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我国当前的社会稳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持社会稳定,是民心所向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具有较高稳定性,同时现实中还存在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若干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思想十分丰富,有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社会稳定的基本内容,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社会稳定的实现条件,社会稳定的实现途径,以及社会稳定的辩证性质等.在当前社会转型矛盾多发时期,如何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思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稳定体系作为一个范畴,包含社会稳定、制度稳定、政治稳定、价值观稳定、心理稳定、生活稳定等诸多方面,从高到低构成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在社会稳定体系的6个构成层次中,既有物质层面,又有精神(价值观)层面,还有制度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各个层面环环相扣、彼此影响、互为条件、互为保障。重视和研究社会稳定体系,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的今天,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其战略地位不容忽视.当前,农村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源自经济、政治、社会等层面的诸多不良因素日益积聚,对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故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以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以往"GDP崇拜"发展模式中,社会稳定是依靠"权力强制"来维护的.这种稳定方式及相应的社会稳定观,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必然是我国深层次社会矛盾集中释放、社会冲突多发的过程.因此,必须将靠"权力强制"作基础的社会稳定观转变为以"满足最广大群众需求"作基础的新社会稳定观.对"社会冲突"进行科学化管理是实现新社会稳定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指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亦十分重视社会的稳定问题,其思想体系涵盖了社会稳定的价值意义、价值内容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系统学习和全面把握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藏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及其社会稳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能力对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青藏地区而言,由于复杂的民族关系、独特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生态系统、相对封闭的社会形态以及滞后的劳动力市场发育,世居少数民族就业水平普遍偏低.从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的角度分析青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通过构建青藏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青藏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的客观现实和由此产生的负效应.我们认为,该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弱、就业稳定性差、就业收入低等因素是核心影响因素,而解决青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是提升青藏地区世居少数民族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在社会转型期消解社会矛盾的有力手段.目前,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深度理论探索较少,各地评估实践存在程序僵化、评估形式化等缺陷.为此,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将公民参与作为分析维度,解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从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风险应对4个方面,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民参与的作用机制以及现实意义进行挖掘.得出公民参与长效机制构建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化解效应得以提升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以此提出对现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稳定质量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型政府提升社会稳定质量的路径有很多,应该主要围绕“人”这个关键来研究。偿民愿、用民智、保民安、得民心、谋民利、化民怨、防民情是新型政府提升社会稳定质量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自1982年制定以来进行了四次修改,而这四次修改皆因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发展等外力所助推的结果.宪法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宪法自身最高法的特殊性,宪法又需要保持稳定性.实现宪法的稳定,需要重新建构宪法稳定观,追求宪法实质稳定而放弃社会转型期的形式稳定.明确社会发展对宪法修改的合理需求性,平衡宪法稳定性与社会发展需求性之间的二元矛盾.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稳定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今日和未来的改革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邓小平的有关论述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详细考察了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邓小平稳定思想的内涵和外延、稳定的基本关系、稳定的基本原则、稳定的实现途径 ,并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又处于政治心理不成熟的阶段,其政治热情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应当科学解读社会稳定观,寻求大学生社会稳定观教育的着力点,让社会稳定观念深入人心,人人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腐败是一种以政府权力的非公共、非规范运用为特征的社会现象;政治稳定是社会稳定的核心,也是我国的最高利益。指出能否有效地抑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现阶段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社会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然而,许多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却极易出现社会动荡。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诸如人们的期望值过高、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等,还有历史的国际的原因。这些国家获得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途径主要有:提高政治制度化层次,建立合理而强有力的政党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行全方位的改革政策,强化政府能力和巩固政治权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也属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我们党和政府应根据中国国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疏导机制、调控机制、缓冲机制等一整套社会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稳定问题备受关注。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已经成为共识。针对维护社会稳定这一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分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社会稳定的相关性,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持党群和谐关系是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加强和改进党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领导是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7.
社会稳定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稳定是大局,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这是邓小平一贯的战略思想。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思想稳定是这一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本质内容和深刻内涵,对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不断深化改革,全面积极稳妥地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二元社会分化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社会问题呈现由同质一元向异质多元转变的特点。城镇化不同阶段体现出来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不同,对城镇化各阶段的社会稳定问题也应采取不同的社会控制手段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抓好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薄弱,农村的社会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搞好小康社会的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有效地转变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融洽干群关系,奠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才能解决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奠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经济利益分化问题,奠定农村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必须大力加快小康社会的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步伐,坚持党对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的有机结合,更好地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