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日渐重塑着传统的村庄治理模式,经济能人治村成为乡土政治的新情境。经济能人治村在盘活农村经济、助推农村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村庄政治参与的失衡。以类差序格局的分析视角介入,可发现经济能人、非治理能人、普通村民在村庄权力秩序上形成了典型的"差序格局",并由此导致普通村民在村庄政治运作的选举过程、治理阶段、利益分配中日趋显出边缘化的倾向,这与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经济能人治村模式及村庄治理主体实力差异等都有一定的关系。要确保经济能人治村情境下普通村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需从村民自治制度优化、能人治村模式完善、治理主体素质培育等方面寻求"破题"思路。  相似文献   

2.
消逝的农业与并未消逝的村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农村因为城市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根据对北方农村YGZ村的一些记忆和调查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消逝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并非村庄本身.观察表明,YGZ村依然保持着小农经营模式,只是其粮食生产已经淡出了主营生产活动范畴,与农业产品转变和土地调整、城市建设以及粮食价格调整等有密切关联.务工经济已经在村民的尝试中形成主体发展形式,走出农村,在“城市”的机械式的部门生产中投入汗水、赚取财富;但与空心村不同,该村村民并未放弃土地,干中学、干中试,不断探寻着自己的生存道路.而时至当下,YGZ村村民或将又需要面临一个新的选择.该村庄的未来在哪里?仍需要研究不断地追问;遵循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从典型事件分析出发依然是后续研究展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京汉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 ,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石家庄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 ,成为华北物资转运的枢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 ,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 ,迅速发展成为华北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本文重点考察铁路对石家庄城市兴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铁路枢纽地位使石家庄迅速成为货物转运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带动了石家庄人口的聚集和商业的繁荣 ;促进了石家庄近代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着集体行动的困境,需要通过外部力量的嵌入和内部社会网络的重塑以实现环境集体共治。对柳州市L村的研究发现:嵌入现代管理制度,为村庄环境集体共治确立基本规则;嵌入党政资源,为村庄环境集体共治提供政治基础;重塑农村社会网络,激活环境集体共治的信任、合作和约束文化。L村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用于推广的局限性在于样板典型未必适合脱贫村,没有为邻村交接处的环境整治积累经验,环境治理成绩转化为乡村的内生文化动力的情况不理想。L村村民参与状况凸显了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着现代性困境,以及农村环境治理主体性不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青岛市城阳区城阳村和董村为例,从农户分化视角分析了这两个村庄的非农化和城镇化历程,认为在沿海地区城郊农村的发展中具有代表性,命名为城阳模式。在详细分析其成因和典型特点基础上,指出在未来发展中应采取措施打破当地农户兼业的状态,促使农户彻底分化,实现农村向城镇的顺利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体"文化是农村文化的根本。以六安市传统型村庄S村为典型代表,指出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忽视"本体"文化的建设,导致农村地区在城市文化冲击下民间文化逐渐消失,人际交往也在利益驱使下摒弃了传统乡规民约的道德精神。因此,新农村建设就需要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空间,加强农民的文化主体建设,彰显农村地区文化个性,构建乡规民约的伦理道德范式,从而推动新农村"本体"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晋水流域乡村社会与华北其他地区共同经历着传统社会近代化的历程。其中"营村"地处汾河太原盆地晋水流域北段,南接太原县城,对于晋水的管理与利用尤具典型意义。清末由于本区社会动荡不安,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外国商品与新型经济作物出现,天主教势力也趁机扩张,地方政权控制力减弱,"营村"的社会矛盾空前加剧,一度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营村"的主要矛盾表现为耕地频繁流转,但广大无地少地村民难以维持生存转而寻求其他生计手段;传统宗教民俗活动趋向繁荣的同时天主教势力膨胀并成为村庄新的地方势力。民国初年随着地方政权的下沉,传统社会中地方政权与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转变成自上而下的控制,社区发展的动力受到抑制。通过分析营村的具体情况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的一些基本面向。  相似文献   

8.
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 ,随着大批关内人民流入东北 ,东北近代城市逐渐兴起 ,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一是旧有城市在原有基础上开始向近代迈进 ;二是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三是原有的一些驿道中枢或军事重镇 ,由于交通运输路线的变更以及政府政治、军事目标的改变而渐趋衰败。近代东北独特的社会环境对城市的兴起有巨大影响 ,从而形成近代东北城市的以下特点 :第一 ,近代东北城市 ,尤其是新兴城市的人口主体是外来移民 ,而非本地人口的自然增殖 ;第二 ,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于铁路、码头等交通线附近 ,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第三 ,近代东北城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农村有许多种分类,而城郊农村属于其中的一种,具有特殊性。重庆市东风村地处城市边缘,属于典型的城郊农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村庄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治理主体和经济建设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完善思路对中国城郊乡村问题研究将具有启发意义。为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可以从选拔优秀人才,加快经济文化建设和提高村民素质方面对城郊乡村治理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在19世纪末随"西俗东渐"之潮流传到中国,引起了近代城市人的极大好奇与兴趣,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电影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城市人的思想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塑造着城市现代人的性格特征,促使近代城市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原大地星罗棋布的村庄中,山东省乐陵市西北部的梁锥村堪称鹤立鸡群。在这里,村民们家家户户住在欧式联排别墅里,村中心公园里有和城市公园一样的健身和游玩设施,几处大型雕塑活灵活现。在这里,传统印象里的农村和农民不见了,大多数劳动力在村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新式公共交通肇始于19世纪晚期,它是中国城市近代转型发展的产物.新式公共交通在中国兴起以后,不断嬗递变更,成为推动城市早期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城市兴衰发展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民间寺庙在步入近代以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参与城市空间的塑造。进入近代上海城市的大批移民往往都有偏爱的民间信仰,使得民间寺庙附近成为区域人群、社会活动、商业分布的集中区域,为城市化提供了必要的人口条件。伴随庙产的丢失以及周边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化的特征日渐完备。在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公众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和属性感知,促使寺庙名称由点空间最终转化为区域空间的代称。近代上海闸北太阳庙最初发挥传统寺庙对人群的集聚功能,随着以寺庙命名的消防站、公交站点设置、道路规划、资本进入带来的市政建设,最终转化为一个城市区域。  相似文献   

14.
坐落于石家庄火车站附近的大石桥,是当年正太铁路工程设计的遗漏补充项目之一。大石桥是近代石家庄城市的重要建筑标志之一,但是从来也不曾做过石家庄划分桥东与桥西行政区的真正界标。其建造工程费用,绝非仅仅依靠正太铁路2500名工人所捐一日工资所建。  相似文献   

15.
2 0世纪 2 0~ 30年代 ,江苏省的农民离村现象牵涉到了城乡社会的各个层面。本文以此为例 ,结合近代城市社会所出现的问题 ,重点阐述农民离村进城而引发的城市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是城市近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千年古都北京而言,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空间秩序反映了国家政治制度和结构。北京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必然要求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公园的建设与开放是北京近代城市公共空间拓展的集中体现。同时,以公园开放运动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也促进了城市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等层面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截取三个纵向的时段来梳理成都五城区街道名称的流变,并尝试探索其背后的命名理据。历史传承下来的街道名多与该区域内悠久的人文背景相关,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街名则与当时的城市建设与时代风貌息息相关。近年来新建街道形成的新路名或以新建小区命名,或以当地特色经济命名,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此外,也有不少街名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祈愿,体现出命名者趋吉就雅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西部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的村庄社会结构,并且,在人财物外流的情况下,“在村中等收入群体”成为村庄社会和村级治理的中坚力量。“在村中等收入群体”能够在人财物流出的情况下留在村庄,也与农村社会的经济机会和资源空间有关,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仍有一定滋养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机会和资源空间。本文从乡村内部的经济机会和资源空间角度,论述“在村中等收入群体”产生的基础,并从他们的经济社会特征、参政动机上来分析,他们与村庄社会的关联和在村庄社会中的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成为新兴铁路交通枢纽以后,传统的运输路径、交通运输体系和货物流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昔日获鹿的晋冀商品集散地的位置向东转移至石家庄。随着石家庄商品中转和集散地功能的逐步增强,其经济地位和实力逐步超过获鹿、正定,成为河北中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之冠。石家庄逐步具备区域经济中心的功能,实现了近代冀中南地区经济分布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建成了以纺织和炼焦等支柱产业,奠定了近代石家庄工业产业基础。在经济功能基础上,逐步增添了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从而具备了复合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使中国传统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淘宝村”。按照主营产品的不同,当前淘宝村可以划分为农产品淘宝村和工业品淘宝村,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路径。本文基于W村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农产品淘宝村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农产品淘宝村得以形成主要受三层技术社会嵌入的影响:商品化的产业嵌入、规范性的伦理嵌入和权力性的政治嵌入。因此,为培育新的农产品淘宝村,需要挖掘村庄产业价值、整合村域文化和经济资源,并加强完善政府支持力度,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