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老庄之学也由来已久,并显示出自身的特色,海保青陵即是其代表之一。他把《老子》定位为“生智养慧”之书,并从《老子》的“有无”观入手加以诠释,认为“无”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并将“无”理解为智慧生成的前提和根据,把智慧的实质看作是“无为”,而作为“无为”之心术体现的“虚”“静”则是智慧生成的机制和方法。海保对《老子》的智慧学诠释,对发掘《老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和当代老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众多的英文译本中,林语堂的译本《老子的智慧》以其精炼与忠实久传不衰。本文以斯坦纳的阐释翻译观点为依据,系统分析了林语堂《老子的智慧》写作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儒道两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主干,共同成为构筑传统文化大厦的基石。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帛书《老子》与90年代初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学术界掀起了对老庄本人、著作及其哲学的研究的热潮,特别是老庄哲学一直成为学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老子与“道”,老子与道家、道教与道家,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等四个逻辑层次对老子道范畴的本质、道家向道教的流变、道家——道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对中国《易》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对儒家《易》学和道家《易》学的不同特质和效应进行了比较,阐明了作者对道家之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古文化的破译——论《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书系的文化还原方法高扬自1991年始,萧兵、叶舒宪、臧克和、郑在书诸人连续推出了研究中国上古文化的系列巨著《楚辞的文化破译》、《诗经的文化阐释》、《说文解字的文化解说》、《老子的文化解读》、《中庸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儒释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最高境界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源头活水。从《论语》、《道德经》、《佛经》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发展当代文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老子思想与领导者修养及领导艺术刍议杨茂椿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老子思想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并且影响了一大批诸如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思想家。如同尼采所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老子》,象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  相似文献   

8.
试论《老子》思想内在的矛盾冲突王克奇,汤少军以矛盾学说著称于世的《老子》一书,不仅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渊蔽,其本身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理论体系。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但构成了《老子》的一大特色,使其成为一部玄妙深奥、闪烁着中国智慧和富于魅力的哲学著作;而...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内涵深邃,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奠定基石。老子《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国茶道的重要思想源泉。文章是茶者以品茗方式解读《道德经》哲学内涵的心得感悟,以中国茶道研修的基本方法——静品心法为逻辑主线,以茶人视角,由茶入道,谈茶论道,品茶修道,因茶悟道,希冀将老子智慧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读者,使之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人们做心灵的对话,给广大茶人以睿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老子生态智慧的特点及局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思想中蕴涵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智慧。通过厘清发掘,一方面系统地呈现出了诸如整体观——"道生万物",生态规律观——"道法自然",生态平等观——"物无贵贱",生态实践观——"自然无为",生态发展观——"知止不殆",生态生活观——"少私寡欲"等观点;另一方面也理性地考量了其生态智慧中不容忽视的局限,诸如由其思想中的神秘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古人对科技的深入探索,过于强调天人的统一而对人之个性关注不足以及不可否认的保守性等。这种客观解析的态度将利于更好地继承老子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1.
《福乐智慧》是我国11世纪的文化珍品。其中有着丰富的朴素辨证思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对立二分法;变幻无常的观点;辨析明理。但有其朴素性、局限性。如变幻无常的观点就有其消极性,与老子的消极辩证法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许多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韵味无穷,精妙玄远,"玄之又玄",极富哲学意味。当今社会,《道德经》提出的致虚守静、上善若水和曲全枉直等修身哲学与处世智慧,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先知的智慧——比较视野下的先秦诸子思想文化精华》是我校张立新教授继《神圣的寓意》之后又一部以比较学眼光解读中国文化经典的论著。该著把论域定位在对先秦诸子思想精华的讨论上,不是泛论先秦诸子,而是着眼于民族精神品格的构建,撷英采华,表现了敏锐的学术眼光。张著认为:老聃、庄周以“道”的永久神秘性为逻辑起点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孔丘、孟柯以仁义为主要内涵的伦理思想,墨翟兼爱、贵义的宗教理念,屈原的求索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和活力的思想精华。这些思想若能得到有效整合,对内可以多元互补,为民族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4.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15.
开发传统智慧丰富现代智慧—读《传统智慧再发现》牟钟鉴最近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王树人与夫人喻柏林女士合写的《传统智慧再发现》一书,洋洋52万言,纵贯数千年,兼综儒释道,内容丰富多彩而又一以贯之,鲜明地突显了中国智慧的特点和优点,若非多年辛苦积累,深沉运思是...  相似文献   

16.
朱恩田新著《重读老子》(以下简称《重读》)一书 ,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于世纪之交出版。捧卷重读之后 ,受益匪浅。全书资料丰富 ,融会古今研究成果 ,考辨精当 ,论述透辟 ,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 ,自成一家之言 ,堪称为研究老子及其学说的一部全新力作。全书以老子其人、再说老子其人、《老子》其书、老子哲学、“老学”的传授与演变、老子与道家道教、老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文化的精髓、道文化与养生、道家与企业文化等 10个专题 ,以及《老子》注译、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释文、简本《老子》及译文等三项内容 ,互相比勘参证 ,对老子的姓名…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纵观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老子》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老子》的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方法论和艺术论诸方面来观照《老子》思想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8.
“韬光养晦”兆示着一种沉着的态度和老练的智慧,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三国志演义》中,刘备蒙蔽曹操、吕蒙和陆逊先后击败关羽和刘备的故事都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这一文化内涵。“韬光养晦”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与《老子》,贵柔守雌的哲学立场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由“韬光养晦”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气质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刚性特点,而表现出柔性与韧性,并因而具有绵远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治国思想是《道德经》一书的重要内容,老子之所以醉心于作为"天地根"、"天下母"、"玄之又玄"的"道"的"构造",无非是为"君人""应该如此"、"何以如此"提供一种无可辩驳的、形而上的根据。《道德经》全书充满着浓厚的"以天占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味道,它的治国智慧包括"君人"特质、无为之术、大国之道、人类美景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对于《老子》,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哲学书;有的认为《老子》是治世的书,是君人南面之术;有的认为《老子》是言兵事、言诡计的书。以上看法各有自己的根据和道理。整个一部《老子》,一言以蔽之,言“道”与“德”。道为“本”,德为“用”。“道”就是永远具有“虚”、“无”性,故恒、常;“德”就是循“道”(循着道的法则)而发“用”。道的法则就是自然、无为,故老子追求自然与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