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说》残本的刊刻年代明两截版《小说》《传奇》合刻本(竹纸印)存第三集下册,三至八十凡七十八页。本书匡高二○·八公分,宽一一·九公分,白口,左右双边。软体字。上截版匡高七·三公分,半页十三行,行二十字,鱼口镌“小说下”三字。收小说五种:(一)《荥阳郑生》(首二页佚)、(二)《女翰林》、(三)《王魁》(附《严武》条)、(四)《贵贱交情》、(五)《玉堂春》(末页佚)。均不书撰者名氏。前四种是短篇白话小说。《女翰林》《贵贱交情》为冯梦龙分别收入《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玉堂春》是文言体小说,为冯梦龙改成白话小说,收入《警世通言》。下截版匡高十三·五公分,半页八行,行十八字,鱼口镌“传奇”,又镌“三集下”三字。收传奇五种:(一)《绣襦记》、  相似文献   

2.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穰邪却祸之事,属道家”(《抱朴子·自叙》),是研究道教史的宝贵资料。外篇五十卷,“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作者自谓“属儒家”(《抱朴子·自叙》),而《隋书·经籍志》等历代史书多归之于杂家;《四库全书总目》则将其与内篇同归于道家,理由是“究其大旨,亦以黄老为宗”;近世学者多认为外篇是“内神仙而外儒术”,即儒家其表,道家其里。《抱朴子·外篇》历来不大为人们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葛洪是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因此,人们在研究《抱朴子》时,自然更注意反映作者主要倾向的内篇;另一方面,不少学者认为《抱朴子·外篇》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晋文公重耳奔狄时年,史籍有两种记载。《国语·晋语四》云:“僖负羁言于曹伯曰: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左传》昭十三年载叔向曰:“我先君文公,……。生十七年,有士五人。亡十九年,守志弥笃。”而《史记·晋世家》却说:“重耳遂奔  相似文献   

4.
怎样评价陆机的拟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机的诗、赋、文中,遭贬责最多的是诗歌;而诗歌中遭贬责最多的,则要算拟古诗了。自宋以来,人们一直对它进行抨击,“陆士衡拟古诗名重当时,余每病其呆板”,“平原拟古,步趋若一”,就是解放以来新编的文学史,不是说它“因袭原作”(中国文学所本),就是说它“意不出原诗,只略为变换词句而已”(游国恩、萧涤非本)。当然,也有对拟古诗肯定的,如钟嵘就认为它和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阮籍的《咏怀》、左思的《咏史》、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等一样,“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此谓篇章之珠泽,文采之邓林。”(《诗品·序》)清代毛先舒也肯定其中某些诗体现了“士衡之藻思”(《诗辩坻》卷二)。不过这一派  相似文献   

5.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通论部分把“言”全都解释为“句首语气词”或“动词词头”。查余冠英《诗经选》,新近出版的《辞海》,杨树达的《词诠》,北大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也都是解释为助词的。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诗经》中的“言”,不全是助词,在句中的“言”有不少应解释为代词“我”,而在句首的“言”则全都应理解为代词“我”。理由如下:(一)《小雅·彤弓》:“彤弓召兮,受言藏之。”《诗经注疏》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阮籍的《咏怀》诗是有一定地位的.《诗品》认为它是“斯五言之警策者也.所以谓篇章之珠泽,文采之邓林”.并把它列为上品,评价很高.著名文学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也对之极为推崇,指出:“阮嗣宗《咏怀》,……后来如射洪《感遇》,太白《古风》,‘犹瞻望弗及矣.”认为连张九龄的《感遇》、李白的《古风》等五言古诗都不能与阮籍的《咏怀》诗相提并论.但是,多少年来,对阮诗进行深刻而系统地研究的人,却屈指可数;这是因为阮诗“文多隐蔽”.“兴寄无端,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7.
《辞海》在解释“泣血”时,引用了郑玄对《礼记·檀弓上》“高子(白本)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的注:“言泣无声如血出。”我认为郑注对“泣血”的“血”字的理解有牵强傅会之处,《辞海》引该注不妥。“泣血”更早见于《诗·小雅·雨无正》:“鼠  相似文献   

8.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云:“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溪午,旧注未涉,时人新解都释“午”为“中午”、“正午”或“午时”。我却以为,“午”是形容词,溪午,意即溪水漫盛、湍急。我国古代夏历用干支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爿羊)。”《史记索隐》引孙炎云:“敦,盛也;(爿羊),壮也。言万物盛壮也。”夏历又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顺次至五月为午。徐锴《说文系传》“午”字条云:“五月草木并盛,衔华载实者众。”《晋书·乐志上》:“五月之辰谓之午。午者,长也,大也,言物皆长大也。”  相似文献   

9.
《论语·卫灵公》有言:“子曰:‘有教无类’”。历来对此“类”字之义约有两解,实皆于理不合。一曰类即种类,即今日所谓民族。《荀子·礼论》:“先祖者,类之本也。”郑玄《周礼》注:“族,犹类也”。明人高拱《问辨录》谓“类,是族类,言教之所施,不分族。”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亦可找出不少根据,如《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左传·僖公十年》:狐突言“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僖公三十  相似文献   

10.
阅《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沈长云同志的《汉代是奴隶制社会吗?》一文,颇有收获。只是有—处(64页倒数16行)说《汉书·食货志》中所纪“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一段中的“万”是衍文。鄙人甚不同意此一判断。愿不揣浅陋,稍加辩证。 谨按《汉书·食货志》中言巨额钱数之处凡六,胪列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论语·公冶长》有:“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句,向之注家皆解“昼寝”为“白天睡觉”,如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即是。我认为:“昼寝”乃“画寝”之形讹。“画寝”乃“涂画寝室”,“雕木画寝”之典古人多习用。《汉书·杨雄传》即有:“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之句,《周书·苏绰传》亦言:“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皆暗用“画寝雕木”之典。唐李匡义《资暇集》言:“梁武帝读为寝  相似文献   

12.
《史记·吴王濞列传》云:“吴王之王,由父省也。”《集解》注:“言濞之王吴,由父代王省封邰阳侯也。”《索隐》注:“省者,减也。谓父仲从代王省封邰阳侯也。”并作如字读,误。按“省”当读为“眚”,二字古音相近,常通用。《书·洪范》:“王省惟岁。”《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眚”。《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省。”《左传》、《谷梁传》均作“眚”。《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13.
“不忿”辨     
读张怀平同志的《“不忿”解》(《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我认为就李端《闺情》诗来说,这一解法可以成一家言。但就“不忿”这一词语来说,实有商榷之必要。“不忿”用得颇广,一般解作“恼恨”,唐代就不乏其例,如《降魔变文》:“太子下马,不忿欺诳之情。”这里的“不忿”,显系“恼恨”。其他如:《三国志平话》卷中:“蒯越、蔡瑁有不忿之色。”元曲《连环计》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兴哥不忿,一把扯住他袖子要搜。”《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不忿,一时失手,误伤人命。”  相似文献   

14.
唐刘长卿诗“诗调雅畅,甚能炼饰”(《辛文房《唐才子传》),胡应麟在《诗薮》中评述“七言律以才藻论……中唐莫过文房(长卿字)”,而关于他与“五言长城”称号的公案,则向有歧说。 《唐才子传》说他被“权德舆称为‘五言长  相似文献   

15.
《通典·职官》记:“(三国)魏置五兵尚书”(《宋书·百官志》记:“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晋初无,太康中乃有五兵尚书,而又分中兵、外兵为左右”(原注:“晋虽分中兵、外兵为左右,与旧五兵为七曹;然尚书唯置五兵而已,无七兵尚书之名”)。 “后魏为  相似文献   

16.
楚国后妃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国后妃的历史,是楚国历史的一个侧面。这方面的资料颇为零散,而且真伪参杂。本文打算对文献资料和出土文字资料所见楚国后妃,逐一进行考定。所谓后妃,在本文包括有“妃”、“夫人”、“王后”三种称谓。言“某妃”,意如《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疏:“妃者,名通嫡妾”,“非有尊卑之异”;言“某夫人”,意如《谷梁·僖公八年》言夫人必以其氏姓注:“夫人者,正嫡之称”;言“某王后”,意如《白虎通·嫁娶》云:“天子妃至尊故谓后也”。凡此,虽为三种称谓,由于“夫人”与“王后”相等,实则只有两类。凡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的笛一道曙光,历代学者对其推崇备至,誉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但对其中表现出来的享乐思想却评价极低,认为是“没落阶级典型的腐朽哲学”,是“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社科院编《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夜雨秋灯录》与“三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初年宣鼎的《夜雨秋灯录》,被鲁迅称之为笔致乃《聊斋》者流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时代文艺出版社则径收它入“后聊斋志异丛书”排印行世。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它不仅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也在个别情况下,与“三言”相关联。宣鼎援“三言”故事,易通俗为文雅的作品,集中在卷二,占卷二作品的十四分之五。《东野砧娘》是《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的“翻版”。闵贤与东野子良陈  相似文献   

19.
《易·乾·九三》爻辞之于《易》,确有其重要地位。《易传·系辞下》言:“惧于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①”是极言此爻之要。一、《乾·九三》爻辞之标点《易·乾·九三》爻辞,即《易经》首卦《乾》(?)卦中第三爻的爻辞。因属阳爻,故称“九”,又为第三爻,故称“九三”。其全文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要想理解这条爻辞,首先涉及到的是标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罗君惕先生有言:“欲为文者必先读史,欲明史者必先通经,欲通经者必先治小学,欲治小学者必先读《说文》。”(《辞书研究》一九八二年五期七六页)但是,要读懂《说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了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问题就好办得多了。因此,我们可以接着罗先生的话往下说:“欲晓《说文》者,必先读《说文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