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张泽咸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人们日常食用的果品是劳动者自觉地将野果林精心培育加以改良所结的果实。魏晋南北朝是汉代初步出现大面积人工栽培果树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果品种类大为增多,南方所产水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越汉代。不少果品在乱世权且充饥,救了燃眉之急。果品的保鲜和加工方法以及果树的选种和栽培嫁接技术等等,都有了实践经验的成文总结,这对于推动果品生产的向前发展很富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次第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3):82-85
三国时期,除出现了在版本学史上有影响的“正始石经”外,人们在校勘学上也比较重视版本;有晋一代,不但公私重视藏书,亦且注意所收藏之书版本的优劣;北朝在版本学上多体现的风气与南朝大致一样,其时收藏家也很重视善本、异本。魏晋及南北朝时期的版本学比起两汉来,有所发展,其发展原因:一是人们版本观念的增强,提高了版本对校勘书籍作用的认识;二是纸张在抄书上的使用,使书籍版本大量增加,为版本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咏史诗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咏史诗 ,根据有无寄托 ,可分为赋体咏史诗和比体咏史诗两类。曹植的《怨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成熟的有寄托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八首是这时期咏史诗的一个高峰。陶渊明的咏史诗继承了左思的传统而又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大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7-32
游侠兴起于战国,兴盛于西汉,于东汉时衰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民不聊生,国家政权衰微,游侠又有了适宜生长的土壤。游侠豪族以及任侠的豪杰,都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游侠豪族或建立自己的武装,或依附于各路豪杰,在战乱中建功立业。豪族中的佼佼者发扬轻财重义、互助互利的传统,在共同体内担当了领导责任。以侠扬名的豪杰,靠信、义招聚民众与勇士,成就大业。游侠、豪族、豪杰的行为,共同促进了魏晋南北朝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73-7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是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是民众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呼声,是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的一种特殊公众舆论。歌谣的社会舆论功能,必须通过传播才能够实现。魏晋南北朝歌谣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个体传播和群体传播来实现的,其具体的形式则有口耳相传、题壁、歌诵传唱和呼告传播等多种。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盛行的歌舞之风等社会文化和心理氛围也促进了歌谣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吴婉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48-150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身的发展以及险恶的政治现实、活跃的时代思潮等因素促使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异常繁荣。多部文学论著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肇始于先秦的文学批评已进入自觉的时代,其自觉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音”的呼吁,二是批评家的自觉,三是批评方法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饶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44-46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士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处于特殊的地位,为了维护门第的庄严性和血统的纯洁性,这一时期的士族婚姻板重门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合理性的婚姻观念和准则,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病,危害到门阀士族自身的发展,并加速其衰落。 相似文献
8.
钟兴永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5,(4)
集市贸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在动荡中发展。总的特点,一是南方集市贸易发展步伐加快;二是新型集市─—草市的出现,使我国集市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三是边地互市多样化;四是都城集市呈畸形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9.
甄尽忠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114-1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水灾多发期。水灾主要集中在5、6、7、8月和长江、黄河流域。水灾的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和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救灾工作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实物救助、调粟赈民、减免租调、借贷及兴修水利等一系救助措施,对于减轻灾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及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佩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124-126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独尊地位的被冲击和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以及文学意识的觉醒、文学观念的改变,在诗歌创作中,出现了许多鲜明的特征,这对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2):24-2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 ,是精神自由和解放的年代。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分析 ,展示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丰富性 ,以及它对中国整个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山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从构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汉字形体记号化所呈现的序列性、形体异写的趋简性和类推性三个方面分析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所体现出的系统性,澄清过去文字学家们所谓"六朝书体,满目蓁芜"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3.
马予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56-59
同题共作属于集体性的创作活动,赋的同题共作以魏晋南北朝为盛,这与当时文学集团的兴盛有直接关系。同一命题、相同环境下的创作,及其所固有的切磋品评的创作目的,使同题共作赋呈现出相反相成的两种倾向:一是题材范围和艺术风格上的趋同,二是同中求异的竞胜争高。这种方式的创作对于赋体文学表现领域的拓展和艺术技巧的提高都产生了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同题共作赋的文学史意义,则主要表现在促进了短赋的发展,并加快了多诗少赋的文学进程。 相似文献
14.
张伯良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4):81-85
山水诗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 ,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是这一“人的自觉”时期人对自然审美情感觉醒和对文学自然规律认识的反映。魏晋时期是山水诗的酝酿阶段。“巧构形似之言”的山水描写受到了玄学思潮的阻遏 ,但是由于玄言诗人需要以自然山水作为“悟道”的触发媒介 ,使得山水描写得以蓄积力量。山水诗的形成在晋末 (刘 )宋初。谢灵运是第一个以大量自然山水描写奠定了山水诗形成基础的诗人 ,但是他的诗作还没有脱出“用形象说玄论道”的范畴。使山水诗完善并趋向成熟的有影响的诗人是谢月兆 ,他在题材范围及情景关系方面有所创新 ,使山水诗得以正常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嬗变过程 ,反映了自然审美的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 ,也反映了文学沿着独立化进程趋向自身完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金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2):55-58
祥瑞灾异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其发生和出现代表着上天对君主的赞美或谴告,具有特殊的政治意涵。我国历史上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祥瑞灾异学说特别发达的时代,也是祥瑞灾异被频繁应用于政治生活的时代。这一时期祥瑞灾异事务的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现象的解释和事务的处理三个层次,为隋唐时期祥瑞灾异管理的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自两汉设立察举、征辟等选举制度以后,便形成了由中央政权和地方官吏、大族共同掌握选举用人的制度.进入魏晋南北朝,汉代的选举制仍然延续,但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出现了地方大族把持选举用人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同时,由于九品中正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巩固"门阀制度"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这一时期官僚"贵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周海燕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64-66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又是妇女生存和活动的主要空间。在汉儒礼教思想统治之下,家庭权利为男子所独占,“男尊女卑”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家庭地位有显著提高,这可以从妇女的社交、夫妻关系及教育子女、管理家庭事务四个方面的分析中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的“什伍”之制上承秦、汉。作为封建政权基层管理的最末梢组织和对民众实行连保、连坐的法律控制方式,由于当时的动乱背景,“什伍”之制为当时的许多封建政权所实行。本文在分析此时“什伍”之制尤其是“什伍连坐”的种种表现后认为,此时作为封建政权控制乡村社会重要手段的“什伍连坐”不仅有沿袭,而且也有修正,同时也有顺应当时乡民聚居形态变化的一面。这种和户籍管理紧紧相扣的制度是我们认识封建政权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刘容筝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2(1):86-88
魏晋是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伴随着玄学的产生,男性对女性的期待由德向色转变,所谓"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代表了时人对女性审美的主要观点,这种审美观无疑影响了女性的审美追求,使魏晋妇女对自身的形貌、服饰、神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调整,并形成了这一时期特质鲜明的女性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秦秋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6):92-97
魏晋文学中的死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表情方式,作者借悲伤的歌诗艺术而实现情感净化与自我慰藉。它沿曹植一陆机一陶渊明的大致走向而展开,渐次深入作者的心灵世界,既呼应了此期尚悲的社会风习,也无形中加速了对建安风骨的背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