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的特困民族包括居住在边境一线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在这部分人群中已经实行包括实施救灾救济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农村特困救助工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部分特殊保障措施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当地民族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地区现在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扩大,为体现社会公平、达到共同富裕、加快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优先对这些地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将传统的保障制度和现代保障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个多民族省,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基础。但是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多层次加重了全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大了与全省经济发展的差距。要改变这种状况,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只能走因地制宜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就云南来说,已有了以国家开发当地资源同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民族文化技术素质紧密结合,城市加工业同农村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最终通过国家开发资源,带动当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为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具有生态区域性特征,是一个具有生态演替的人工系统。但目前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从广度、深度和可持续性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平衡发展的生态链。对此,应构建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使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理念;完善群众信访制度,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构建民族地区城乡和谐发展新机制;增强民族地区基层党政干部和农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笔得认为,它也适用于我国的民族理论研究。下面就此谈点个人的愚见。(一)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迫切的要求,也是党在民族地区的中心工作。顺应这种形势,紧密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研究民族理论,为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跨界民族农民工就业研究”的调查所得作为基本数据,以求助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探讨云南跨界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社会资本在非农工作的地位获取中的效用及局限.跨界民族非农劳动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对其非农工作选择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即社会资本丰富者更容易有非农工作机会,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边疆服务运动是基督教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推进这一运动的机构是边疆服务部(简称“边部”)。增进边民智识水准的教育服务是边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边部在川西和西康的彝羌藏地区创办了多个小学,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形式对当地儿童及一般民众施以教育服务。根据当地特殊的历史文化及民族习俗,边部采用了一套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形成了与教会在其它地区所办教育不同的特点。边部在彝羌藏地区开办教育虽遇到教员的缺乏、经费短拙等困难,但在提高边民知识文化、移风易俗等方面,成绩卓著,对推进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农村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和执法状况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制是否健全、法治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尺度。本文通过对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现状的调查,深入分析了青海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青海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的治理和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帕旭村历史悠久,生态环境独特。当地的神树、水、竹、水稻种植以及狩猎、采集、山林管护中有大量的生态知识,涉及自然、伦理道德、禁忌、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经验智慧,影响着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抑制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消极影响的有效力量。通过“文化生态”的理论视角,运用田野调查和“深描”民族志方法对此进行研究,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弥补目前传统文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不足,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依赖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研究转向——由“外部援建”转向“内部发生”,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是新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是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时效性的调查与研究,目的是要了解其民族团结教育的机构设置、教育途径和手段、教育效果,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体.自然环境、制度性因素、当地的贫困文化和整体较低的农民素质等都对西北民族地区的贫困有深远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制度性因素是造成当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应探索具有跨越式发展特征的教育模式,构建“三式二型”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即实施普及式、双语双文式、参与式、技能型、职业型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方案,使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地域以及不同发展需求的农村女性均能获得机会接受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民族地区农村青年的城乡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可知,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影响农村青年的就业模式选择及城乡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民族特征、个人发展需求、社会机会平等与否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青年的城乡就业意愿.基于此,统筹广西民族地区农村青年城乡就业,应发展县域经济,更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观念,建立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分担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3.
桑耀华研究员。男,汉族,生于年月,云南洱源 19316人。年秋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分配到云南 1958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所属的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研究所工作。当时正值全国人大民委对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进行大规模调查时期,民研所的工作也纳入云南民族调查活动之中。此后,又数次参与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和“四清”工作队。年由省委组织部调往德宏傣族景1963颇族自治州,并先后在中共德宏州工委农村工作部、档案室及州农校工作和任教员。在学校学习期间,初步掌握了民族社会历史的一些…  相似文献   

14.
清前期吉林黑龙江的八旗官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吉林黑龙江地区的文化教育,迄今为止研究甚少,有些论著仅提到汉族流人在当地传播文化的情况,完全漠视八旗官学的存在.我们认为,八旗官学是清前期吉林黑龙江地区建立最早且居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以“清语骑射”为突出特点的八旗官学适应了居住在当地的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需要,为边疆地区培养了大批亟需的人才,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应当充分肯定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的高校是培养当地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培养的大学生对民族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主力军。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受地域、历史、经济、民俗、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情况的调查问卷》资料为依据,分别对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接触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农村受众没有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稳定受众”,在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及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新闻媒介在西海固地区的功能发挥不容乐观,其问题的根源在于该地区的城乡新闻媒介资源分配和占有不均、当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收入水平较低及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对媒介自身发展有限制等,并就今后如何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在宁夏西海固农村地区的传播功能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是国家的重要政策议题,共同富裕目标下加大对民族地区老年人相对贫困治理有助于减少老年贫困,促进社会和谐。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民族地区老年人相对贫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贫困依存的维度。研究发现:民族地区老年人相对贫困状况凸显,相对贫困老年人占民族地区被调查老年人的比例达到37.4%,在所有调查样本分组中比例最高;民族地区六省区,老年人相对贫困程度以云南、宁夏、贵州三省区最为严重。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生计资本、综合生存能力等是民族地区老年人贫困依存的主要维度,其中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生计资本维度在5%水平显著,综合生存能力在10%水平显著。据此提出,应大力提升民族地区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障水平、促进民族地区老年人终身学习、提升民族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提高民族地区老年人获取生计资本能力、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老年人的技艺和特长,以及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多渠道促进老年人增收。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渝东南民族地区地处山区,交通闭塞,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基础教育薄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也是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从重视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巩固渝东南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我国对女童教育的研究方兴未及,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都将女童教育作为本地区在2000年以前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重点工作来抓。从新疆的现状来看,我区女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比例已连续多年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我区边远贫困地区占了很大比重。因此,认真研究我区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工作的经验,不仅有利于加强与内地的交流,也使我们对进一步做好女童教育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此去年6月自治区教育科研所在组织人员赴南邂的喀什、和田、克州等池进行民族教育质量调查时,对这些地区的女…  相似文献   

20.
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民族教育法规缺失的情况下,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是进行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的主要途径。其中,教育政策评估是政策调整的依据,也是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对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基本问题从社会学视角进行解读与研究现状探究,从而提出建议:明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评估内容的边界,进行民族地区教育政策评估主体培育,构建科学合理的民族地区教育政策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民族地区教育政策评估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