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础观念"是明代小说学中最为基本的思想观念,是构成明代小说学思想观念的内在链结,梳理这一系列的观念,可以寻绎出明代小说学发展的思想脉络;同时,"基础观念"是对明代小说创作的发展产生过直接影响的思想观念,制约和影响着明代小说的发展进程.明代小说学的基础观念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对于"小说"这一文类的概念厘定;二是对通俗小说文体特性和创作风格的分析和评价;三是为提升通俗小说的"文化品位"和强化通俗小说的"文人性"而作出的理论阐释与评判.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观念随着通俗小说的发展而成熟,其成熟又促进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宋代说话四家之一的小说在内容形式上有统一的特点和鲜明的文体特色,这标志着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比同时代的正史子部小说观念成熟、纯粹,尽管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与现代的小说观念还不完全相同,但是,它的出现使小说的含义从正史里包罗万象的兼有叙论式的残丛小语过渡到叙述虚构的完整事件,通俗小说观念的解放和成熟使通俗小说得到大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洛学兴起、传承时期,正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由发生、发展而至昌盛的时期。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的重合,使洛学传承与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有了特定联系。洛学传承大致经历了鼎盛期、衰落期、中兴期、叛逆期和复兴期,而每一阶段的思想精神和理论主张都基本成为其时社会思潮的核心,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作用于通俗小说,导致小说创作倾向嬗变。其具体表现是:一、洛学鼎盛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载"理"倾向;二、洛学中兴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崇尚封建纲常倾向;三、洛学叛逆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世俗化倾向;四、洛学复兴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尚劝戒思想倾向。通俗小说的这些创作倾向一般由小说的题材选取、人物形象、背景情境、情节结构、场面处理等体现出来。描述、说明洛学传承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可发现洛学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揭示出儒家文化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说历史资料的梳理,指出中国古代有三种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融合的小说概念:学术史范畴的诸子学说;"话"基础上形成的通俗小说概念;传奇与通俗小说交叉形成的传奇体小说概念。与此相应,存在三种小说类型:诸子杂传小说;通俗小说;传奇体小说。综合三种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各自的产生期,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形式产生于唐代,自觉的小说创作开始于元末明初,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小说概念定型于明代后期。  相似文献   

5.
晚清有一类特殊的小说现象——标"新"小说,其肇端实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这篇小说的诞生与梁氏长期以来的求"新"意识密切相关,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其理论中,也表现在实践上,是时代要求的反映,又推动了社会思潮的转变。《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酝酿已久,在小说变革接近临界点时刊发,是"新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亦开启了标"新"小说的创作风潮,并对这类小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朔小说以他富有个性色彩的话语系统建构的艺术世界 ,为通俗小说的创作贡献了富有当代意味的文本 ,对通俗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从小说与时代主潮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前进中的问题小说,有问题的问题小说,顶风而作的问题小说。从艺术成功的程度看,其前进中的问题小说是相对来说最成功的作品。但是,从其创作生涯来纵向衡量的话,他的"问题小说"创作是走下坡路的。其创作的得与失,主要的原因在于时代给作家创造的自由创作的空间的大小而定。  相似文献   

8.
从明代后期开始,文人参与通俗小说创作,将其所熟悉的文章理念和写法融进小说,使通俗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在理论建构、创作方法和鉴赏方式上都呈现浓厚的文章色彩,通俗小说出现文章化的发展态势。文章化促进了清代前中期"文章体"小说的形成,具体而言,小说理论建构的文章化奠定了"文章体"小说的理论基础,小说创作方法的文章化塑造了"文章体"小说的样式,小说鉴赏方式的文章化促进了"文章体"小说的传播。"文章体"小说的形成是明末清初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必然结果,代表了雅化小说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儿女英雄传》及其序文揭示了文康的小说创作理论。斯理论具有较充实的内蕴:"其旨少远、词近微、文可观、事足鉴者"方为上乘小说;提倡塑造既具"英雄至性",又有"儿女真情"的复合式人物性格;严格区分"正附、主宾、伏应、虚实",潜心设置"闲笔闲墨"的结构法则。文康的小说创作理论表现了重视反映社会现实,强调文学的讽谕作用,着意发挥章回体小说的艺术功能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岩的小说一直致力于吸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使作品既能有效地传递主流价值观,又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思潮,适应和引导受众文化消费趣味。海岩的小说由此在文化市场上获得了长期的成功,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海岩小说类型融合的成功经验,不仅对通俗小说创作具有启发意义,而且对于中国整个商业性文艺作品的创作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俗范式与20世纪中国武侠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0世纪中国武侠小说中 ,有丰富的民俗内容。武侠小说文体的早期发展 ,突出展示为对民俗的崇尚 ,姑且可以称为“民俗时代”。武侠小说中的民俗趣味 ,表现为一种狂欢诗意。还要注意的是 ,武侠小说中的民俗 ,并非原初民俗事象的记录 ,而有着文化化和理想化的变异。探讨武侠小说研究的民俗范式 ,提示我们在整个通俗小说研究中 ,民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后现代文艺思潮的盛行,严肃小说和通俗小说界限的消失,对麦尔维尔的研究也不再囿于传统的束缚.从麦尔维尔作品中采用的通俗小说手法入手,尤其是对其在具体作品中采用的讽刺冒险、哥特、城市暴露和言情等通俗小说模式逐一论述.麦尔维尔在创作中吸纳诸多的通俗手法,不只是为了取悦读者,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3.
就《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敬答范伯群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敬答范伯群先生:1、《香港小说史》的著者在该书以及其他文章中,对金庸的评价具有一致性、连续性;2、"通俗文学"、"严肃文学"的划分并不科学,要逐步扬弃这两个概念;3、因论述范围所限,黄小配等人的章回小说未能涉及,拟在第二卷中加一个附录对其作专论,以资弥补;4、著作在资料工作方面主要有清理香港小说的资料状况和发展脉络、以及发掘被遗忘杂志的成绩,而遗憾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游戏的和小说是载道的,这一直是小说观念中纠缠不清的两种观点。文章从小说创作中的游戏精神和欣赏中的游戏精神来论述小说的本性是游戏性的。游戏的真实比模仿的真实更接近世界的真实;小说欣赏中的游戏精神使小说的文学性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5.
肖仁福小说吸收了湖湘文化精神,作家一方面怀着万物有灵的泛神论思想看待自然与万物,另一方面通过作品观察了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力行践履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直面现实、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他的小说创造了一系列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人物形象和环境,鲜明地表现了湖湘地域色彩和文化烙印,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观念、民主和启蒙思想,从而突破了湖南官场小说的固有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用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来审视明清时期的小说,明代由于哲学领域中心学平民化和通俗化的影响,小说叙事的狂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基本品格。从分析《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几部作品入手,揭示了文学狂欢化的演进过程。明清小说叙事渐渐摆脱历史理性的约束,通过作家思维的狂欢化、小说体裁的狂欢、作品世界的狂欢,把小说叙事推向了古典文学的巅峰。借助狂欢化诗学,找到了另一个重新审视明清小说叙事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7.
悬念的普遍运用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古代小说中包含着不同类型的悬念,而不同类型的悬念往往又跟不同的叙事技巧与叙事效果相联系。本文对古代小说悬念的类型、设置方式及其表达效果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讨论,以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8.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理论贡献在于对小说与社会关系的双向认识;对小说文体的新认识和理论范式革新.从其影响来看,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它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中国文学现代性与世界性的发展,并开启了文学研究的人性关照.其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文学工具论的极端化;造成了文学创作中文体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对古典小说认识的偏狭.对其贡献与影响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文论和文学的现代转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的通俗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时政评述。这些评述,以明朝灭亡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明末主要是对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与评述;清初则主要表现为对明末政治制度的批评和对明亡的反思。小说中时政评述是作者参政议政精神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通俗文学对社会舆论和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商业认同。它是当时社会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