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伟 《秘书之友》2014,(2):30-31
正文种使用是否准确、得当,是评判一件公文质量的起码标准。文种选用不当不仅不利于公文性质的体现,使公文失去应有的规范性、权威性,而且会影响一个单位的外部形象,甚至降低公文的行政效率。稍加留意,我们就能发现日常收发文办理过程中,各种误用、滥用文种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公文起草者、办理者和收发文机关双方的心理状态。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正>通知是党政机关常用的公文文种之一,建国后颁布的7次公文处理办法中,通知都被列为法定公文文种,其功能也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201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通知文种的表述更为准确,功能界定更加清晰。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应准确把握通知文种的功能和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3.
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共共产党公文处理条例》将"意见"列为党的机关主要公文文种。2000年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确定"意见"为国家行政机关第十一种法定公文文种,"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2012年颁布的《国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意见被列为第七种法定公文文种,其阐释无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公文处理法规对文种的规定,在范围上有很大不同。本文旨在通过对党、政、人大、军事等机关公文处理法规所规定的文种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欠科学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共共产党公文处理条例》将"意见"列为党的机关主要公文文种。2000年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确定"意见"为国家行政机关第十一种法定公文文种,"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2012年颁布的《国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意见被列为第七种法定公文文种,其阐释无变化。一、意见的文种功能《辞海》中"意见"一词的基本含义是"对事物的看法、想法",《现代  相似文献   

6.
林曦 《秘书之友》2014,(8):32-34
正告晓类公文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发布频率较高的公文类型,主要用于表达制文机关的立场观点和决策意图,彰显公文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当前,学术界虽然也有许多学者在研究并总结公布性公文和知晓性公文的异同点,但对告晓类公文写作模式及文种选用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通过界定告晓类公文的定义,简要概述此类公文包括的文种,归纳出一套告晓类公文的通用写作模式。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告晓类公文的撰写质量与处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公文是社会政治集团表达意志的文书。在语言文字这个大家族中,公文是一个独立的文件,是由若干法定文种(或称主要文种、正式文种)和非法定文种(约定俗成的非正式文种或次要文种)共同组成的。由于性质、用途不同。每一个文种都有自己的一个独特的名称。表面上看,文种名称只不过是一个代号,一般只有一两个字(如“函”、“通知”),最多的不过四个(如“会议纪要”),而它所包含的道理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公文处理法规文种规定科学性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公文处理法规对文种的规定大同小异。本文旨在通过对党、政、人大、军事机关公文处理法规有关文种规定的比较,分析其中的欠科学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简称旧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简称旧条例)在期盼中,合并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简称新条例),已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条例与旧办法、旧条例,在文种的种类、使用上都有着不同的表述。本文试对文种类别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0.
<正>2005年,中央军委颁发了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军队条例》),对1992版军队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修改和重新规定,许多地方与党、政、人大机关公文文种格式进一步接轨,但是四者间仍存在一些差别。笔者试从法律依据、公文文种、格式要素以及公文书写印装四个方面,对党政人大军机关公文的区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奖励表彰文书是各级党政机关的常用公文。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各级党政机关使用的公文文种及其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可用于奖励表彰的党政公文有三个文种:一是"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二是"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三是"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文种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和会议纪要等14种。从形式上看,有的可直接发布,也可以“印发性通知”的形式发布;有的可选用“甲”的形式发布,也可选用“乙”的形式发布。但从内容上看,某篇公文内容已定,所适用的最恰当的文种却只能有一种。使用文种  相似文献   

13.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涤例》)使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在学习贯彻新《条例》之际,认真研究新《条例》关于文种适用范围的规定,对规范文种使用和促进学术研讨大有裨益。为阐述方便,本文特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简称《办法》,在前面加年份以区别不同时期的《办法》)和1996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统称作原党政公文处理法规。  相似文献   

14.
公文写作有一定规律可循,公文对应文种的行文规范便是其中的规律之一。关于公文对应文种的行文规范问题,笔者在《公文写作逆释答疑300题》及《公文标题拟制技法与病例评改》两著作中都有所强调。之所以反复强调,是因为遵循公文对应文种的行文规范,对于实现各级机关公文的规范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推进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颁布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但是,日常生活中文种乱用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特别是公告和通告的乱用较为普遍。报纸上,电视里,甚至我们居住的小区中都会经常出现停水、停电公告等。这些文种乱用现象的存在必然会损害公告和通告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给应用文写作和使用造成混乱,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颁布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但是,日常生活中文种乱用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特别是公告和通告的乱用较为普遍。报纸上,电视里,甚至我们居住的小区中都会经常出现停水、停电公告等。这些文种乱用现象的存在必然会损害公告和通告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给应用文写作和使用造成混乱.因此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纠正这些应用文文种乱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文种,即公文种类,又称公文名称。虽然它仅仅为公文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字数很少,但却具有深刻内涵与广泛用途。国务院秘书厅在1957年10月3日印发的《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中指出:“不同的公文名称,反映着不同的目的要求,也反映着行文机关之间的关系和发文机关的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18.
刘璐 《办公室业务》2013,(20):13-14
任免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法律规定,任命某人担任某项职务或免去某人所担任某项职务的行为。在我国党政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中采用法定公文的形式进行职务任免,在现实公文写作中存在多个任免文种,即令、决定、通知,其任免功能各不相同。为了更加规范、准确地使用任免文种,笔者认为要客观对待任免文种变化的事实、准确判断任免文种存在的合理性,并熟  相似文献   

19.
"函"是使用频次较高的法定公文文种,但目前在一些机关和单位,尤其基层单位还存在着行政公文的文种和格式混乱现象,有的人误认为"函"与"函的形式"是等同的,有的政府部门以"函的形式"向下一级政府发"通知",甚至有的机关以"函的形式"或便函向上级机关报送请示性公文等。笔者结合多年公文处理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通知,发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正式宣布党政公文实现统一,标志着党政公文向统一方向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和成果。细观《条例》,党政公文从形式到内容,实现了全线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种的统一。原来党政公文分别有13和14个公文种类,其中分别有4个特有文种(党的公文:决议、指示、规定、条例;行政公文:命今、通告、议案、意见)、1种基本相同文种(党的公文:公报;行政公文:公告)、9个完全相同文种(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