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究竟什么是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新编《辞海》中说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艺术分册.136页)这个定义涉及“艺术形象”这一概念.什么是“艺术形象”呢?同书的解释是:“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文学分册,5页)音乐属于艺术.也适用于这一定义,既然如此,音乐形象自然也是“具体生动的图画”了.对音乐形象的这种认识来自苏联的音乐美学界.  相似文献   

2.
戏曲意象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艺术以形象反映生活。艺术形象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它在不同的艺术样式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从戏曲艺术的舞台创作特点出发,对戏曲艺术的意象性美学特征进行阐述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由“乐音的运动形式“构成的音乐艺术,到底有无形象?其艺术形象的特征是什么?这是音乐理论界长期争鸣和探索的问题.笔者以为音乐的艺术形象是一种模糊形象,它存在于音乐作品各部分显现的模糊性之中.一系统论的方法告诉我们:音乐艺术作为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种物化形态,它的内外构成包含作品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表现三个主要方面.审美认识指艺术家对客观对象的直接把握和反映,使欣赏者通过作品中表现出的客观性特征,对社会生活加深了解和认识.审美评价指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社会生活的理性思考和情感评价,使欣赏者透  相似文献   

4.
论两种类型的历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熊猫有些象猫,但不是猫,而是熊的一种。历史剧取材于历史,但不是历史,而是艺术的一种。艺术反映生活,有它特殊的方式。了解这种方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历史剧。艺术反映生活,并不象照镜子那样直接和简单。首先,社会生活反映到艺术家头脑中,转变为社会意识,即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其中包括对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包括与这种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审美体验。其次,艺术家在上述思想情感的指引下,对自己选择的题材进行加工,创造出具有审美特性的艺术形象。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与态度,则体现在艺术形象之中。基于这样一种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或形象体系,与  相似文献   

5.
朗诵艺术是一种由朗诵者和观众共同参与创造,有主体、有对象的真实感人的艺术形式,它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在朗诵实践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态势语,将赋予朗诵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多元化的艺术包装又将提升朗诵的审美效应和艺术品格,达到文字与声音、形象的完美结合,产生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认为,个性即典型。发现和把握现实生活中“突出的性格”、“独特的形象”,通过“卓越的个性刻划”,创造出丰满完整、鲜明生动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基本原则。 艺术是社会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的主要反映对象是人。艺术源于现实,艺术典型源于现实中的人。现实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感性实践活动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生动具体。对现实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个别情况”、特殊人物的观察和把握是艺术家创造典型的前提。但是,往往有这种情况:每当人们论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的时候,在探讨艺术典型的时候,哲学的思考便把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偶然与必  相似文献   

7.
关于艺术的本质,近年来展开不少讨论,就我所知,主要有意识形态说、生活形象反映说、审美意识物化形态说(即审美情感说)、艺术自身审美艺术说、意识形态同情感体验结合说(即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统一说)等几种。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和根据,但与艺术的真正本质似还不那么切合。一般寓于个别,无个别即无一般。艺术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我以为它的本质应该是审美认识,是形象地把握世界的审美性认识,或创造性的形象化认识。  相似文献   

8.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之一,体现在形象性之中;而通过艺术典型化途径塑造社会相“类型”形象,则是鲁迅对杂文艺术的独特创造,也是赋予杂文以艺术本质的最鲜明的特征。正如许多研究文章所指出的,鲁迅杂文塑造的“类型”形象,也是一种蕴含艺术特质的完备的艺术形象。按照美学规律,艺术一经产生,便具有审美特性,呈现出形式各别的美的形态,从而给人们以愉悦快感,或陶冶人的心灵情操。那么.杂文“类型”形象给予人们的是怎样的艺术美感呢?或者说,形象是以怎样的方式反映出美的形态的呢?这是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形象性,是一切艺术的共同特征。书法作为艺术,当然也具有形象性。形象的塑造有具象、意象、抽象之分。书法不是具象的,它不象具象艺术那样细腻地描摹或再现具体事物的整体形象,但在审美欣赏上又有着类似具象艺术所具有的直观性。书法是抽象的,它是从客观世界中抽取相对独立的形式、关系和形式规律,运用抽象的线条来为塑造艺术形象服务的,因而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上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又不象抽象艺术那样弃绝事物形象和生活内容,作纯抽象的线条挥洒,不象抽象艺术那样令人迷惘费解。抽象艺术是一个特称名词,指特定的绘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作为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不仅要创造出动情的个性化形象,还要在思想和形式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凝炼性,即以最少的元素材料和最经济的表现形式来达到最大的艺术容量.人们在艺术活动中之所以遵循这一"节省律",不仅因为它符合了人类心智结构的发展趋势,而且还因为它使艺术作品更具审美张力.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内容的"熔铸"、"炼意"和艺术表达的"修词"、"炼句",都充分体现了"节省律".  相似文献   

11.
文学以艺术形象审美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感情,并以此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作用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总是作为主、客观内容与特定形式相互结合的和谐的整体呈现于读者。其基本特点是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者由许多艺术形象所组成的形象体系。形象在艺术中居于中心地位。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为艺术美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人的审美创造的产物。它在反映世界的方式上不同于其它社会科学,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理论体系,而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的方式显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采和内在蕴含。文学形象是语言塑造的,文学语言的特殊功能表现为它善于描述艺术形象,人物的声、容、状、貌、行动、心理,事物的色彩、声音、形状、性质、运动等感性状态,一经它的刻划,无不生气灵动地显现出来。文学语言的造型性特点已被中外理论家充分肯定,无须赘言。 文学的审美本质表明,文学不仅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而且在反映生活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上也不同于共它社会科学。文学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一些成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往往千百年的流传,载诸人民的口碑,这是常见的.但也有些人物,在作品并不占很大的篇幅,没有笔酣墨饱的描绘,同样能在社会上存在,在生活中长久的发挥着审美的、教育的作用.《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作品中他只正面出现过两次,而且都是寥寥几笔,另外就是偶而从别人口中,只言片语地提到了.可是,自从这篇作品发表后,假洋鬼子这个人物就在社会上活跃开了,似乎历时越久,这个形象越显出他的艺术光彩.有那么一个时候,人们每天念叨着,甚至他的名字竟然被引用到报纸的大字标题上.可见这个人物的社会的概括性和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听梁是人类审美创造的结晶。可惜目前国内外的桥梁美学论著,对其审美内涵的分析尚停留在一般建筑美的层次上,未能抓住桥梁美特有的、本质的审美意蕴。本文认为:桥梁美最主要的内涵在于它以空中坦途的功能,对人产生通达之美;作为人类科学、技术和艺术三种审美创造的产物,以其生动的形象产生成就之美;以其凌驾于江河之上的环境特点给人以凌空之美。三美相得益彰,奠定了桥梁在建筑艺术中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作为审美创造不同于物质生产和一般精神生产的特殊本质就在于,在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双向运动过程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作家的审美意识对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制约创作的全过程,而且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对象,艺术创造开始于审美主体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然后通过审美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实现对人自身的肯定。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作家要按照客体对象的性质、特征、内在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作家不能无视客体对象自身的结构方式、属性、规律、内在特点而任意为之,另一方面作家又处处从自己的审美理想出发,根据自…  相似文献   

16.
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原始神话是丰富多彩的,它塑造的艺术形象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这些不同类型、不同本质的艺术形象,从它们的创立到后来各种文学作品对它们的继承、引用,由于阶级、政治的需要和人们对于它的认识、感受的不同,往往发生了预想不到的巨大变化。从本质上讲,有的原是正面的,后来变成反面的了;有的原来是反面的,又变成正面的了。如象织女、瑶姬、夔……等等,都有着同样的命运。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这些神话形象的变迁,就可以发现,在我国神话中,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它的产生、发展,直到最后定型,不管它是哪一类典型,基本上都不能逃离“落叶  相似文献   

17.
审美想象是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主要心理方式。审美想象在文艺创作中具有聚合时空,融汇成艺术整体;集纳美的元素,创造典型形象;补续事实链条的缺环,构成丰满完美的艺术作品;将艺术生命对象化,创造生趣盎然的艺术世界;转换角色、深入对象,深化对社会人生的体认等五项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审美感受,它是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的复杂、交错活动的动力总合结构,是它们合规律性的自由运动.美是自由的形式,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审美作为与这种自由形式对应的心理结构是感性和理性的交融统一,它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亦即人类的理性积淀保存在感性个体之中的历史成果.文学艺术是艺术家美感的物化形态,是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的集中反映.一切艺术创造,都必须经由艺术家的主观审美心理、生理总合运动这个中介,再借助各种物质材料,把他对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因此,文学艺术创造就同艺术家的美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美感具有哪些特点呢?美感在艺术创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以及艺术对美感又有什么反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与读者进行生命对话的桥梁,因为艺术家不仅把他的审美道德思想与情感寄托在形象之中,而且还要通过形象创造对社会道德规范进行价值判断。事实上,创造艺术作品就是通过创造生动而完整的人物形象来展示丰富的审美道德思想的过程,不过,艺术家的不同审美道德价值选择最终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悲剧的范畴十分宽泛,就悲剧自身而言,凡是人类生活中存在的悲剧,虽然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但很难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只有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形象,能与观众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从而使人们有机会站在审美的高度来欣赏悲剧、认识悲剧。本文从分析三个代表悲剧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形象入手,探讨悲剧本质,分析悲剧的审美价值。首先从觉新说起。觉新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人物。这个人物独特的身份和典型的性格,反映了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多余人”的悲剧性命运。他是一个大家族的“承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