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末,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井喷。尽管有关方面一再表示“政府性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但质疑之声并未停止。尤其是进入今年二季度以来,一些地方竞相扩大投资规模,包括天津、山西、黑龙江等在内,累计已有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经济刺激计划开始实施,再度凸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央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来刺激经济增长,需要地方政府搭建融资平台对接解禁的多种融资渠道筹措巨额配套资金。融资平台企业的良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本次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成效大小甚至成功与否。为此企业要集中发挥优势,实现稳健经营;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实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9,(2):14-14
地方发债在应对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突然提速,其方式为财政部“代发代收”。据1月1日《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在此之前,配合中央政府4万亿元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投资计划总规模已经高达18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保住经济增长,进而稳定就业。这成为地方债提速的主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08,(46):27-27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四万亿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0条措施。短短半个月内,国务院出台的"四万亿计划"的效应呈几何级数放大。目前已  相似文献   

5.
“李克强经济学”成为一个热词以来,不出台刺激政策、去杠杆化等成为政策共识。但也有一些人矫枉过正。片面地认为不出台刺激政策就是不要大规模投资,甚至谈“投资”色变。事实上,消费和投资并非对立关系。不是投资不好,而是不审慎投资不好,浪费投资不好。随着“新四万亿”投资计划陆续实施,中国经济将步入稳中有进、稳中转型的新周期。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各国政府都想法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拯救本国经济,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9日正式宣布要在未来两年内投资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通过提高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刺激总需求,增加总供给,以保经济平稳加快增长。本文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出发,分析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5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在接下来的两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这不禁引发我对法律程序的法理学思考。如果重大的政府决策,应遵循怎样的法律程序?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在何?法律程序是否在我国四亿投资计划决策过程缺失了呢?  相似文献   

8.
观点速读     
温家宝:四万亿元未投向银行补窟窿世界各国都在大规模进行政府投资,但许多国家的"救市"仍是在保银行。中国提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是投向实体经济,是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政策,让利于企业和老百姓,实行的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都是用各种补贴方式促进消费,我们没有拿钱往银行里补窟窿。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规模为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随之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概念、现状及意义;分析了平台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庞大的财政刺激经济计划正在快速发酵。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近期快速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对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合算,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把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计划加总起来,总额达到22万亿元,这大概是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全部支出(约5万亿元)的4倍多。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投资方面推出了两年投资四万亿的扩展计划。在此期间,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地方政府债务急剧增加。为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控制地方政府负债规模,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政府平台公司融资的政策。本文在国家出台大量经济/金融政策控制平台公司负债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并为政府平台公司建立规范、高效的融资体系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2005年~2014年中国内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政府补贴政策下企业资本投资取向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显著负相关,股权投资不具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而技术投资却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质量;2)相较于中央和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股权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利影响最大,尤其是获取了高额度补贴的地方国有企业;3)适度的政府补贴才能最好地释放企业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效果,补贴额度过高时,地方国有企业的技术投资未能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显著提升;4)地区市场化水平不仅能够强化政府补贴政策下企业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削弱了地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与股权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负面影响.以上研究结论有助于从政府治理角度来理解导致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失衡的企业资本投资活动成因.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0,(13):23-23
据媒体近日报道.去年中央启动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陕西洋县获得2240万元补助。建设磨黄公路。但由于县里的配套资金不到位.原定56公里的公路只修了一半.引起地方百姓抱怨.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强调的“稳增长”,对于很多地方来说,更多地体现为“稳投资”。面对本轮经济下行压力,很多省份都出台了各有侧重的一揽子计划,旨在打好政策“组合拳”。安徽在4月份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30条,甘肃省政府在5月31日出台稳增长50条措施,陕西在6月出台了保增长10条措施,山西也制定出台了50多条稳增长政策,“稳增长”已经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15.
观点速读     
温家宝:四万亿元未投向银行补窟窿世界各国都在大规模进行政府投资,但许多国家的"救市"仍是在保银行。中国提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是投向实体经济,是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政策,让利于企业和老百姓,实行的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都是用各种补贴方式促进消费,我们没有拿钱往银行里补窟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投资四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扭转经济下行的趋势,可以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自信、坚定,令国人振奋,令世界震撼。国人之所以振奋,是因为这一举措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必将促进我国经济形势出现可喜的变化。令世界震撼的是,中国政府在这个全球金融危机的当口,能有这样的大手笔,显示出中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模式是造成市场分割的重要因素,那么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能否缓解这一局面、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通?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以上市公司在异地设立子公司的行为衡量资本要素的流动性,系统考察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能够促进资本流动,表现为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显著提升了辖区内上市公司设立异地子公司的比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提高了政府放权意愿,降低了市场分割程度,进而促进了企业跨地区投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揭示,在地区行政壁垒较低、行业竞争程度较高及民营企业样本中,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文丰富了制度性政府行为影响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为当前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直接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9,(2):28-29
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据统计目前各地出台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很明显仅以地方政府的财力很难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因此,分析各省市之前的融资投资结构对各种不同的融资方式的借鉴和应用已经成为各地方如何落实如此巨大的投资计划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9.
经济     
《领导文萃》2012,(20):133-134
中国刺激经济新措施或增风险标准普尔公司在其报告中说,4年前中国通过刺激措施抵御全球衰退所留下的巨额债务,限制了政府再次通过大规模刺激来加速经济增长的胃口。中国通过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将其经济从2008-2009年的长期全球衰退中拯救出来。然而这也导致地方政府为完成全国计划的任务而积累了10.7万亿元的债务。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债务当中的三分之一是永远无法  相似文献   

20.
詹新宇  刘文彬 《管理世界》2020,(3):23-38,75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