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震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176-179
就卞之琳所受艾略特影响并与之契合的过程,研究中国现代派作家在借鉴与自创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及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理论的化欧贡献. 相似文献
2.
邓艳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96-102
但丁作为T.S.艾略特的前者诗人,但丁对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艾略特的几首代表作品,探讨了但丁对艾略特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以及诗歌理想的影响。从而可以看到艾略特诗歌的发展脉络也类似但丁的《神曲》,是一个经历了地狱、炼狱,继而走向天堂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许明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95-97,100
卞之琳作为现代派诗人 ,受新月派和象征派的影响 ,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卞之琳是一个冷峻的沉思者 ,他极力避免感情的倾泄而追求智慧的凝聚 ,诗中充满着哲理和智性。他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寻梦者形象 ,映衬着那个时代的悲凉。他在诗的王国里苦心经营 ,雕玉镂金 ,营造奇特的外在形式表现智性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4.
艾略特是二十世纪整个上半叶辉映西方文坛的先驱,他的早期代表作《荒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宣言书”。通过对这首诗中的21位女性形象的梳理分析,笔者发现没有一位形象是积极正面的,而隐藏在这些形象描写的背后的诗人对她们的态度也是或斥责、或鄙夷、或嘲讽、或忽视,最多也只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这些都反映了诗人的反女权主义倾向和传统的男权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卞之琳在诗歌的研究、创作和翻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新诗的口语化、格律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诗人译诗,以诗译诗;格律译诗,以顿代步的翻译主张对我们今天的诗歌翻译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他用诗歌体裁翻译的莎剧,也成为了格律体莎剧译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智性诗的特质——论卞之琳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与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论者多探究卞之琳诗歌所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该文侧重论析卞之琳接受西方象征主义过程中的变异,认为卞之琳吸纳瓦雷里、艾略特等诗学养分,融入自身独特而深刻的审美体验,以平凡的意象凝定哲理沉思,在智性的探求中发掘诗美,并显示了自己的创造和东方智慧.卞之琳对象征主义等西方现代诗歌的选择和转化,不仅新拓了诗美领域,提升了中国新诗的理性层次,而且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智慧之美”:卞之琳诗歌的“智性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之琳诗歌中的"智慧之美",是其自觉追求诗歌"智性化"的体现。从20世纪20年代穆木天提出"诗要有大的哲学",到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等人提出"现实·玄学·象征"的结合,中国现代诗人一直尝试将诗歌艺术审美与个人哲思结合起来,卞之琳是这个探索过程中极为重要且影响巨大的一环。思辨的特色贯穿了卞之琳一生的诗歌创作并成为其独具价值的艺术风格。他的思辨以"相对"观念为中心,其诗中"距离"、"对照"和"变易"三大主题都围绕"相对"观念展开。诗人在艺术上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非个人"化、"客观对应物"等手法,从最细微琐碎的事物里发现诗和哲理,将抽象的哲思变为具体意象,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他是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艺术高峰,其在哲学与现实、智慧与情感的结合方面,以及在隽永与亲切间把握平衡的方面,取得了无人企及的高超成就。 相似文献
8.
罗长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由于深受意象派的影响,T.S.艾略特在其第一首也是意义深远的《普鲁弗洛克》中尝试运用了意象派的创作技巧。诗中他通过一个充满意象和引喻的典型生活背景以及通过把独白者的所忧所虑和古典作品中一些典范人物的所做所为联系起来,生动地描述了文明社会的生活图景,籍以揭示出两类人物的不同生活态度和追求,从而成功地展示了现代人的毫无意义和空虚的生活,预示了现代文明所必然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9.
刘正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5):11-13
卞之琳的诗歌构思在继承传统施受换位法的同时又有所超越、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变承续式换位为间隔式换位,2.变句子的换位为段落的换位,3.变互换为递换.卞之琳超越传统的施受换位法,通过观照视点的调整,摆脱原有事象的束缚,创造智性化意象,使诗步入令人企羡的哲学智慧领地. 相似文献
10.
卢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3-76
20世纪西方小说观念的变革在40年代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入的冲击.卞之琳、盛澄华、萧乾、常风等人对正在当代西方发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家纪德、伍尔夫、阿左林、卡夫卡以及契诃夫进行了引介与评论,为汪曾祺短篇小说现代化试验提供了详尽的理论资源.其中,对汪曾祺的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卞之琳的译介文学. 相似文献
11.
杨金才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4,(4)
T.S.艾略特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杨金才T.S.艾略特开始创作的年代,正值英美现代派诗歌发轫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急剧加深;在资产阶级还能抱有幻想时期崛起的浪漫主义诗歌,到了本世纪之交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面对复杂... 相似文献
12.
林季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7)
作为"现代派诗歌之父"的T.S.艾略特,同时亦是"宗教上的英国天主教徒","现代的"文学理念与"保守的"宗教信仰之间关系如何?艾略特认为文学与宗教彼此独立又紧密相连,他反对混淆宗教与文学的界限.他反对把宗教定位为一种文化的看法,因为在他看来宗教关注灵魂、指向彼岸的意义与价值远在这种定位之上;同时,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尊重文学的独特性,反对说教的文学,认为如果"宗教文学"存在并且要实现其存在的意义的话,应该是一种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表现宗教思想感情的文学,而不是一种故意地和挑战性地为宗教辩护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建立宗教的尺度、神学的立场,以挽救文学的、乃至世界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主要用素体诗,每行抑扬格五音步,不押脚韵,但也常出格或轻重倒置。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翻译是一次成功的白话诗体迻译尝试,即主要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尤其是音节的顿(音组)和押韵,亦步亦趋,刻意求似,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卞之琳式"。 相似文献
14.
颜炼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2):5-10
T·S·艾略特的诗歌与文学批评观念对中国现代诗歌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梳理艾略特在现代汉语新诗界激起的旧诗回想,可以增进理解中国现代诗歌进程的复杂性。许多现代汉语诗人通过写作对旧诗传统进行了细入肌理的思考,新旧交错的痛苦过程,孕育了他们的旧诗辨识能力和新诗创造能力。“离弃”旧诗的新诗革命者对新旧诗关系的理解和思考,在当下汉语诗歌建设中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董洪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0-37
研究中西现代文学交流,T.S.艾略特不可忽视.本文首先梳理了艾略特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情况,澄清了一些学术问题,然后对中国现代诗人接受艾略特的影响进行辨析,论述了中国诗人接受艾略特的学理逻辑.文章认为:艾略特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国诗歌对艾略特的接受过程,就是艾略特的"中国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朱黎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44-48
从早期的《荒原》到后期的《四首四重奏》,艾略特对诗歌形式的探索经历了从多恩(统一的感受力)到乔伊斯(神话方法),再到但丁(一以贯之的哲学信仰)的变化。艾略特认为,只有重建信仰才能解决现代写作的形式危机。 相似文献
17.
沈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3):116-120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文坛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对诗歌发展的贡献及影响很少有人可与之匹敌.他的成就不仅仅得之于他的诗歌创作,也得之于他在诗歌理论上的建树.整体论——非个性化论——客观对应物说是艾略特对20世纪诗歌理论的独特贡献.尽管人们对之毁誉参半,然而它对本世纪的诗歌批评起过决定性的影响,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声音、新的事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诗人,这一切却是无可争辩的. 相似文献
19.
张逸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17-21
法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对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诗歌创作的影响已为学界所共识,然而长期以来对二者影响关系的研究大多只是将二者置于法国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歌影响的大背景之下,而少有将二者作为个体使其直接进行文本对话的探讨。事实上,卞之琳对瓦雷里的译介是其接受瓦雷里影响的重要途径。结合二者具体作品,从诗思("结晶"态度、智性品格、元诗意识)以及诗艺("意象群"的重叠、格律诗体的运用、对诗艺的重视)两大方面对卞之琳诗歌创作受到的来自瓦雷里的影响作出了探讨,可将卞之琳对瓦雷里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较为全面的阐发。 相似文献
20.
杨荀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40-41
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受浪漫主义的影响,表现在艾略特的语言口语化、意象的恰当使用等方面。因此,艾略特对浪漫主义有着潜在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