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创造动机在青少年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又受到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各种创造动机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归因方式、需要、自我效能感、兴趣影响青少年的创造动机.据此提出了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归因指导,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运用恰当的奖赏和评价方式激发创造动机,鼓励青少年的质疑精神,引用竞争机制等措施来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动机.  相似文献   

2.
"微公益"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入手,强调由少聚多的公益行为。微公益注重社会共同参与创造社会价值,它本身的"微"特征为其有效地实施完成提供了可能性。微公益活动具有动员能力强、及时性、利他性等特点,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实施能力,对青少年的自身身体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我形成、自我监控等多方面起到潜移默化影响作用。良好的微公益活动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要从观念上肯定其重要性,在实践中积极落实青少年的微公益行动。  相似文献   

3.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上海教育界、科技界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创造能力。通过对参加今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579名选手的学业状况和参加科技活动的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的做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对4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思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SES与父母温暖理解和干涉保护、创造思维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了学生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的影响后,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起补偿作用;(4)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表明家庭SES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父母温暖理解在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滞后的"补偿作用,但"同步的"压力缓冲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关注青少年群体的成瘾问题是我国毒品问题治理的应有之义,但当前针对该群体成瘾原因的探讨存在静态呈现个人经历和理论演绎分析的倾向,这既不利于完整把握青少年吸毒者使用毒品的经历,也难以为青少年毒品问题的预防和矫治工作提供有效借鉴。"毒品使用生涯"是西方学者审视个体吸毒经历的成熟研究范式,能够为动态理解青少年吸毒成瘾问题提供独特视角。基于15名在我国社会转型初期开始吸食毒品且目前保持良好操守的戒毒康复人员的深度访谈材料,将其毒品使用生涯划分为毒品消费阶段、毒品维持阶段和意义迷失阶段。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为个体心理演变与吸毒行为的发展变化,更是个人特质与其所处社会结构之间互构的结果。应对青少年毒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于协助他们重新建构起新的生命意义,不断追求和创造作为一名正常社会成员的主体立场和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系列"官二代"、"富二代""红二代"和"星二代"犯罪案件的频发,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X二代"犯罪暴露了目前对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缺失。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从加强公民教育做起,增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培养基本的法治意识,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提升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公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和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公民教育,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三失"青少年是指失学、失业和失管青少年.对G省1488名"三失"青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群体位于社会边缘地带,资本缺失严重,在家庭网络、同辈网络、学校网络和社区网络等社会网络建构方面能力不足,难以获取相应资源,较难融入社会主流.帮扶"三失"青少年就要改善其经济环境,构建帮扶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信息监测系统,通过精细化帮扶,健全"三失"青少年社会网络,提升"三失"青少年的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8.
"穿越"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满足了心理需求,但是"穿越热"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穿越"作品限制了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导致青少年对历史的曲解。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来有效应对,舆论引导青少年直面各种现实问题,增强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判断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精品,从而带领青少年走出"穿越"文化的丛林。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互联网作为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虚拟社会,它所传输的一些不良信息与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对青少年正面引导,加强社会化教育,建立绿色上网通道和青少年网站,加强网络组织建设,实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努力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青少年的主观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理想信念的教育对于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培养与坚定创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以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青少年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和进行交流.但网络的虚拟性也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儒家思想中"仁"、 "爱"的思想,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对爱的渴求,也使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对待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爱,是青少年摆脱网瘾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大事。国家更是将青少年的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这一理念更是突出体育以及健康的重要作用,强调青少年健康的重要作用。笔者就"健康中国"的提出、健康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以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三维世界"中,即理想世界、虚拟世界、现实世界.认真研究当代青少年的特点,正确分析他们生活在"三维世界"的规律性,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青少年的"三维世界":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构筑青少年的理想世界;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青少年的虚拟世界;引导青少年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世界,是我们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侯秋丽 《职业时空》2008,4(10):79-79
近年来,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这和社会上存在的消极文化是分不开的,消极文化不断地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冲击着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效果。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制止消极文化现象的蔓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依据现实情况,分析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从创造良好的大众传媒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引导同辈群体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优化环境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水平,为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香港政府利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源开展青少年工作,香港的"青年空间"在为广大青少年服务方面、香港的"义工网络"在关爱和温暖社会方面、香港的"外展行动"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均有鲜明的特色及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使一些青少年陷入了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中,从2002年的"刘海洋伤熊事件"到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反映了青少年教育机制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因此,本文提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和"全人格教育",倡导科技加人文的平衡发展,强化青少年的心理、情感训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前青少年网上黑帮在全国范围内猖獗,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种新形式,极易挫败青少年和谐人格的形成,引领青少年陷入"越轨亚文化"误区.如何净化青少年的"第四空间",为树立青少年可以亲近的榜样,加快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法律化进程,是整个社会,每位家长以及青少年自身都必须反思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少年性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对236名青少年性知识和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青少年总体性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有相当部分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性知识;性别、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就读学校类型会对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教育部门应该从学校和家长两个层面入手,通过加强学校基本的性生理和心理知识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身体形象",增加家长尤其是父亲的性教育参与度等不断完善对青春期青少年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自杀的社会原因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自杀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50%~70%左右,自杀的平均年龄仅22.5岁①.国外将青少年自杀的现象称为"黑发人"的自杀.目前中国"黑发人"的自杀率有所增高,且有低龄化趋势.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青少年自杀意念阳性率也很高.而且各地的心理咨询报告和心理测验结果表明,有潜在自杀可能性的青少年还大有人在.积极关注青少年自杀\研究自杀的成因,其终极目标不仅在于减少和避免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心身健康成长,形成青少年良好的生命意识,提升青少年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