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世纪60—70年代,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殖民统治机构进行了部分调整与改组,其目的是全面加强与巩固殖民统治,以防止像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这样的事件重演。本文即是论述英国殖民者的诸多调整与改组措施及其导致英印殖民统治机器的某些变化与加强的情况。 1 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暴露了貌似强大的英印殖民统治不堪一击,正如马克思所说:大起义“使英国统治从印度的一端到另一端发生动摇”因此,起义被镇压后,英国殖民者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加强与巩固英印殖民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英国以和平方式给予缅甸独立,这决不是英国对其战前殖民统治反省后的明智之举,而是英国政府无法应对缅甸民族主义要求独立的强大攻势,被迫做出的丢卒保车的战略选择.缅甸的独立不是完全按英国战前早已制定好的非殖民化时间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而是缅甸民族主义者斗争的结果,但从缅甸独立的方式看,则充分体现了英国在解决殖民地问题上的灵活性和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绵延不绝的斯里兰卡民族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殖民统治的产物。19世纪英国殖民者逐步确立的单一制的中央集权体制深深地埋下了民族冲突的根源。独立后民族问题因成为政党竞争的政治筹码而日益复杂化。一直由僧伽罗族控制的中央政府在巩固单一制政体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泰米尔人的民族歧视政策,长久的民族积怨导致斯里兰卡的民族冲突愈演愈烈,旷日持久。  相似文献   

4.
缠绵家国事     
李愚 《可乐》2010,(7):67-67
1970年,英国学者、牛津大学教授迈克尔·阿瑞斯,结识了在牛津求学的缅甸女子昂山素姬。在两人订下婚姻盟誓前,阿瑞斯就已经知道,有一天,命运会让他们在家与国之间做出抉择。眼前这个容貌清丽的女子绝非一般,体内流淌着的是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的血,她的命运生来就跟国家和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艾德礼政府在缅甸政策上并没有大的创新,仍然沿用了战时内阁的政策。缅甸总督史密斯由于在缅甸推行与昂山敌对的政策使得缅甸的局势恶化。艾德礼政府逐渐改变了缅甸政策并任命兰斯为新的总督。兰斯支持缅甸民族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在经过了一番迟疑后,英国政府最终同意了兰斯的建议。但是由于英国政府的迟疑不决,缅甸的局势恶化,缅甸民族主义者与英国的关系也更为疏远。这一政治局势与缅甸在英帝国战略上的次要性使得缅甸最终在英联邦外独立。  相似文献   

6.
克伦语初探     
克伦语是克伦族使用的语言。克伦族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有少量分布。人口约320万。在缅甸,人口仅少于缅族,大部分聚居于缅甸克伦邦。克伦族除使用本族语言外,有不少人还掌握缅语。 克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藏缅语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语言,特别是在语法构造上与同语族其他语言相差较大。对克伦语的研究,国内外至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泰缅边境订单式经济这一龙头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放松管制的资本流动刺激政策和人员流动相对严控之间的突出矛盾,旨在揭示边境地区人民与当地之间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关系形态。通过案例研究表明,泰缅边境地区主要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一是近期泰缅边境资本主义市场扩张刺激了农业生产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更大需求;其二是缅甸中央政府与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妨碍了缅甸一侧边境的同步经济发展,使得边境两侧形成强烈反差,造成农业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泰国;其三是泰国政府通过鼓励缅甸一侧边境克伦族村落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竭力控制缅甸籍克伦族务工人员数量。尽管边境武装冲突会对订单式农业发展造成影响,但是长期而言不会影响边境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缅甸明顿王在位期间(1853—1878年),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英国殖民者通过两次对缅战争(1824—1826年和1852年),将富饶的下缅甸变成英印政府统治下的英属缅甸,缅甸王朝偏安于上缅甸。到19世纪下半叶法国殖民者也向上缅甸渗透,形成了英法争夺上缅甸的格局。在这种形势下,明顿王一方而对内实行改革,以增强国力,另一方面对外采取了联法抗英的方针。可是这两方面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英国向上缅甸扩张,还包涵有通过上缅甸入侵我国云南的企图。探讨明顿的改革与外交,对于研究近代缅甸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缅甸民族主义者在独立问题上采取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 ,选择了联日反英的独立道路 ,扮演了引狼入室的角色 ,英帝国在危难之机 ,仍顽固推行殖民统治和高压政策 ,酿成缅甸的陷落 ,中美英印联军和缅甸国民起义军为收复缅甸作出了贡献 ,由于英国把重返缅甸视为英帝国的延续 ,使英军参战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克思关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两篇文章中指出的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为理论指南,结合英国在印度殖民征服与殖民统治的史实,从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三方面论述了英殖主观上对印度的劫掠客观上却也同时促进了印度的进步的问题,说明了殖民者破坏与建设的双面效应,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的殖民时代殖民地国家的进步还不能不是"以人头做成的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这一严峻而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统治集团,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调整统治政策,对民族问题作了妥当的处理,使一度紧张的民族矛盾得到缓和,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艺术学理论民族学理的建设,既是学科自身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艺术实践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从综合的文化的角度认识艺术活动的传统。艺术、审美、生活、文化紧密相连,凸显了中国艺术理论以和谐理念、人间情怀、诗性品格等为基本特征的"大艺术"理论风貌。当前艺术学理论的建设,应重视民族艺术理论的精神传统,在广纳中西滋养的基础上,重新打通民族审美与艺术精神的血脉,夯实艺术学理论的民族学理基石,推进建设既能与世界艺术理论对话又能切实解决自身问题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话语和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立足族群认同、集体记忆的相关理论背景,选取历史记忆的理论视角分析族群边界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探讨族群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及其变迁的相互关系,认为族群边界是能动的,一方面藉着历史记忆来承载族群认同的根基性情感,另一方面藉着历史记忆来为趋利避害的族群认同及其变迁提供合理化解释。这对田野调查工作以及建构族群发展史工作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苗族人和谐的社区生活是苗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而这种和谐的环境又与苗族生命观联系十分紧密。是他们的泛生命意识造就了和谐的自然生存环境,造就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由此,创造了和谐的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学意义上来看,民族冲突是一种民族政治关系的不和谐模式。基于当代世界民族冲突的整体态势,后发多民族国家内民族冲突的动态运行体系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民族利益争夺是民族冲突的逻辑起点;第二,围绕民族国家建构是民族冲突的核心动力;第三,暴力和恐怖活动是民族冲突的主要手段;第四,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民族冲突的文化根基。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冲突预警和调控机制,以实现从冲突到秩序的良性转换。从政治管理的角度来考量,具体措施有:一是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培育各族群的国家认同;二是尊重权力共享,适时有序进行族际政治整合;三是深入推进民主化改革,完善现代国家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变通精神、淡泊名利精神、民族忧患精神、严于律己精神等高尚的道德精神。这些道德精神,既对当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发展有过重大影响,又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刚果(金)的族群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上,刚果(金)境内存在数个政治实体与族群,因为地理和语言的障碍,他们之间联系薄弱。欧洲殖民者到来后,强行将各个族群整合到一起,造成诸多问题。刚果(金)独立后,族群矛盾集中爆发,呈现出国内族群冲突剧烈、跨界族群矛盾复杂、资源争夺恶化族群关系的特点。族群问题衍生出族群政治,在刚果(金)政治生活中大行其道。族群政治导致国家政治的结构性扭曲、制度性失效和主体性错位,对国家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治理刚果(金)的族群问题,不能重复西方多党政治的老路,而应从刚果(金)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提升政府能力的基础上,借鉴发展中国家的治理经验,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刚果(金)突出的族群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转移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内地城市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重要目的地,经济型流动人口是主要流动类型,流动方式包括自发的人口流动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内地有效地扩大了民族交融的内容,整体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但也存在着局部的冲突与摩擦,而城市社会的排斥与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加大对新疆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形成混合居住模式则是扩大民族交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把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作为工具,以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元认知策略运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成绩、内在学习动机和元认知策略运用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成绩目标型外在动机呈显著负相关。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元认知策略运用能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同志长期、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和民族工作,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建设一支有使命、敢担当、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云南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从云南跨越式发展全局来思考和筹划,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发力,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完成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