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沈伟民 《经理人》2011,(3):87-89,86,20
细数—下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还剩几家?剩下的,有谁能与外资分庭抗礼? “我们的国际对手,都是那些资产过百亿的欧美重量级企业。”作为本土最大的日化公司上海家化的董事长葛文耀,并不想掩饰自己孤军作战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日化行业“资本时代”与“品牌时代”特征更加突出,跨国外资品牌进一步高度垄断中国一、二线市场,而且通过集体“下乡”,进一步抢夺中国三、四线市场。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在中国乡镇面临巨大发展的机遇期中,面对这场抢滩之争,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应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王健 《经理人》2011,(4):8-8
被外资占据大片江山的中国日化市场,本土品牌何去何从? 上海家化坚持“中国文化特色”的版本,虽然提供了一个途径,但对于整体本土日化品牌来说,要集体重返市场主角的地位,看起来还是那么漫长。  相似文献   

4.
在“大赌大赢,大舍大得”日渐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我国本土企业迫于竞争压力而开始考虑“大赌”策略。但所谓的“大赌”是否真的能给企业带来期待中的“大赢”?“大舍”是否也一定会有“大得”式的回报?有时候,即使企业以“大赌”方式换取所谓的“大赢”,往往也会使企业面临“大赢”之后的巨大惯性。对本土企业而言,这也是一种压力。  相似文献   

5.
侯隽 《决策探索》2013,(23):37-38
近日,欧莱雅、宝洁、雅诗芎黛、联合利华等外资日化食业最新一季财报接连“出炉”,昔日的“日化巨人们”交出的答卷是:业绩下滑,全球裁员,广告缩水……在外资品牌走下坡路的同时,尼尔森、欧睿等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08,(6)
企业要有全球化的思维方式与布局,在创业阶段也要如此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拥抱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中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迅速转移;互联网的发展,使通讯成本大幅降低,世界变得扁平,成了天涯若比邻的地球村,跨国协作更加通畅,富有效率;跨国贸易、投资及科技转移步伐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有机会打入国际市场,同时,本土市场也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轿车工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化地考察了中国两类轿车制造企业的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本土企业获得“渔鱼”能力的过程,发现本土企业目前尚存的弱点,以防止对本土企业的“捧杀”。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通过合资方式培育技术能力的局限性,将有助于未来轿车工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本文的学术贡献是识别了本土和合资企业在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方面的五项关键差异:(1)合资企业创新是“当地适应”型的,合资企业所建立的创新能力是“针对本土市场的设计变动”能力;本土企业创新是“无中生有”型,其在创新能力建立方面,首先建立的是整车和关键子系统的集成及匹配能力,处于轿车产品开发过程的前端;(2)在结盟对象方向,合资企业结盟的是国外整车制造商,本土企业结盟的是国外独立技术供应商;(3)本土企业采用了更为开放的零部件配套圈;(4)本土企业的生产能力学习机制更多地具有非正式机制的特点;(5)本土和后发合资企业采用了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健 《经理人》2008,(12):80-80,82
作为中国本土快递的代表企业,宅急送曾被视为“中国本土快递”的样板。作为企业领导者的陈氏兄弟,把宅急送由一个三辆车起家的物流公司打造成一艘年收入上十亿的“本土航母”。  相似文献   

9.
我国广东的日化行业曾经拥有索芙特、雅倩、蒂花之秀等一批具有一定市场优势和影响的知名品牌。我国有近4成的日化用品曾是广东民营企业生产的。尤其是在华南的二、三级市场上,广东日化用品占有比较大的优势。然而从2003年底开始,尤其是2004年,广东日化行业受到了国际日化巨头和本土日化新贵的挑战,竞争优势被一步步蚕食,已经有一大批品牌退出角逐。不少营销专家担忧,如果不能尽快扭转竞争颓势,五年之内,我国的日化产品极有可能陷入无品牌的尴尬境地。那么,我国的日化行业该如何重振自己的品牌雄风呢?一、找准差异点、确立品牌定位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药集团(以下简称云南白药)于2004年底进入日化行业生产牙膏。在企业“一体两翼”战略中,云南白药牙膏是其中“一翼”。被公司寄予厚望。云南白药能在这“两翼”的帮助下飞得更高吗?单从其牙膏这“一翼”的市场定位来看,着实有点儿让人担心。  相似文献   

11.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从上世纪开始矛盾频出,且愈演愈烈,但随着国内法治体系的完善与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中国已从完全被动的“求生”式发展,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在与发达国家贸易抗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的成长历史几乎是一部厂家的“血泪史”, 它们通过不断打压生产企业,取得自己的“扩张”资本。中国的零售业保持着每年8%至10%的增长速度。但中国本土零售业主们却出现了麻烦。它们或者效益不行:2003年商务部评出的中国连锁经营30强,现在50%以上已相继陷入单店利润停滞甚至负增长的困境;或者表面风光,道德、未来却受到普遍怀疑。中国本土的零售业,无论是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小型超市连锁,还是扩张迅猛、年销售数十亿的大卖场连锁、专业大卖场连锁,核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都一样虚弱——虚弱得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3.
管理学科的实践属性决定了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时空情境依赖特征。本土情境作为中国企业成长不可分割的基本载体,也是促进管理理论与特色实践交融共生的底层影响要素。鉴于当前普遍存在“西方理论难适用”与“本土理论难开发”的共性问题,背后均指向对本土情境认知的泛化、碎片化、静态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VUCA时代本土管理情境特征的结构化梳理,刻画了本土情境演变的动态谱系和情境要素间的复杂组合,由此呈现出兼具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单一要素与多元组合等多维视角下的复合情境观。进而,在促进本土情境认知结构从离散化、架构化向谱系化与组合化演进的同时,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复合情境观在本土管理理论建构过程中的嵌入角色与作用。通过明确时空情境敏感性下的“新背景-新过程”双维问题筛选机制,厘清本土情境在理论研究过程中的“嵌入”与“涤除”平衡策略,推动本土管理理论研究走向兼顾“本土特色”与“整体普适”的深度情境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资本不断地向中国东部地区转移,为这些地区企业与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提高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国际制造业资本在沿江开发区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投资成本低和看中国内市场的潜力,而且这些国际制造业资本一旦开始在本土正常生产经营,一方面获取投资回报,就会考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现实的选择就是发展与其产业的配套。但是,理论分析表明,若遇到本土投资成本上升或国内市场饱和,投资回收困难,国际制造业资本就可能衰退或再转移。原有的本土配套企业专用性投资将遭受沉没损失,而且没有积累起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以至于该地区面临“产业空洞化”风险。由于本土企业没有理由为“产业空洞化”负责,因此,需要政府的引资和投资政策作出调整,从目前以各开发区展开的“引资大战”为特征的资本扩张政策导向转变为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的政策导向,并进一步转变为促进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导向,以在本土企业与开发区支柱企业之间形成最优的产业配套程度。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为了做大做强,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企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面临的法律风险将会越来越大,对此,必须相应地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面对来势汹汹的全球日化巨头,纳爱斯从低端与高端两极同时反击2005年新年伊始,沉寂了近半年的纳爱斯又唱起了高调,在央视和各大卫视中,纳爱斯牙膏广告开始狂轰滥炸。与此同时,全球日化巨头一刻也没放松对纳爱斯的“关爱”。继前些年的“射雕计划”后,2005年,宝洁又咄咄逼人地推出“摧雕计划”,纳爱斯命运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17.
<正> 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绿色市场”和“绿色产品”之风,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趋向。面对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流,企业必须树立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争取绿色标志,使自己成为绿色企业。  相似文献   

18.
 已有破坏性创新的研究大多在“破坏性创新已经出现”这个假设下,探讨企业如何应对破坏性创新的挑战,较少涉及破坏性创新的前因和过程。通过中国情景下本土需求实现破坏性创新的企业案例,剖析本土需求引发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将有助于丰富破坏性创新形成前因的研究。        选取3家本土电动汽车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3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后发国家情景下本土需求的构成要素,探究本土需求引致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框架,分别从本土需求的形成过程和异质性内涵以及本土需求与企业破坏性创新关系3个方面解读概念模型,最终给出本土需求引发破坏性创新的机理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土需求是由经济约束、政府规制、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4个主范畴构成,4个主范畴之间的交互作用创造了异质性需求条件,最终引发本土需求外在表现的独特性。②本土需求的4个主范畴对破坏性技术重构的作用点存在差异。经济约束、政府规制、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形成的约束条件产生技术结构性破坏,经济约束和政府规制形成的约束条件往往产生技术功能性破坏。③本土需求引发破坏性创新的过程分为破坏性技术重构型路径、价值网络重构型路径、技术衍生价值网络重构型路径、价值网络衍生技术重构型路径。        在理论上,研究结果为探讨不同范畴的本土需求与破坏性创新关系模式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拓展了后发国家破坏性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和条件,描绘了后发企业基于本土需求构建破坏性创新的实现路径。在实践上,研究结果为后发国家的企业提供对策建议,使其能够有针对性的认知本土需求对破坏性创新的价值,并为后发国家政策有针对性地构造产业竞争规则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闯  庄贵军  周南 《管理世界》2013,(12):89-100
中国营销学研究在经历了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3个阶段以后,走到了致力于理论创新的路口。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与制度建构本土营销理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共识。本文结合本土心理学和管理学本土化研究文献对什么是营销学本土研究(中国营销学研究的类型和营销学本土研究的关键特征)、如何进行营销学的本土研究(如何提高本土研究的现实相关性和理论贡献),以及营销学本土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等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最后提出了几个本土营销理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 商号,学名应叫作企业名称或厂商名称,这似乎本应是极严肃极正儿八经的事,可如今也真有点让人看不懂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阵阵冲刷,原本应体现“诚”、“信”二字的商号,好象正在发生一种畸变,变得越来越怪,越来越歪,越来越扑朔迷离,越来越不可思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