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艺术,既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趣,又具有独特甚至超神的词风诗格。毛泽东诗、词皆擅长,尤其以词著称于世。他以词这一古老  相似文献   

2.
金一南 《领导文萃》2012,(23):81-84
苏区的经济后盾毛泽东在选择中国革命的方针路线时,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牢牢根植于脚下的土地。他没有到莫斯科去学习。他是从井冈山和江西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之后组织了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原定的方向是打长沙。毛泽东一看这个队伍的实力根本打不了长沙,就放弃了打长沙计划,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为此,毛泽东受到了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  相似文献   

3.
洪梦  成晓明 《领导文萃》2013,(18):54-58
中国共产党刚刚创建几个月后,就有一位不满17岁的青年成为党员。此后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奋斗30年,自20世纪40年代起就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列荣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他虽英年早逝,但其精神却在党内影响至深,任凭时间长河如何冲刷,都冲刷不走他那"党的骆驼"的美誉在人们心中的烙印。他就是任弼时。  相似文献   

4.
揭定印 《科学咨询》2009,(17):89-89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艺术,既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趣,又具有独特甚至超神的词风诗格.毛泽东诗、词皆擅长,尤其以词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5.
黄晓阳 《领导文萃》2014,(16):41-44
正林彪也曾犹豫我讲两个故事。一个是辽沈战役的故事,一个是粟裕七战七捷的故事。辽沈战役是毛泽东部署,党中央决定的。毛泽东要打,林彪不想打,或者说不敢打。毛泽东为什么要打?他从宏观面上把握,这一仗,只要细节没有问题,一定可以打胜。客观力量的对比,不存在输的可能。林彪为什么不敢打?他的着眼点是微观上的,辽沈战役有两个大隐患,一个是塔山,一个是廖耀湘兵团。两大隐患,无论哪一个发挥关键性作用,辽沈战役都会败,而且败得很惨。假设国民党部队的北进兵团能通过塔山,林彪围锦州的部  相似文献   

6.
辛子  中霖 《领导文萃》2014,(18):45-46
<正>毛泽东主席的智慧和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夺取政权和实现他理念的过程当中,既有理论指导、大的顶层设计,又能立足现实。在中央苏区,博古、李德在领导红军反国民党第四次、第五次"围剿"中执行了错误路线,战略战术漏洞频出,红军越打越少,根据地越打越小,不得不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7.
盲人打灯笼     
正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系统地思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对自己的诗词总是反复斟酌、认真推敲,力臻尽善尽美。即使对一面世就被誉为"精品"、"杰作"甚至于"千古绝唱"的《沁园春·雪》也不例外,诗人在十多年后正式发表时还作了认真修改,结集时再作  相似文献   

9.
正皮定均(1914-1976)将军是全国人民心目中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他能征善战、屡建奇功,为中原地区的对敌斗争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始终坚持敢讲真话,又被称为敢讲真话的"严将"。在他的心目中最容不得假话,他一生像仇视万恶的敌人那样仇视假话,也像战胜敌人那样战胜了"假、大、空"。广大的人民群众热爱皮定均,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热  相似文献   

10.
留个缺口     
一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不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可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相似文献   

11.
老一辈革命家各有各的风采.愈是随便,愈显出性格.陈赓大将便是这么一位人物.他能跑上台喝一口正在作报告的毛泽东杯子里的水,令庄严的会场顿时笑语哄堂;而他又滴酒不沾,弄得因被搭救而感激不已的蒋介石兴味索然.于是,就有了一连串关于他"吃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1954年夏天,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戴河避暑。据李银桥回忆,一次,在海边毛泽东望着天水相连的地平线。忽然与警卫谈起了洋流。他说:"世界大洋中有两条重要的暖流。一条是墨西哥湾暖流,再一条就是台湾暖流。"这时,他又久久地遥望大海。忽然抬起一只手指向遥远的远方,说:"台湾,我们还没有  相似文献   

13.
瓦伦达家族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空中飞人马戏班,他们的拿手好戏是在钢索上做叠罗汉表演.上个世纪50年代,这个家族的家长瓦伦达更是一位伟大的绳索平衡家,他走了一辈子的钢索,一直都非常成功,没有发生过生命危险,他对人说起成功的经验是"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诚心诚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多次说过:"人们想的是一,可实际是二。"他还批评一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次,毛泽东与孟锦云谈话。小孟说:"您是大主席,想办什么事就办什么事,什么事都能办到。"毛泽东笑了,小孟忙问:"我说得对不对呀?""你说得也对也不对。"毛泽东认真地回答。毛泽东说:"说它对,是因为我说话确实算数,说话不算数,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一位世界性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而且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他的事业在中国和全人类的历史上。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发生着巨大、久远的影响。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一个尊崇、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热潮正在中国大地上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15,(8):104-107
永远的"茉莉花茶"哲理的故事:一位著名禅师出家前,曾在印度知名的尼赫鲁大学攻读社会学和佛学专业。回国之后,尤其是入寺剃度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佛经的研读、翻译、整理、注解、补充和弘扬传播上。他曾经的女朋友来寺院看望他时,他平静地招待她。面对眼泪汪汪的女孩,他温和地笑着,亲手为她沏上一杯茉莉花茶。女孩临走时,他又送她一包上等的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17.
正大概是1964年2月的时候,毛泽东跟我们几个美国人讲了王明究竟错在哪里。他说,苏联回来14个半布尔什维克,其中那一个半就是王明。王明反对毛泽东的游击战战略,觉得我们是红色政权,背靠泱泱苏维埃大国,不应该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应该打阵地  相似文献   

18.
在会见一位出名而掌握大权的领袖人物时,人们往往分辨不出在多大程度上倾倒于他的人格,又在多大程度上敬畏于他的地位和声望。会见毛泽东的情况却是不容置疑的。除了召见是突如其来的以外,接见并无任何仪式。房间内的陈  相似文献   

19.
王龙 《领导文萃》2012,(19):51-53
2008年,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的《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一文曾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年长征,瞿秋白"应不应走"、"愿不愿走"呢?首先,看瞿秋白"应不应走"。瞿秋白是一位公众人物,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他是一个公开的共产党员,经常来往于广州和上海之间,和国民党各方面打交道。他在黄埔军校作过演讲,黄埔的将领都认识瞿秋白。就是说,一旦留下他随时可以被敌人辨识出来。  相似文献   

20.
<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访华就较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