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考证世德堂本《西游记》、杨致和《西游记传》、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三种版本相互间的关系问题,认为:朱本当成书于万历末期,晚于世本和杨本。朱本是采合世本、与世本祖本同源异流的平话本及杨本而成的三缀本。朱本卷一至卷三和卷五至卷七,取自世本前十五回;卷八至卷十来自杨本;卷四选自平话本。朱本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卷四保存了平话本《西游记》的又一残文,从而可知世本的祖本实为词话本  相似文献   

2.
《二郎宝卷》与小说《西游记》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郎宝卷》因其卷末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壬戌刊”的字眼 ,一般被认为是嘉靖年间的宝卷 ,但根据宝卷所载的一些内容 ,如吕祖归圆等祖师的事迹以及《伏魔》《泰山》《十王》等宝卷 ,可以判断它是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一部宝卷 ,有可能出现于崇祯元年。理由一 ,宝卷所记之归圆主要活动于万历年间 ;理由二 ,《伏魔宝卷》产生于万历四十五年 ;理由三 ,宝卷提到戊辰年 ,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戊辰年 ,应是崇祯元年。尽管《二郎宝卷》晚于万历二十年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 ,但并非是小说《西游记》影响的产物。在南方刊行一系列小说《西游记》前后 ,北方的民间宗教中普遍流传着西游故事 ,这些故事不论在故事形态上 ,还是宗教譬喻上 ,与小说都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还留有明初《西游记平话》的痕迹。民间宗教家们基本上是农民 ,知识有限 ,他们接受宗教思想基本上是口耳相传 ,不可能成为小说的直接读者。这说明在北方可能流传着以唐僧取经为底本之讲唱文学。这种讲唱文学可能与百回本《西游记》都是明初之《西游记平话》的后代 ,其最终形态的差异 ,应该是传播过程中 ,被不同接受群落改写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吴承恩是否出任荆府纪善是《西游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现存《西游记》的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象官板大字西游记》,根据这个“新刻”、“官板”,人们一直怀疑之前还有一种已经相当完整正规并已值得书商招摇标榜的版本,但是缺乏证据。如果能够证实  相似文献   

4.
王平 《东岳论丛》2003,24(5):89-93
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问世以来,对于其原旨的探讨就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各种见解层见叠出,相互辩难,而实际上这些不同的见解都是在各自主客观条件下所作出的阐释,都在丰富着《西游记》的内涵。从明代至今,对其原旨的探究似乎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进一步说明,《西游记》是一部具有象征意味的寓言小说。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作者和主旨再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 ,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据清代非主流见解 ,依明代天启府志 ,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 ,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 ,几乎成为定论。本文在引述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 ,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游记 (平话 )》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文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者 ,并可在陕开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我国十六世纪写定的一部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鲁迅关于《西游记》曾作过多次评论。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以及所遵循的文艺批评原则,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取世态铺张描写,使作品几乎改观《西游记》在明代中叶以后,就广泛流传,但作者是谁,长期以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它是元代“长春真人”邱处机所作,鲁迅根据宋祖舜的《天启淮安府志》  相似文献   

7.
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意见纷殊。但不管如何,寻探的出发点应该回到文本本身。百回本文本的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透露了极大的信息。首先,从对金陵世德堂的考证可知,《西游记》最早刻本是官刻本(区别于家刻本、坊刻本),它提示了《西游记》作者应是与朱明王朝的藩王府有着很深的关系;其次,从对"华阳洞天主人"的考察则证明,他不仅难能作为否定吴承恩著作权的证据,相反恰恰证明"华阳洞天主人"极有可能是吴承恩与百回本《西游记》刻者世德堂、序文作者陈沅之为适应当时形势,及其追逐读者市场的一个合谋的产物。最后,对百回本《西游记》文化背景的整体分析,其条条线索都为坚持"吴承恩说"的观点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古代史籍与小说中都有不少同名交错的记载或描写,《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籍贯“太原说”,与《(天启)淮安府志》著录“《西游记》”被认定为百回本小说《西游记》,进而以吴承恩为此书作者,都有同名交错之误的可能.古代小说考证要充分顾及作者、作品同名现象的严重性,把不能仅凭同名下判断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并“阙疑”能“缓”.当今《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籍贯的认定应该回到“东原罗贯中说”,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作者的认定应该回到明世德堂本不题撰人的原点上来.作为学术研究进步的阶梯,虚假的明确远不如真实的模糊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问题,是本世纪20年代以来争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邢治平、曹炳建发表在《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上的《〈西游记〉祖本新探》一文,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了评驳.文章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杨本说,和柳存仁在《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提出的朱本说提出了怀疑,对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一文中提出的大典本说持肯定说.大典本即今学术界通称之《西游记平话》可简称为《平话》,《平话》的残文有三处,一处  相似文献   

10.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至迟在元末明初就已存在着一种名为《西游记》的小说。国内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今天所见的百回本《西游记》就是吴承恩在这基础上写成的。但国外的研究者对于百回本《西游记》出于吴承恩之手这一点却还有持慎重态度甚或加以否定的。例如,日本研究中国文学的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考论》序程毅中在四大奇书中,《西游记》的研究论著似乎是最少的。锦池兄的这部《西游记考论》则是一本使人耳目一新的力作。承他厚爱,把初稿寄给我,让我先读为快,还要我写一点文字作为纪念。我们先后就学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而在古典小说研究上又有同好,同声...  相似文献   

12.
一、《西游记》是一册神话小说历来人们总把《西游记》看作是谈经说道的故事,或者把它看作是神魔小说,以区别于神话和叙事诗。我以为这些看法是值得商酌的。《西游记》从其基本精神上来看,实在是一部神话小说。它那全体的艺术构成,是以民间的世俗传闻为经,以神话的想象和传说为纬,相互交织起来,并在那上面点染了佛道教义而写成的。  相似文献   

13.
金陵是中国古籍刊刻重镇,其中周姓书坊尤多。本文从盛于斯所撰《休庵影语》中题为《西游记误》的一段材料出发,通过追溯周如山的家世及其与周藩王府的关系,指出《西游记》"前世本"与世德堂本可能存在着特殊关系,从而为《西游记》作者、成书和版本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赵兴勤  赵韡 《晋阳学刊》2011,(2):118-121
《西游记》的域外传播接受,因资料较难寓目,目前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如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本棘树散人撰《西游记骨目》一卷,不见于目前大陆已出版的所有《西游记》研究资料汇编,亦很少见于各家《西游记》研究著述。对此类资料加以蒐辑、整理和利用,既可拓宽文学史料学的疆域,又可使小说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链条趋于完整,对当下之《西游记》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代传奇《断发记》,明清戏曲总集、合集未曾收录,现仅有万历十四年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一种,藏于日本,已是孤本。而且,该本没有明确标署著者姓名,前后亦无序跋,论者难以了解其创作意图、作者生平甚至创造年代,加之明清《曲品》之类著作的有关品评传抄有误,因而上述问题,学界分歧不小。根据《断发记》的内容和李开先的创作经历,可以推断其作者并非李开先,应是明朝初年无名氏的一部戏曲作品。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海外学者对它的研究相当热衷.从翻译上看,《西游记》译本遍及各国.在南朝鲜,金龙济1952年译成了《西游记》为最早;在越南,现只有瑞定1961年译的《西游记》一种;在日本,以西田维则(笔名口木山人)从1758年开始据《西游记真诠》译成的《通俗西游记》;在英国,最早是1913年李查(Timotny Rlchdrd)据《西游证道书》译成的《天国之旅》;在法国,  相似文献   

17.
论《西游记》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的《西游记》研究,基本上集中于两个问题:一、对作者及成书过程的考证;二、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探讨。《西游记》问世之初,作者的真姓名长时期隐而不彰,而三教之徒依各自的教门立场和冥顽的护教意识对作品随宜附会,以为《西游记》是“《华严》之外篇”,“《大学》之别名”,“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西游记》真的成了“千古疑案,海内一大闷葫芦”。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 ,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明人的关注。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 ,明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寓言 ,既包括儒家的“存心养性之学” ,也包括道家的“修心炼性之功”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之旨”。从艺术上看 ,明人从《西游记》的奇幻中认识到了通俗小说的虚构性艺术特征和消遣性审美功能 ,从《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比较中认识到了人物个性化塑造是通俗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与《心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西游记》作者对佛学典籍并不熟悉 ,唯独对佛教的《心经》特别关注。《西游记》作者不但将《心经》的内容融入小说情节 ,而且还将自己对《心经》的理解贯穿作品的构思 ,以致于《西游记》成为一部“修心”的寓言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的佛教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文化原型的神魔小说,它的取材是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玄奘天竺求法的故事,经过了从本事本文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平话》到《西游记杂剧》再到百回本《西游记》的发展演变,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转变成了艺术的佛教文学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