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使用省内和省际投入产出表数据,从产业布局、产业分工和产业联系与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测算发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显著进展,“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凸显,但部分制造业产能仍有待疏解;天津高端制造生产与研发迅猛发展,但需要重视产业竞争问题;河北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但与京津两地的产业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北京需要进一步发挥研发中心的区域内龙头带动作用;天津需要加强与北京的产业互补,同时实现市内各区的差异化发展;河北需要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融入京津的高端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李小东 《社会》2022,42(6):160-187
在近代城市人口流动增大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基于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运作方式有何变化展开深入探讨。 虽然民国时期京津两地人口流动规模较大,但其城市文化在旗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依然重视基于血缘伦理的礼数。通过分析反映京津城市文化的丧礼相声可以发现, 在人口流动与城市文化碰撞下,京津平民倾向于接纳外人与陌生人进入其丧服体系,亦即差序格局的核心圈层,以完成礼数的正常运行。 民国时期京津平民的社会关系运作逻辑基于“义利之辨”的“交情”与“占便宜”,“交情”使外人、陌生人得以进入差序格局核心圈层,而“占便宜”则是外人、陌生人调适自身在差序格局中的合理位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态势及京津冀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和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分析,提出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除区位、自然资源、历史基础外,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以及大都市经济区的形成等因素是导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而从区域不平衡到较为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以京津为核心的大都市经济区正在形成。同时,就如何正确看待天津滨海新区的地位、作用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13,(12):F0004-F0004
天津市武清区作为"京津之翼",立足区情,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创办养老院,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专业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便利服务,使老人们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5.
闫枫  张明玉 《学术交流》2015,(4):130-133
构建高铁运营管理影响因素的理论体系,识别以时间坐标为基础的高铁运输领域的分析运营管理中影响因素数量关系,形成包括若干内外部因素变量(资产与成本控制类、企业基础环境类、竞争环境类、人力资源类、技术类因素)的关系式和随机或不确定因素的定量化表达关系,进而运用运营管理模型分析方法,通过模型构建与分析和运用场控制理论的高铁运营管理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以京津城际高铁为例的实证分析进行佐证,通过对客流情况因素等的定量折算,确定各影响因素子集对整个运营决策函数的影响率动态范围,并通过宏观经济数据的关联,进行京津城际高铁综合影响力分析,构建了对于京津冀区域及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6.
济公故事时间上从南宋到民国,地域上从杭州到京津.不过京津济公故事并非杭州济公故事的延续,而是重新构建了新的故事群,从佛教色彩浓厚的传说变为公案侠义神怪杂糅的小说.两大故事群的形成与时代、地域、文学自身、传播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着力发展区域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经济区的成功经验表明,振兴东北应避免各自为战,必须把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作为重要途径。通过实现区域合作,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接续产业和国企改革的步伐,有利于民营和外商资本健康迅速地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但在实践过程中,东北三省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坚决打破地方封锁和市场分割,建立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体系,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加快产业分工与合作 提升环渤海区域综合发展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站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角度,从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共赢机制、以总部经济模式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构筑京津塘高科技产业带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等四个方面,对如何加强环渤海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整体提升区域综合发展能力提出几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也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京津和华北地区的严重缺水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内地已有二百多所院校先后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有研究表明,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开设社会工作专业院校的增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如以京津为核心的华北区域,以上海和南京为核心的华东区域,以及以武汉为核心的华中区域,这些区域内的社会工作专业院校比较集中,而且相对发展较快。目前,湖北省武汉市高校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8所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  相似文献   

11.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与北京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日益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的高度,北京的发展环境从而面临重大变化。本文分析了滨海新区建设将对北京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北京的战略选择与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京津冀区域的三大经济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主要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老城区造成了尖锐矛盾,极大束缚了北京独特优势的发挥。需要像上海开发浦东、天津建设滨海新区那样,在北京主城之外的通州构建北京大都市圈和京津冀地区的新商务中心区,重新集聚北京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密集产业的优势资源,充分释放其巨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通州新商务中心区可与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店工业区优势互补,成为京津冀区域的工业增长极,全面带动京津冀、环渤海以至广大"三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作为环渤海区域的重要中心城市,天津市人才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对天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功能,是反映该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基本走势,包括未来集聚的程度、增长速度、主要结构变动的情况。本文首先对该区域现有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校核;其次,对京津冀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未来影响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趋势;最后,采用多模型预测,给出了区域及各城市总人口规模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5.
也谈北京官话区的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认为,在李荣、林焘等先生对北京官话分区的基础上,只有将北京官话区和东北官话区合并为一个官话次方言区,才能使合并后的北京官话与其他官话次方言同属一个层次;而根据李荣先生"古入声的清音声母字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分区标准,冀鲁官话保唐片也应该划入北京官话。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劳务协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加强京津冀劳务协作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必不可少的人力支撑。开展京津冀劳务协作具有现实依据,既可以满足河北省与京津的双重需要,也符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本收益比较规律。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京津冀劳务协作的因素,主要有京津地区低技能要求类岗位因就业质量低下对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缺乏吸引力问题,河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较低无法胜任高技能岗位问题,开展京津冀劳务协作的组织、人力、信息支撑不足问题等。应通过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加大政府和企业的培训投入、开展京津冀培训协作、设立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建立京津冀信息合作机制等办法解决这些障碍问题,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劳务协作,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北京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使团在北京、热河的经历是其访华过程中的重头戏,使团成员留下的大量日记、游记、报告和绘画,详细记录了他们在北京、热河访问时所获得的有关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人口、妇女、军事、官场等方面的现场材料,填补了此前英国人没有亲身游历北京、热河、天津等地的空白,成为鸦片战争前英国人"北京经验"的主要材料来源。本文着重分析使团成员对北京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管理过程中"人、物"分离是导致城市管理效能低下的制度成因。本文从公共治理的视角解读城市管理的内涵,以北京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为案例,探索以数字化人口管理监督平台为载体,实现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对接,通过制度创新,将公共治理理念落实在城市管理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站点“等级性—协同性”特征,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站点停运对北京地铁网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等级性一致的情况下,停运站点的协同性越强北京地铁网络通达性和完整性的变化越显著;停运站点所在线路为放射状时,北京地铁网络的受损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加快形成“环状+放射状”的地铁网络,有利于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保障北京地铁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