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建 《南亚研究》2011,(1):137-151
泰戈尔曾对十月革命表示赞赏。1930年,他不顾年迈体衰,前往苏联访问。他对苏联在文化、农业和教育等领域的成就的充分肯定,源于他对一个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痛愤。他访苏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苏联的教育为借镜来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社会。他在看到苏联的光明面的同时,也对它的致命弊病提出诚挚而坦率的批评。他的意见是明智的、深刻的和富于哲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诗人虽然对苏联始终怀有真情和善意,却理性地预见到苏联可能由于这些弊病而灭亡。苏联政府不曾听取他的意见,却始终将他当做朋友,从未对他提出任何反批评或予以负面评价。苏联之行对泰戈尔人生最后阶段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俄罗斯书简》以及他与苏联官方及友人的众多通信,是研究他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重要文献。本文为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而作,系国内第一篇涉及泰戈尔与苏联关系的论文。  相似文献   

2.
刘桂华 《唐都学刊》2013,29(1):23-27
唐代诗人创作了大量“四季”抒情诗。春季,唐人迎春喜春又送春伤春,而伤春无处不在,形成了典型的“伤春抒情模式”。夏季,诗人的情绪有乐有苦。秋季,唐人悦秋赞秋,而“悲秋”乃是一种普遍情绪,形成了典型的“悲秋抒情模式”。冬季,诗人有苦有乐,苦寒而歌唱飞雪。  相似文献   

3.
50年代后半期,苏联诗歌出现了复兴,甚至可以说是“到来了诗歌的时代”,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叶夫盖尼·叶夫图申科(1933年——)。30多年来,他始终对社会政治的迫切问题密切关注,对人的内心和人的命运深入观察,从而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大自“战争”与“历史”,小到一棵“新草”与“冰箸”;远自古老的罗马,近到故乡的小镇济玛;诗人无不写下了自己的见闻、经历和思考,表达了自身的深切感受和情感。他的创作热情极其旺盛,迄今已有11万行诗和上百万字的散文作品,在当代苏联文坛上尚找不出第二个人有他那么多产。叶夫图申科才华横溢、风格独特,他的诗的新颖思想和真理的火花,总是给人带来启迪和感悟。他的创作活动无疑给苏联诗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如今,叶夫图申科是苏联最有影响,同时又是最具有世界性声誉的诗人。  相似文献   

4.
一、马雅可夫斯基是未来派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是社会主义的一代诗宗,是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热情歌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然而对他属于未来派,许多苏联评论家则讳莫如深,采取回避态度。这大概和未来主义头上的那顶“反动的”帽子有关。《苏联百科辞典》对未来主义下的定义就有代表性,说未来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文学与艺术中的反动的形式主义流派。”既然未来主义在政治上是“反动的”,怎么可以说马雅可夫斯基是未来派呢?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余年,苏联诗歌界围绕着抒情诗的“自我表现”问题,先后出现过几次争论的高潮。争论的起因要追溯到五十年代初期女诗人奥·别尔戈丽茨写的文章《谈抒情诗》。她在这篇文章里引人注目地强调“诗人的个性”不能“从诗里消失”,认为抒情诗的使命就是完成诗人的“自我表现”,表现“自己抒情性格的全部复杂性”,主张抒情诗表现“痛苦、忧虑和烦恼”,不仅要写幸福的爱情,而且还要写不幸的爱情。文章谴责“伪善的批评家”,说他们在诗中只要发现诗人的“沉思”或“忧愁”,就说成是“悲观主义”和“颓废情绪”。她认为,抒情诗的优劣不在于写什么,不在于主题大小。她明确指出,杂志上大量发表的那些“毫不动人的”、“拙  相似文献   

6.
90年代的俄罗斯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9月,在俄罗斯再次陷入严重的经济、金融和政治危机的关键时刻,我对俄罗斯哲学界进行了访问,对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哲学状况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和了解。我想求解的主要问题是:(1)90年代俄罗斯哲学的状况;(2)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俄罗斯哲学界总的情况俄罗斯人用“混乱时代”(CMYTHOEBPEMЯ,这个词本是专用来指称俄国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变乱迭起的那个时期的)这个术语来表征和指称当今的俄罗斯。“混乱时代”、“乱世”、“荒乱年代”——这的确是对目前俄罗斯的最恰当的描述和概括。正是这个…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移民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苏联的解体、政局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俄罗斯,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苏联时期的文学创作。一度辉煌的一些作家被冷落一旁,而十月革命后因种种原因被打入“地狱”的作家开始被人们“挖掘”、研究、重视,苏联时期被禁止传播的作品开始出版发行。俄罗斯移民文学做为新时期的“宠儿”,成为当今俄罗斯文学界研究的热门。索尔仁尼琴的回归更引起了文学界的骚动,把对移民文学的研究推向又一高潮。俄罗斯移民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产物,它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民文学之所以成为俄罗斯文学中宝贵…  相似文献   

8.
陕西诗人袁源是新世纪以来,将智性和解构贯彻到底的一位诗作者.袁源的诗歌创作是“重智”的.他善于将经典解构,同时又予以重构.解构和对经典的“重写”是他的诗歌创新的一个生发点,甚至是他的灵魂.在“重写”的过程中,他不乏幽默、调侃、“恶作剧”,乃至去抒情、去悬念化的“无意义”,从而为其诗歌带来一种冷峻的先锋性.也因此,他的诗歌没有失重.当然,学习更精确地平衡,乃至优雅,才是袁源走向年龄和诗艺双重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叶赛宁与中国王守仁在俄罗斯诗坛上,可以说,叶赛宁(1895—1925)是普希金之后最受读者喜爱和崇拜的诗人之一.前苏联先后为他诞辰70、80、90周年举行过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诗人的家乡康斯坦丁诺沃村整个被俄罗斯联邦划为国家级“文学保护区”,而“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1 2月 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邀请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俄罗斯著名社会学家戈莲科娃教授就当前俄罗斯社会学、历史学研究情况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座谈。座谈中 ,戈莲科娃教授详细地介绍了俄罗斯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情况 ,回答了中国学者所关注的若干问题 ,其中还披露了当前俄罗斯社会的一些情况。戈莲科娃教授说 ,目前 ,俄罗斯社会学研究中最热门的课题是关于“社会转型”的问题。俄罗斯学者把 1 991年以来俄罗斯发生的巨变 ,即苏联共产党下台、苏联解体、俄罗斯以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替换斯大林式的社…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与苏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哲学”是20世纪的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它经历了从产生、存在、演变到终结的全过程;“后苏联哲学”即今天“俄罗斯哲学”的现状表明并无形成全俄统一哲学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对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争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援助,但又不愿在北方领土问题上作出实质性的让步;日本对俄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在俄罗斯国力虚弱、经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以大规模经援为诱饵,迫使俄罗斯“一揽子”交还北方四岛,并为此继续执行苏联存在时期形成的“政经不可分”的政策,这是俄日关系目前仍处入僵持状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块“金牌”,在许多强手的争夺下,最后由美籍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摘取。他是继伊凡·布宁(1933年获奖)、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70年获奖)之后的第三个移居国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人。布罗茨基1940年5月25日生于列宁格勒,出身在一个犹太人家庭中。父亲是一位摄影师,擅长讲故事;母亲对语言很有修养。这对布罗茨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读  相似文献   

14.
安娜·阿赫玛托娃驰骋俄罗斯诗坛半个多世纪,是世界上公认的抒情大师,20世纪文学泰斗。从1912年到1922年她共出版诗集5部,读者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诗人名声大振,但却激怒了极"左派",受到猛烈围攻,只得在默默无闻中度过十几年时光。但诗人那颗巨大的诗心仍在激烈跳动,在30年代的险境里竟敢写出《安魂曲》这样炸雷般的诗篇,便是明证。联共(布)当局视安娜·阿赫玛托娃为眼中钉,又做决定(1940年10月29日),又做决议(1946年8月14日),使诗人陷入绝境,只能把才华用于译诗上,把世界上几十位著名诗人,包括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介绍给苏联广大读者。安娜·阿赫玛托娃热爱祖国,乐于助人,虽身处逆境,却从未停止创作,她的诗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将与时同在,永远放射耀眼光芒。  相似文献   

15.
徐宝锋 《阅江学刊》2013,(6):119-124
高友工建构出的中国抒情传统理论在整个汉学界都影响深远,他认为,中国文化中最有影响的主脉就是“抒情传统”,而“内化”恰恰是这一“传统”的关键原则。从“内化原则”出发,高友工对整个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情感生发机制做出的阐释,对于主体的认知结构的理解等为后人继承“抒情精神”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冯至是20年代即已成名的诗人,他曾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建国前,冯至出版过3个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昨日之歌授五四时期白话诗影响比较深,多以自由体出现,缺少锤炼的功夫,句子较散漫,在诗人的情感与表现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生涩的障碍。它反映着新诗初创时期,诗人们探索路上留下的稚拙的痕迹。不过,冯至毕竟有着独到的天才,没多久,就挣脱了他人所施的“影响的焦虑”,开始以独特的风格面貌出现于诗坛之上,《我是一条小河》、《在郊原》、《蛇》等的问世,标志着诗人走向成熟。而…  相似文献   

17.
艾青是一位现代化创作倾向相当鲜明的诗人。他从一开始创作起,认识生活的视野就显得较开阔,能把个人遭遇中获得的感受深化到为全人类的命运而痛苦、欢乐、追求和斗争中去,从而使他比起同时代的诗人来,诗思和抒情对象更富有世界性一些。也就因了这一种世界性,使他象其他一些具有国际威望的大诗人一样,受到了不同国籍的广大人民的爱戴。罗伯特·C·弗兰德曾对艾青、聂鲁达和希克梅特作过一番比较,然后指出了他们根本上的一致性说:“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8.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以其多方面的创造性活动开拓了印度近代文化史上一系列艺术门类之先端,然而,他首先是位诗人。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将世人的文学视野引向了东方,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的成功,不仅为他赢得了世界性殊荣,古老的印度文化也得以更加广泛地播扬。《吉檀迦利》(1910)共收入英译散文诗103首,这部被精选出来献给诗人理想之神的抒情诗集,汇粹着泰戈尔对人生真谛的执着求索和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沉思,作为诗人思想艺术成熟发展的标识,《吉檀迦利》一向被推为奏出了泰戈尔艺术乐章最佳旋律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9.
对于塞·列·齐赫文斯基此人,我们似乎面熟。他曾多次来华,同H.费德林一样,是苏联的所谓“中国通”,被人们称为“著名的”汉学家、国际关系史专家。齐赫文斯基在当今苏联外交界和学术界是一个噹噹响的人物。1975年,他被擢升为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同时,他又  相似文献   

20.
研究界注意到,在俄罗斯文化史上,启蒙时代是俄罗斯作为大国崛起的重要节点.在整个俄罗斯启蒙文化的史册上,有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字特别显赫,除了早期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君王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外,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名字就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亚历山大·普希金.普希金无疑是欧洲和俄罗斯启蒙主义文化运动在俄罗斯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这也是俄罗斯文化史的一个共识.在俄罗斯文化界的传统评价中,普希金通常被视为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小说家、批评家、语言创新者、历史学家、文艺思想家,而近年来他作为俄罗斯文化史上一位出色的启蒙教育家的身份也得到重视.别林斯基关于普希金的抒情诗是“青年最好的教科书”的名言虽然是从文学批评角度的赞誉,但也意在强调普希金艺术经典的教育意义与功用.俄罗斯文化史大家利哈乔夫院士在其最后一部力作《沉思俄罗斯》中倾情倡议将普希金的生日作为“俄罗斯全民文化节”,这正突显了普希金在俄国启蒙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