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来自东欧的德语诗人保尔·策兰的"语言栅栏"一诗,是诗人中期创作的代表诗作,引来众多解释.研读该诗,可窥策兰中期诗风之一斑.本文分别从主题结构、词语结构和诗文结构三个角度对这首诗文进行文本细解,运用诠释学的基本原则,视文本为无上权威,从基本词义出发,把文字的多元意向性规整到诗文的涵义一体性中.同时.尊重文理的井放性和多维性,力图避免牵强和过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的<彭比部集序>是汤氏的一篇佚文,至今未被其诗文集和辑佚收录.本文迻录全文,并较详细地介绍彭辂的生平遭遇和诗文主张,分析汤序写作的背景和它的文献意义.它对考述汤显祖的交游和研究他的诗文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科学的巨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然而有关他的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本文试图从韦伯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中揭示出他对所思考的"学术自由"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对他的"学术自由"作出初步剖析.最后,本文指出了韦伯的"学术自由"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孔德的"有机体类比功能主义"是社会学进展中的一块里程碑.新生的社会学赖此在知识界有了一席之地,功能主义由此滥觞.在其后一个多世纪,被相当的社会学家或挑战、或完善、或因挑战而完善这一理论,蔚为大观.孔德借这一理论提倡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实证"精神,尽管这和当下我们用严格的调查手段、在统计的基础上、以理性判断做结论的"实证"已大相径庭,但这种科学的精神却始终是社会学立身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5.
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的学术和诗文创作成就卓越.学术方面对各种古典诗文集的笺注和校勘;主编<清诗纪事>;诗歌理论重点在阐述清诗;各种诗词选编.创作方面传统诗词和文言骈、散文作品的主要特色,文学研究和创作的重要关系.钱先生治学特点是"以专带博,以博辅专".其诗人气质和宏扬民族文化的独立人格与崇高精神更值得推重.  相似文献   

6.
本篇论文探讨策兰的情诗,分析和解释《玛丽安娜》、《科罗娜》、《回忆法兰西》和《在埃及》等诗。分析主要依据诗的文理走向,同时顾及策兰诗与欧洲文化和其他现代诗人的关系,突显诗文基本要素,建立情、水、梦、死之间的有机构架,勾勒此类诗的深层结构,使晦涩难解的诗有可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鲁迅把他的生命哲学化作&lt;野草&gt;,其中最耐人寻味也最阴冷的是&lt;墓碣文&gt;,本文试图从“本味“入手来分析其中的死者形象,感受鲁迅至真至诚至善至勇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约翰&#183;多恩诗歌中的矛盾思想,即在爱情诗中思考女人对于爱情究竟是忠诚或不贞,在宗教诗中体现对上帝的困惑与怀疑,并常以条件句、疑问句作为诗的开头。这种矛盾思想主要由社会矛盾冲突和诗人内心冲突产生的。作者希望此文能为学者进一步研究约翰&#183;多恩提供新的视角,或对研究其他玄学派诗人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9.
明朝中后期的诗人马之骏,在当今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无人提及,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其实他在当时颇有诗名,并同竟陵派的钟惺互为诗酒之友.其留有诗文集<妙远堂集>四十卷.后人曾于清代重刻其诗歌选集<妙远堂诗钞>五卷,收马氏诗800余首.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的<雨巷>自问世以来,一直倍受文坛关注,戴望舒也因此名声大噪,被冠之以"雨巷诗人"的美名,对这位诗人的<雨巷>诗也是众口众词,褒贬不一.本文主要从诗情成因、意象选取、意境结构三方面来重新分析<雨巷>的缠绵悱恻的忧郁美,做出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孝"价值在儒家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家之"孝"复杂精微、气象万千,大体包含辩证、层级、程序、主体和客体等物质结构,同时循着亚里士多德"好公民"与"好人"理论的思想线索,还可以勘定"孝"的内在精神结构。通过批判性地省察"孝子",也就是儒家意义上的好儿子的文化政治身位可以发现,从总体上说,好儿子往往不会是一个好父亲,但却会成为一个好公民并进而成为一个好人。在现代性语境下,无论坚持"祛魅"还是"复魅"立场,对"孝"的整全结构的把握都是其基础和必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析"像X似的"结构关系——兼与张斌、陆俭明等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像X似的”进行静态的句法切分 ,可以得到两种结果 :(甲 )像 /X似的 ;(乙 )像X/似的。本文首先从“像”、“似的”的实际用法出发 ,将“像X似的”短语分化为两类格式 :A、“像X似的”比况短语 ;B、“像X似的”揣测短语。然后着重对A类的传统 (甲 )式切分进行否定 ,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用较为充分的语言实例,对英语的一种特殊比较形式——"选择比较"的结构、语义及用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同时,对英语中的"选择"、"比较"、"选择比较"为读者提供了较为清楚的概念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耗散结构的形成看教科书“学材化”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认知结构是一个开放系统,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在远离平衡态时实现的,认知结构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和存在涨落四个方面,论证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一种耗散结构,进而阐述了"学材化"教科书在认知耗散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语民间倒话(vahbyonj)是一种利用改变词语的语音结构来进行交流的语言现象。其结构形式与反切式的汉语反语有所不同,与汉语反切秘密语的"倒说"以及广西藤县倒话也存在相异的结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XX气”式结构的特点、“气”的性质,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和语法单位(主要是语素和词)语法功能虚化的特点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结构是由支配式结构向支配式复合词过渡的形式,多数结构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而变成了一种支配式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17.
"V在了N"结构(如"放在了桌子上")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新兴的语法格式。文章试图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对这一格式的形成原因进行探究,着重从语法化角度来说明"V在了N"结构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学史上,史铁生的文学叙事游离于意识形态的“跟风”和文学的“轰动效应”,别具一格地形成了“梦醒说梦”的叙事图谱,它在叙事的结构模式、文本形式、视角定位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面目,其背后的叙事动力就是“梦醒说梦”:“梦醒”就是“终极目的的缺席”:“说梦”就是“谎言虚设的在场”。在“梦醒”与“说梦”的二律背反中建构了史铁生的“过程即目的”的叙事悲歌,在实践理性上,既拯救了小写的“我”,更召唤了大写的“我们”,在当下的欲望化叙事和消费性叙事中奏响了清醒的“思想清唱”。  相似文献   

19.
荷兰人类学的产生与殖民主义密切相关。长达350年之久的印度尼西亚殖民史造就了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学学科特征,这一点尤其反映在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上。在印度尼西亚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荷兰结构主义人类学虽然并非广为人知,但它在亲属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方面,却绝不逊色于英法结构主义。1949年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荷兰传统的院系制度开始发生变化,人类学研究向区域多样化、研究主题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后期小说在解构性写作姿态的背后潜藏着无所不在的“结构”意识形态。它以对启蒙叙事的消解,放弃了对人的理性化和感性诗意化的整合。人的生存过程和场景被纳入“结构”中,人的具体性、复杂性被个体无法把握的“结构”所控制,成为话语、权力和社会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