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光棍的类型研究 ———一种人口社会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光棍率作为分析单位,文章发现,光棍率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变化较为平缓,自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则逐渐加剧上升。根据其形成的直接原因可以将农村光棍划分为历史塑造型、身心缺陷型、经济贫困型与缘分宿命型四种经验类型,而经济贫困型光棍逐渐成为当前农村光棍的主要类型。农村婚姻圈的持续扩大造成婚姻资源的不对称性流动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期严重失调的双重挤压效应,客观上使得农村女性在婚姻市场中具有较强的要价谈判力,从而使得婚姻高消费成为可能并因此而导致了经济贫困型光棍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论鲁迅笔下的光棍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的小说世界里有一系列光棍形象,他们是乡村社会最不幸、最低贱的群体。社会地位的缺失、经济地位的低下,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毒化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更多地暴露出人性卑劣的一面;成年而元婚,正常两性生活的缺失,使他们将不幸的弱势妇女视为自己的性骚扰对象,从而成为弱势妇女的精神暴君。  相似文献   

3.
“光棍”一词的词义内涵和指称范围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再到小的过程。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光棍”指没有子女的成年男性,现在也可以称呼女性。在文章中,将详细讨论“光棍”一词的出现和发展以及词义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晋西北贫困地区某乡镇光棍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棍的存在是贫困山区的一种普遍现象。通过对山西省贫困地区五村庄的调查,发现男子中光棍的比例占到总人口的7.4%,占总户数的29.3%,巨大的光棍群带来了买婚、骗婚以及其它婚姻问题,分析造成光棍问题的原因和农村正常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光棍是一种现象或者状态,趋势无非两种:一种是经过外在帮助和自身努力完成婚配而脱离光棍群体,可以称之为“暂时光棍”,应对方法是如何帮助其组建家庭,并有效维系其婚姻存在,避免“重返光棍”;另一种是客观环境恶劣加自身条件不足,实现婚配几率趋近于零,不得不独身终生,可以称其为“既成光棍”,应对方法是引导其重新确定生活目标,帮助其融入乡村社会,在社会保障、养老等方面提供帮助,保证其单身背景下顺利且有意义的生存与生活。  相似文献   

6.
宗族性村庄的光棍有其特有的生活逻辑。“不完整的家”、以及光棍在村庄中的现实处境,共同建构了其特有的行动逻辑,即:一方面,由于先赋性的血缘的结构性力量,使得光棍在“自己人”圈子中的人情往来方面表现比较积极;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独立的家庭,没有子孙后代,光棍对村庄生活缺乏长远的生活预期,因此,他没有必要通过参与村庄公益事业去获得良好的村落声誉,从而为自己及子孙后代积累社会资源,由此使得光棍在村庄公共义务方面表现比较消极。光棍在村庄中的生活逻辑,进一步确认和维系了其作为光棍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山西以及川西平原等地农村的调查经验为基础,引入地域差异的视角,从婚姻竞争市场的卷入程度、婚姻成本和对代际支持的依赖程度等维度对不同地区农村不同主导光棍类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我国农村光棍形成原因的复杂性。研究发现,婚姻市场卷入程度较高以及所处地理区位和经济条件状况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形成了主要归因为婚姻市场竞争失败的光棍群体;婚姻市场卷入程度不高但通婚圈内婚姻成本较高且对父母的资源具有较大依赖的农村地区,形成了父母责任缺失型光棍;而婚姻市场卷入程度较低,且婚姻成本不高和对父母资源依赖较弱的农村地区的光棍类型主要表现为自致型。  相似文献   

8.
胡乐乐 《中华魂》2012,(12):57-58
据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2011年,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8,亦即每出生100个女孩,就会同时出生118个男孩。  相似文献   

9.
新闻上说,大城市是光棍们的聚集地,北京的女光棍人数更是居全国之首,身边单身的确实不少,但也有很多活得光鲜自信,并不多见抱怨和伤感。或许大家都已经习惯了隐藏,在不相干的人面前,这是一种尊严也是一种自信,处处无病呻吟和抱怨挑剔才是讨人嫌的情感顽疾,比暂时的单身可怕多了  相似文献   

10.
宋广辉  孙晔 《社区》2008,(6):45-4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当代青年未婚比例越来越高,婚姻市场挤压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问卷》和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文版作为评定工具,探讨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抑郁症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2)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城市老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老人社会结构性资源的匮乏;(3)焦虑水平与经济状况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城市老人,而健康状况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城市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农村老人,且农村老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就是城市中的村庄,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研究城中村问题。研究城中村的环境问题,对实现城乡统筹、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城中村环境现状以及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在当通货紧缩势头尚未减缓的形势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十分必要。但财政政策必须要用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真正启动市场,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是中国当前形势下最能产生这种效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和农村选取的1699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1)城市父母比农村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农村父亲比城市父亲对子女有更多的过度保护,农村母亲比城市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惩罚严厉。(2)城市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惩罚严厉和过度干涉保护。农村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惩罚严厉,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拒绝否认。(3)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父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惩罚严厉,母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城市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没有显著差异,而农村父亲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性行为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性别失衡是男孩偏好的家庭和婚姻制度在人口结构中的最直接体现,同时由于“普婚制”和婚姻梯度模式的影响,性别失衡将通过婚姻挤压等方式对男女两性都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深入剖析性别失衡在个人层次的微观后果,利用安徽省JC区农村大龄男性的生殖健康和家庭生活调查数据,对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性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性福利受到损害,41%的人处于极度性匮乏状态,从未有过性生活;他们的平均性伴侣数量少,但类型多样,18%的人曾经为了发生性行为而付过钱,或得到过对方的钱;自慰是弥补大龄未婚男性性福利损害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替代性伴侣的作用。最后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生活质量问题,对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基于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子女孝顺是影响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经济状况、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婚姻、性别等也是共同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此外,在城市模型中,自我照料程度、子女个数等个人特征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在农村模型中,经济来源、对权益受侵害后的处理方式等经济和社会保障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总之,城乡老年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同,城市老年人已侧重于对精神的需求,而农村老年人首先还需要物质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借鉴地域社会理论研究范式,从空间生成、制度规范以及主体行动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村落共同体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城中村、超级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为例,对比阐释其空间生成、主体重塑、秩序整合等方面的经验样态及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乡土发展与村落转型的多元化动力机制及推进模式,使得中国村落共同体变迁呈现总体性、动态性,并在空间整合、制度转轨及主体重塑方面表现出复杂性、渐进性。因此,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村落共同体秩序重建,既要遵循村落共同体变迁与乡土社会转型的空间生成演进规律,调动村落共同体内生资源和居民主体性,实现传统村落共同体空间功能及其整合路径的现代性转型;又必须在新型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意义上,实现乡土性与都市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有序衔接和良性互动,将制度嵌合和机制转轨的社会代价和心理成本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不良产物。处理好城中村问题是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城镇化过程中正确处理和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重要内容。因此,重庆市必须在借鉴其他城市改造经验的情况下,从重庆自身问题的特点出发,找出一条理论科学、有法可依,在保护原村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下,真正能推进重庆城中村改造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城乡基本公共产品需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时期,人们对满足吃穿的温饱需求已开始转为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产品的需求.为了更好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充分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有必要了解城乡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状况,并对其进行比较,以居民需求导向为依据,建立和完善我国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战略性问题,宏观的“三农”问题必然要通过微观的农村社区发展来加以解决。相对于县域地区和村社社区,乡镇社区更有利于推动农村社区的综合发展。江苏省的三个周庄镇根据自己的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社区发展模式无优劣之分,关键是切合自身实际,走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