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才华横溢的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且多有争议的人物。陈布雷为人谨慎,也非常熟悉为臣之道,对蒋介石或同僚恭敬有加,无盛气凌人之傲气。  相似文献   

2.
张磊 《领导文萃》2014,(10):66-69
1948年11月12日,在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一代老派幕僚陈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从21岁开始步人上海报界,以文笔犀利、思想尖锐、见解卓越、时评文章为时人称颂而名满天下。随后人幕蒋介石,素有“总统文胆”“领袖智囊”之称,并“直接间接影响了二十年的中国政治”。陈布雷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长,忠诚可靠、以文立身、淡泊廉洁,长期代蒋捉刀参与机要,被誉为"民国第一文胆""总裁智囊"。然而,他最终因为身心受到严重打击、时代更替的无情碾压而选择自杀,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陈布雷的悲剧人生启示我们,为官从政要有大视野,心中要有人民,要接地气。  相似文献   

4.
正1948年11月12日,在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一代老派幕僚陈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从21岁开始步入上海报界,以文笔犀利、思想尖锐、见解卓越、时评文章为时人称颂而名满天下。随后入幕蒋介石,素有"总统文胆""领袖智囊"之称,并"直接间接影响了二十年的中国政治"。陈布雷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1949年的南京     
朱文轶 《领导文萃》2009,(11):96-100
元旦 1948年和1949年的交替,预示着一种旧政治制度的结束。蒋介石周围的世界碎裂了,他即使坐在总统府的子超楼里,也能清晰地听得见“破冰”的声音。他的私人秘书和智囊陈布雷在南京的住宅中自杀了。“让我安静些。”在陈布雷的日记后面有这样一句话,“我现在已到了灯枯油干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正1948年11月12日,在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一代老派幕僚陈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从21岁开始步入上海报界,以文笔犀利、思想尖锐、见解卓越、时评文章为时人称颂而名满天下。随后入幕蒋介石,素有"总统文胆""领袖智囊"之称,并"直接间接影响了二十年的中国政治"①。陈布雷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一、"布雷"鸣鼓,"畏垒"无畏  相似文献   

7.
陈布雷之死     
陈布雷,浙江慈溪人。曾任上海《天铎日报》、《商报》、《时事新报》主笔。1927年效力于蒋介石,先后任蒋的侍从室主任及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等职,为蒋草拟文件,有“蒋氏文胆”之称。1948年11月,在南京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8.
范泓 《领导文萃》2010,(9):66-69
<正>从政不是他的始愿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陈布雷其人与事,仍不能简单地从其作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这一特殊经历来加以解读,从他的回忆录以及诸多友人的怀念文字中可以知道,他本人由新闻记者而从政,  相似文献   

9.
史哲 《领导文萃》2006,(11):57-61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本出自蒋介石的老对手毛泽东之口,但蒋介石却实践得更早。从东征、北伐、宁汉对立、军阀大战,直至“剿共”初期,蒋介石凭借其在军事上的显赫战绩,树立了个人的威望,并由此渗入党政权力核心。当然,这并非完全属“枪杆子”之功。蒋介石的传记作家布莱恩·克罗泽这样评价蒋介石,在军事谋略上,他受过良好的训练,而且久经沙场,不过与他在战场上的建树相比,他最大的天才是搞阴谋政治。事实上,蒋介石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才能。尤其是在1926年以后,他在国民党不同派系之间,在各个军阀、各种势力之间,甚至是自己身边的…  相似文献   

10.
李早 《领导文萃》2011,(10):79-81
“12”对于蒋介石而言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在蒋介石生命中,12月几乎可以算作他的灰色月份,许多不幸的事情都在12月发生。1931年12月,在粤中央委员的胁迫下,蒋介石下野;1936年12月,杨虎城、张学良发动“双十二”事变,蒋介石被软禁;1949年12月,国民党形势几于崩溃,蒋介石退守台湾。  相似文献   

11.
张磊 《秘书之友》2014,(1):44-46
1948年11月12日,在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一代老派幕僚陈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从21岁开始步人上海报界,以文笔犀利、思想尖锐、见解卓越、时评文章为时人称颂而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0,(20):147-148
<正>《蒋介石的后半生》陈红民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前不久,"蒋介石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办,这是大陆第一次以蒋介石为对象的国际研讨会。浙江大学特别成立"蒋介石研究中心",由陈红民教授担任主任。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蒋介石的后半生》,是该中心的一项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正>蒋介石麾下有"八大金刚":何应钦、钱大钧、顾祝同、刘峙、陈继承、陈诚、蒋鼎文、张治中。在蒋介石由黄埔党军集团组成的八大金刚中,就资历而论,陈诚排倒数第二。但蒋介石八大金刚的核心,是何应钦和陈诚。在大陆,称"蒋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领导者》2009,(1):54-55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和党中央总是能及时而又准确地掌握和了解蒋介石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企图。 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军事部署就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匕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这个在蒋介石身边的共产党到底是谁?这个人就是抗战期间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被我们今天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相似文献   

15.
内聚力强 在国民党的派系中,最令蒋介石头痛的是桂系,原因是其内聚力很强,因而。桂系能与蒋介石抗衡。在财政、军事、政治上,与其他几个军阀集团相比,桂系实力强不了多少,在兵力上,远不及冯玉祥的30万人马,在财力上,不如广东军阀财大气粗。然而,他们的软实力,是任何一个地方军事集团都不能相比的。就是蒋介石的嫡系,  相似文献   

16.
正1950年3月,为了台湾的改革,蒋介石打算更换"行政院长"。他想以陈诚换掉阎锡山。陈诚是蒋介石信任的嫡系将领,跟随蒋介石东征北伐、"剿共"、抗战,屡立战功,深为蒋所倚重。蒋介石曾表示:"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陈诚)。"在蒋介石的眼里,陈诚果决刚毅,乃是最能担当改革大任的"行政院院长"人选。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行政院长"提名必须经过"立法院"的同意,蒋介石积极与党籍"立法委员"沟通,但遇到相当大  相似文献   

17.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主席台后排右侧,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男一女两位速记员,正埋头将蒋介石的话变成一个个速记符号。靠蒋介石近些的那位年轻女速记员,就是抗战期间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被我们今天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相似文献   

18.
魏鹏程  孙冬 《领导文萃》2009,(12):52-55
蒋介石的一生中有不少追随者,他们为之出谋划策,出生入死。那么蒋介石究竟用什么办法让这些人为之效劳呢?在其尚未发迹的时候、在其上升发展之时,在其飞黄腾达之际,境况不同,蒋介石所使用的方法亦有变化。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对戴笠控制得很严,戴笠把蒋介石揣摩得很透,蒋介石一生中控制最严的是特务、军队和财政,三者之中又以特务为先。蒋介石控制特工的办法最多,其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对特工授予大权,决不给高位,以防他们在政治上坐大。戴笠任军统头目10多年,始终是副局长,只给了  相似文献   

20.
方永刚 《领导文萃》2008,(12):59-60
1927年8月.蒋介石突然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离职下野。此后,国民党各个派别之间,你争我夺,闹得不可开交。蒋介石则抽身局外,隔岸观火。不久,由于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在一片请蒋介石复职声中,蒋介石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