典型的语言现象也能有效地解释语言中的边缘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英文时间表征的对比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时间的似真表征和隐喻表征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汉语和英语时间表征上的异同。操汉语的人是基于客观真实时间顺序和主观想象时间顺序来构建其句子和概念的,其时间表征多为似真表征方式,英语里虽也有某种程度的似真表征,但说英语的人更多的是依据形态语法和抽象原则来表征时间关系的;时间的隐喻表征在两种语言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源于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法重要的区别性特征(综合语vs.分析语,主谓结构vs.主题-述题结构,形合vs.意合),来说明英语语法的刚性和汉语语法的柔性,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驾驭语言。  相似文献   

9.
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我们说英语是形合语言主要是因为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要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则是以神统形,词语与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含义的分句表达.本文主要结合古文<兰亭集序>的英译文来阐述英语的"重形合"与汉语的"重意合"这一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汉语学界传统的描写性语法一直注重对具体语言现象的论述和分析,而普遍语法原则重在解释语法现象,找到不同语言中不同语言现象的共性。本文试图以深层结构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为出发点,探求将描写性语法和普遍语法原则相结合应用于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的否定结构十分复杂,它在很多方面与汉语的否定结构不完全对称,是英语语法体系的难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的角度对英文否定结构中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使其更加直观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汉英两种语言中,主语的构成成分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即使在相同之处,汉英语的主语构成成分在语法、语用层面上也存在细微的不同;即使在不同之处,汉英语的主语构成成分在语法层面上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充分显示了汉语"隐性"、英语"显性"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英汉语对比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句子等传统语言层面,对英汉语篇的对比研究相对薄弱。我们从英汉语篇差异三方面的表现(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螺旋式与直线形以及意合与形合的对立)及其哲学根源出发,选择《围城》中、英文本为对比语料,揭示了在英汉语篇翻译时,如何针对英汉语篇粘连性和连贯性的差异,借用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合理必要的调整,力争"得其意"而不"忘其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制约着文字起源和语言结构。中华民族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汉字起源的象形性和汉语语法直观、意合的特点,而英语民族抽象的思维方式也促成了英语字母文字和英语语法的抽象性和分析性。理清语言文字与思维方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汉英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宾语构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其语法意义、动词使用等功能方面存在着认知差异,但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表向性。由于民族认知心理不同,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对"物体传递"动作进行概念化时出现离合,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抽象的普遍语法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无能为力,而构式语法却能给出明确答案,这表明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具有理论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英汉句子体现核心信息的句子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汉语往往使用主要句子成分来体现语义上的信息重心,表现为语法重心和语义重心的一致性;而英语往往使用次要句子成分来体现语义上的信息重心,表现为语法重心和语义重心的非一致性.因此,提出“句式重心移位”翻译法,即根据英汉在语法及语义关系上的不同特点,通过句子主次成分的相互转换,形成整个句式重心的移位,以保证译文的准确完整和表达的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7.
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方面存在着诸如“石化”现象、语法失误、语用失误等共性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英汉两种语言及其差异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此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以从语言的差异性入手 ,通过反复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际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外来语对英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英语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英语始终受到外来语的影响。本文拟从英语词汇入手,分析外来语影响英语的主要方式及其对英语语音、构词、语义、语法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法其实并不具有独立的表意功能。因此,用语法来约束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不具备坚实的语法哲学基础。群众语言的创造性天性,使得语言的形式化变得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使语言具有可演绎性。汉语由于可演绎性程度偏低,而导致了“脑筋急转弯”之类的语言恶作剧。语法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语言习惯与语义逻辑之间的整合。语法应该建立在广泛的语言用法调查的基础上,这样才能避免语法规则脱离群众的“贵族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审视文体学所涉猎的语句长度与散文节奏的关系问题,并借此观察英汉语句相关的调节方法。根据传统语法理论和信息结构理论,提出语句的信息节奏概念,表现为信息密度和解码效率。据此,对英汉语调节信息节奏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该研究将为英汉语语篇层次的信息节奏的讨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