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使动用法及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阐明<左传>与<诗经>的同异,说明使动用法在较早的史料中已经相当多,并非甚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左传》中的体用同形是汉语词汇史上的一个特定阶段的词义和词类现象,主要见于有生名词与物质名词中,这种现象不宜视为词类活用。后代的词类活用其理据是由体到用的引申,或称由指称向陈述的转指。  相似文献   

3.
《诗经》的使动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诗经》“使令”意义的表达法、《诗经》的使动用法及其特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使动”用法在较早的史料中已经相当多,并非“甚为罕见”.  相似文献   

4.
鉴于《诗经》某些名词用作动词或使动、意动、为动均解释不通,于是就根据其表义的特点大胆提出状动用法.根据状动用法包含的状语表示的意义,将它分为工具、质料、事理、比喻、时地和方位六类.就语法功能来讲,名词用作状动经常作谓语与定语,与动词的用途一脉相承.名词用作状动,多出现在名词、代词之前,而名词、代词或作宾语或为中心词,充分显示其动词的性质,成为判断名词用作状动的标志.若相应的名词、代词前置,则多有结构助词帮助,否则就属于例外.至于名词用作状动的提出,并非偶然,它是以名词用作动词为基础,以状语的研究深入为前提,其问世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意动用法及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阐明《荀子》与《韩非子》的同异,说明在战国末期意动用法也是不算少的。  相似文献   

6.
“词类活用”说在概念上以及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古汉语的词汇、词类研究不够,以及以今律古的结果,给古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带来不少烦扰。在教学中不要过多地纠缠于争议之处,让词类活用理论更好地为阅读古籍和语文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 ,根据人们的语法习惯 ,词的语法功能有较大的灵活性 ,词类活用的现象极为普遍。《左传》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它们的活用并非杂乱无章 ,而是有规可循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共时观念出发考察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说,对其重新作出了修正和规范,指出名词、动词用如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说的范围;对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新的处理意见;对辨别"本用"和"词类活用"提出了几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不同于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的范围需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 ,词类活用不能以今律古 ,要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0.
汉语里一般动词可用作使动,而心态动词的使动用法更为常见。本文列举了心态动词使动用法的正式和几种变式,并作了简要的分析比较,从而确定了这种用法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外延仍然模湖不清 ,不少语法著作把一些不属于词类活用的问题看成“词类活用” ,如词类的兼用、动词形容词的代用、谓语宾语之间特殊的语义关系等等。本文对这三方面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它们不属于“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12.
一、掌握动词使动用法对阅读文言文的作用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国家之一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将近四千年。四千年来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 ,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极为宝贵的财富。我国的古典文献都是用文言文写的。为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等于有了一把钥匙。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 ,才能进入我国的古代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文言句法和文言虚词用法的知识以外 ,还必须掌握大量的实词。然而 ,在掌握文言实词的过程中 ,经常会…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与《左传》意动用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从主观意念的表达法、意动用法及其特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阐明《诗经》与《左传》在这方面的同异 ,并说明意动用法在较早的史料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指出了周本淳主编《古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关于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指示代词的作用,虚词用法及古汉语语序等方面的不当和矛盾之处,分析了致误原因,并提出了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古汉语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二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现象的本质,分析了它们的联系、区别及辨识的方法.并强调指出, 词类活用既是语法问题, 又与词义、语用等因素密不可分,必须从多方面考虑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新探索》基于"认知-表达"假设,提出了"语义和谐律"理论,构建了句法层面的意义和谐系统。本文进一步论证成员服从系统是语义和谐的原则之一,并探讨语义和谐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名词动用”是指把名词临时用作动词,执行动词的句法功能。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在名词动用过程中,转喻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所谓使动双宾语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在用作使动、带有使动宾语的同时,又用作一般动词,因而另带有一个受事宾语的那种结构形式。例如: (1)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僖公二十七年)此例中的“饮之酒”,意思是“请他们喝酒”。其中“饮”既用作使动,带有使动宾语“之”(指代“国者”),又用作一般动词,带有受事宾语“酒”。这就是所谓使动双宾语结构。 使动双宾语络构在《左传》中出现较多,全书共约三十例。因此,它是《左传》中的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以东汉王充《论衡》为语料,在对其述宾短语进行全面统计的基础上,对其中含有述宾关系的短语,从述语和宾语在词性配合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并为已有的汉语史的结论提供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