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2.
苏童笔下的"历史叙事"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观念的演绎,苏童的"历史叙事"呈现了地域文化对创作的影响,主题构成的多义性,而从艺术表现上,则呈现出循环的结构及其象征意味。关于"历史"的叙事"漂移",最终使苏童的创作进入生存境遇与人性剖析的层面,而这不但是其小说给予读者的启示,同时,也是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叙事时间对红柯小说艺术性的体现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探究红柯小说的叙事艺术,运用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分析其小说的叙事时间,认为时序的畸变化,时距的极端化构成其小说叙事艺术的独特性。这种手法的使用,既创新了文本结构,又突出了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窥视"作为一种带有极强目的性的动作,经常出现在叙事作品中。通过对叙事作品中"窥视"情节或场景的梳理分析,探讨其对小说叙事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探寻"窥视"作为一种叙事视角的艺术价值。《金瓶梅》的出现,使"窥视"作为一种叙事视角的作用达到极致。由古典小说到新时期小说,"窥视"作为一种叙事视角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叙事空间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影响和价值是极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历来以其独特的叙事方法著称.本文从小说的叙述框架和时间安排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两位叙述者和两种叙述顺序对构建双重叙事框架,推动叙述进程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说明这种框架式叙事结构如何构成小说主题的二元对立,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红色传奇"小说是一种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小说叙事模式,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略的继承与沿用,使得"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特征上表现出诸多的与当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相悖之处。这些因素的存在,较为明显地妨碍了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在"红色传奇"叙事中的充分发挥,从而不可避免地构成了"红色传奇"小说在当时情形下的政治意识形态"软肋",并进而决定了此类小说在当代十七年文学演变进程中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叙事方法,"戏仿"(Parody)指通过有意识地模仿小说文本的内容、形式特征,并将其运用到不适宜甚至相反的语境中,以达到对模仿对象的曲解、嘲讽和颠覆。如果将新时期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史分期,那么戏仿叙事始终在场,活跃在新时期以来的各个阶段。与此前戏仿叙事的零散化分布不同,新时期戏仿叙事呈现出"集束化"态势,且与新时期以来文化语境的快速转换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一点,为我们从文学史高度梳理其动态进程提供了学理依据。据此,本文试图纵、横两个维度对新时期戏仿小说作出动态性、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作品构筑的"家常性"对后来追随者的范式作用不仅是一种完成,更是一种启示,其都市小说创作是对张爱玲"家常性"小说的传承。这种对"家常性"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家常生活的,小型叙事的,小人物的。这种建立在家常、平凡与"安稳"基础之上的小说"家常性"叙事模式还原了生活本来的真实,还原了平凡人物本来的"安稳",更加接近小说读者的普遍生活状态,具有文学史上的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型”在荣格、弗莱的理论中逐渐成熟,并成为小说创作的一种批评方法。在余华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一系列原型结构,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即是“道路”“出走”以及“父子”原型结构。三种原型结构不仅建立了文本的叙事框架,也构建起了独特的隐喻结构。三种原型结构意义指向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能够检视余华在创作中思想的流变,也能发掘其写作的价值追求,以原型结构为关联,开掘其作品的深刻含义与指向。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汀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虽然在文学界争议颇大,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它拥有足以引起关注的独特之处。该小说充分利用了时间感带来的叙事张力,讲述了一个经过漫长离别后仍能延续且结局完满的爱情故事。"时间畸变"的巧妙运用、时序的交错、时距的省略、概述与停顿构成了小说叙事的独特节奏,时间对小说的塑形打破了现实世界的藩篱,成就了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兼具的叙事作品。  相似文献   

11.
寻根小说在中国当代小说文体演进中具有浓厚的过渡意义,是新时期小说“文体革命”的先声。这种“过渡”表现在它同其以前小说叙事相比,在叙事性质、对传统小说构成要素的处理、叙事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寻根小说叙事主旨的含混与矛盾,也使其叙事形态显现出与传统的深在牵连  相似文献   

12.
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为民请命的精神,成为莫言写作《天堂蒜薹之歌》的动力,也使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小说从叙述者、《群众日报》上的文章和瞎子张扣的唱词三个角度对蒜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这三个角度分别代表了精英、官方和民间的立场,同时也构成了三个叙述文本。这三个文本分别属于小说叙述文体、新闻文体和政论文体、民间说唱的韵文文体。多种文体被组合在一个叙事结构中,构成一部跨文体的小说。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莫言将西方现代派手法与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交融在一起,使其叙事方法显得错落有致、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13.
晚清小说中出现了大批不同于传统叙事风格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的叙事向度上有其独特的贡献。《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小说的顶峰之作,其文本书写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其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在当时小说文本中具有代表性。《老残游记》运用的视角模式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有限视角"模式,但"视角越界"现象也存在不少,对这种"视角越界"并不能武断地进行否定,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其进行深层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小说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历史观",实践了一种解构的叙事策略。在他的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已非线性式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而演化了虚构故事的背景;以往所彰显出来的王者视野与庄重风格解构成了民间视角与轻佻叙事;近乎"神化"的英雄被拉下神坛,转而由流淌着自然人性的草莽、土匪等人取代。通过以上解构策略,莫言的历史小说实现了历史的祛伪目的,形成了新时期以来历史存真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湖南小说的含魅叙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以来湖南小说在叙事方面出现了一种含魅倾向,韩少功的作品其含魅倾向表现为对世界上不可知与不可言说事物的包含与宽容,孙健忠等人的小说将魔幻态现实与进行态现实融合在一起,残雪的小说用梦魇与呓语的形式将巫文化推向极端,造成一种独特的神秘的含魅叙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了《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浅析小说在叙事结构、人物设置以及情节安排上沿袭成长小说的原型经验、体现出成长小说的传统特征等方面内容。此外,《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在成长主题的表现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本文的目的是使读者能更好理解作品,并体会到这部小说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7.
《呼兰河传》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萧红文人自觉的一部作品。作者以独特的散文化艺术风格和充满女性关怀的视角,以"寂寞独语"的叙述方式,勾画了松花江岸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以及那里人们的愚昧麻木的生活,发出了"改造国民性"的呼喊。整部作品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着的小河,看似波澜不惊,却处处暗涌着情绪。《呼兰河传》有着巨大的审美张力,其"散文化"和"诗化"的叙事特征,造成了小说语言的陌生化,也造成了故事当中的许多"空白点",激发了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另外,《呼兰河传》里还充斥着反讽的叙事特征,使小说以一种"含泪带笑"的方式来完成国民性的批判,以此实现作者对现实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层揭示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在《追风筝的人》的小说叙事中,作者胡塞尼运用了包括风筝、石榴树、弹弓和兔唇等多个具有文化隐喻的意象,巧妙、自然地使它们贯穿于文本始末,给小说带来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和情绪。这些重复出现的意象前后呼应,对小说结构起到了收束的功能,加强了作品的叙事张力,丰富了作品的人性内涵和精神维度,增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结构是小说叙事方式的构成主体,它决定着小说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的选取。因此,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对叙事技巧的革新与实验,首先从叙事结构入手,他们以“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瓦解着传统的"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小说文本扬弃了因果逻辑链条和封闭严整的结构,呈现出心理至上的结构核心和结构动力、消解逻辑和整体碎裂的结构特质以及中西合璧、优雅节制的结构形态三大显著特性。  相似文献   

20.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小说经典,代表古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内在叙事结构的主要思维形态有两种:辩证思维和圆形思维。辩证思维是其内在叙事结构的思维常态,圆形思维是其内在叙事结构的思维本质。这两种思维不仅支撑起了"四大名著"的内在叙事结构,而且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古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