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二战中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以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宣布无条件投降而胜利结束了。日本的失败和投降迄今巳近半个世纪,但史学界对促使日本投降的决定性因素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分析,以就教于史学界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中国二战题材电影有三种面相:"英雄传奇类抗战电影"、"回归历史的抗战电影"、"反思类二战电影".传奇类过强而反思类不足是中国二战题材电影的特点.欧美国家的二战电影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丰硕成果,而我国导演反思"二战"的视角还不到位.只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本质,并从根本上揭示其形成法西斯观念的内在原因,才能触及"二战"的本质从而达到反思战争的目的.抗战-反法西斯-反战,是认识这场战争的三个有序过程,既切合人们对"二战"历史的认识规律,又符合一般观众思想运行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来说,"反法西斯"环节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日关系是中国现代史和民国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问题不仅引起史学界的关注,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关于“以德报怨”政策、关于“惨胜”说、关于如何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历史观等问题,都需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本着这种精神,提出自己对以上问题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奴役中国劳工的问题 ,已成为中外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然而 ,对日本殖民地铁路系统 ,特别是满铁铁路系统的劳务问题 ,却很少有人研究。因此 ,本文拟就满铁铁道工厂的中国工人状况作一探讨 ,以期对弄清伪满时期满铁铁路系统役使中国工人的全貌有所裨益。一、铁道工厂简况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简称满铁 ) ,是日本通过日俄战争从沙俄手中攫取的“战利品” ,亦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大陆扩张政策的结果。满铁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国策”会社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迅速膨胀壮大 ,到二战末期它已发展成拥有五十万员工的超级…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二战期间日军性奴役"慰安妇"事实日渐广为人知并超出了亚洲范围,而且作为妇女人权问题被国际社会关注.联合国人权机构从1992年开始持续审议"慰安妇"问题,在"慰安妇"受害事实的认定、"慰安妇"问题的法律责任划定以及如何解决"慰安妇"问题上,形成自己的立场和见解并以此一再告诫日本政府.联合国人权机构由此成为解决"慰安妇"问题以及维护历史真相的重要参与主体.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政府一再拒绝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拒不接受解决"慰安妇"问题的建议.更有甚者,日本一些政客肆意否认强征"慰安妇"的事实,使得"慰安妇"问题的根本解决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史学界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帝国主义“南进”、“北进”战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可喜进展.可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不一,各持己见,有待进一步深入商讨,本文仅就“南进”战略(日本称“南进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原因等几个问题,以一己之见,略作浅析,以求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聚焦于日本的固定污染发生源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对其治理举措进行了历史性考察.明治时期以后,随着近代工业化的急速进展,日本四大矿山的"烟害"、煤尘和煤烟问题出现,随后又转化为"工厂公害"、"化学公害"和"城市公害".在二战之后高度经济成长期,伴随着石油的大量燃烧,硫氧化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限制硫氧化物污染,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原料和燃料低硫化"、"排烟时脱硫"、"促进能源节约和向污染低的产业结构转型",等等,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日本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二战的性质,我国史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二战初期是否存在一个帝国主义战争的阶段。关于二战的起点,分歧较大,有七种意见,其关键在于对二战性质未达成共识。笔者赞同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卢沟桥事变应作为二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期,美国政府为了制定对日政策,邀请了一批专家研究日本,鲁思·本尼迪克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格,其研究成果对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随后作者将研究成果以"菊与刀"为书名出版.书中概括出了典型的日本国民性特征: "等级制度观念"、 "耻辱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与日本对华“二十一条”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接受日本对华"二十一条"的侵略要求,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是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而做的交换.通过分析日本提出条约的事件背景、条约谈判过程、袁世凯的应对后认为,日本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孤立无援的机会,利用中国国内政治分裂、袁世凯急于巩固自身权力的弱点,并加以武力威胁,终于迫使袁世凯接受其空前的侵略要求.这一结局基本上是中日实力对比和残酷的国际政治现实的真实反映,袁世凯恰逢其时,恐怕难以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