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讨论并走出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还须从其最基本的“民族”概念着手。要结合西方民族概念的引入及其影响,分析当代中国“民族”概念生成的历史渊源,梳理其演变发展逻辑以及学术思想轨迹,找寻中国化的“民族”概念形成的原初动因;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当今我国民族研究的核心命题,把握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政治诉求,进而以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厘清“民族”概念中国化与中国化的“民族”概念之间的原初张力;在反思“民族”概念中国化的原初误读、泛化应用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和“人民性”再造民族群体意识,重塑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生成具有时代特质的现代“中华民族观”,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民族理论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对其进行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势必会涉及民族、时空、区域、民族走廊、民族飞地等概念。在实际研究中,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了解与区域相关的民族地区、民族聚居区、民族杂居区、历史民族区等具体概念,将会推动民族地理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跨境民族研究中,民族的概念范畴决定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维度.在中国时空和语境下,西方民族概念、斯大林民族概念和中国民族概念构成了民族概念理论和现实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并不存在普适的民族概念。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的多样性使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跨境民族在理论和现实上存在诸多困境。民族概念的类型化赋予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适宜的维度,为跨境民族研究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期以来民族学界对"民族""、中华民族"和"56个民族"究竟是什么关系的争论,从逻辑学的视觉对它们进行辨析,揭示了"民族"这一概念所具有的多重含义的原因,并对当下有的学者因曲解或利用"民族"概念大谈"民族意识"并鼓吹"去民族化"的观点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将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予以高度重视。面对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这种新态势,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强大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应对民族精神的概念进行历史考察,站在时代的前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重新审视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民族”和“民族主义”是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基石.20世纪初以来,中国学者对“民族”和“民族主义”一直存在歧义.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民族”和“民族主义”是政治概念,一种认为是文化概念.笔者认为“民族”和“民族主义”既要从政治上界定,又要从文化上界定.只有这样,才会全面理解“民族”和“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是一个普世概念,但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当今民族概念的内涵常常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有自己传统的大一统的文化族群观,更有自己从实际出发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不仅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而且取得了协调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效果。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理顺国内的民族关系,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外风行一时的理论,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切不可盲目照搬。  相似文献   

8.
“理学”这一概念与“道学”、“宋学”等概念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理学”的产生和运用具有特殊的背景,既有经济、政治等外在环境的影响,又受到学术传统内在理路的制约。因此,把握“理学”概念,要运用历史的眼光,结合特定语境,从不同的层面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
词语是概念的语言表征,概念则是理论的基石、思想的出口。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作为一个自觉的主体登上历史舞台之前,现代汉语“民族”一词包含不同类别、层级的族体的含义已经形成。他们以此为基础,百余年来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向“民族”一词注入新意涵、从一般性和规范意义上定义民族等途径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出一套以“民族”概念为中心,以“前缀词+民族”“民族+后缀词”“前缀词+民族+后缀词”等语言形式组成的上百个、多层级的民族理论概念体系,极大拓展了中国人探索民族世界的理论视野。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所以始终将我国处于不同社会进化阶位的各类族体均称为民族,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秉承和贯彻,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建设要服务现实民族问题解决的宗旨和他们自身的政治智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普遍意义的民族学概念体系,应积极借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在百年构建进程中积累的成果,厘清和深化运用已经形成的多层级概念,同时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造或革除过时的概念、提出新概念,而非削足适履于西方民族学、民族主义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10.
当前西方主流学界很少关注产业安全,中国国内学术界对此讨论较多,但针对流通产业安全的争论较大,因此在经验度量之前必须详细阐明其中概念逻辑。中国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宏观背景已经发生变化,整体上看"资金瓶颈"已转向"流动性过剩";流通业安全往往是指一种潜在威胁,而非实际状态;外资商业在中国国内地理布局呈典型的非均衡性。为了在经验评价中反映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的这些理论逻辑,可基于比较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和可持续(动态监控)原则设计一套指标体系,并对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结构调整和趋势调整,最终得出中国流通产业安全度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争论"是邓小平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策略性提法,对于排除羁绊、推进改革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诸如削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利于发扬民主与决策科学化、不利于学术进步等.在现实中对这一提法误用已经造成了许多严重问题.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邓小平的这一提法,明确"不争论"的观点并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范围,反对曲解该提法.在新形势下不宜继续坚持"不争论"提法,而应看到"争论"的益处,提倡"争论",培育良好的争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界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历时已久,在民族概念的认识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在民族概念研究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一是引用相关材料来证实“民族”一词是中国古代文献固有的名词;二是认为现代民族概念是中国本土民族概念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概念相互交融的结果;三是对当前出现的“汉民族”概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搞争论”和“不搞争论”是邓小平理论中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的两个重要思想。一方面,两者是针对不同情况而言的.“搞争论”是针对原则性问题而言,“不搞争论”是针对策略性问题而言;另一方面,两者又是相互统一的,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提出,是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民族交融不是民族融合,也不是民族消亡,更不是民族同化。它是在尊重差异的情况下,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现有的民族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民族问题包含不包含民族内部问题?目前理论界有分歧。根据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应该认定,民族问题既指民族之间的问题,也包含民族内部的问题。重视民族自身问题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争论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与讨论,也引起了很多争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持的基本态度问题,即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以来,人们对之的探讨与争论也极为广泛与深入,但由于全球化包含着极为丰富和复杂的经济关系,所以学术界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分析了对全球化的内涵、表现、阶段和成因的争论,指出全球化之所以发展成为不可逆转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其原因恰恰在于全球化的非经济因素,即文化、思想和制度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8.
功和能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深刻地理解功和能的概念,熟练地运用功和能的关系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对于学好物理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美国农村学校合并一直就是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农村居民及社区争论的话题。合并的支持者从大规模学校的优势以及实用性目的方面积极倡导农村中小学合并,而合并的反对者主要从经济角度、小规模学校的优势以及农村学校对社区的价值三个维度予以否定。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出现争论不断的原因,主要在于合并过程中存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合并学区与独立学区各有所长。在激烈争论的背后,应正确认识到学校规模的适宜性以及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9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正式确立至今,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学界众口不一,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和简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