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四部之书,汗牛充栋。一个人穷毕生的力量,来读四部之书,只会“钻之弥坚,仰之弥高”,事倍而功半,无法得其要领,这样便出现了选本。历史上最早的选集,是杜预的《善文》;继此而作,有李充《翰林论》、挚虞《文章流别集》;三书皆已亡佚。后人辑佚,仅得李充、挚虞的论文若干条,选本已不可复见了。 总集流传到现代,最早的只有《文选》了。萧统选文,不选经史诸子,以诗赋为主外,只选那些“攒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沈思,义归于翰藻”的散文。萧统是梁人,选文自然不会选到梁代以后。即使这样,《文选》已经是一部浩瀚的巨制,供专家研究,也非皓首钻研不可,远不是人人可读的书了。于是分类选文,就应运而生。 分类选文,如果只把诗和文分选,无论诗或文都是范围很大的。我们这里不再从流溯源,单 相似文献
3.
齐格蒙特·鲍曼和理查德·J.伯恩斯坦都在探寻大屠杀产生的根源。鲍曼将目光聚焦于"文明之恶":大屠杀恰好体现了现代发达工业文明光彩动人背后恶的一面;而伯恩斯坦则将目光聚焦于"人性之恶":大屠杀代表了源于人内在本性的根本恶的集中爆发。而将文明之恶与人性之恶加以比较,不仅可以让人们深化对人的本性和人类文明演进机制的认识,而且可以丰富对人的存在方式与社会历史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 《学习与探索》2006,(6)
《中华早期文明的文化人类学考察》是我院张碧波研究员的又一新作。全书共六章二十节。第一章考察了上吉伏羲女娲、颛顼、唐尧三个时期文化的产生以及文明特征等问题。伏羲女娲灵蛇崇拜显示了古老宇宙观的庞大结构,中华吉史从野蛮混沌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进程,以及神权与王权、天文与人文统一结合的中华文明早熟性特征。从对大汶口、红山文化的考古学与文献学考察,确定了颟顼王国的历史存在,确定了宗教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重新审视《尚书·尧典》,天人同构的宇宙认知体系,王者、智者、巫者三位一体的政治结构,王权禅让…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读了《中华活页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一月出版的合订本第六集,以下简称《文选》)选注的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以下简称《伶官传序》),受益良多,但同时也感到它在点、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仅就读后所得的印象,谈几点粗浅的意见,就正于《文选》的编辑同志。 相似文献
6.
由张恩宏副研究员撰写的《思维与思维方式》一书,已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论著,不仅为科学思维理顺了源和流,而且为人们变革思维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一、该书在选题上作者基于以下三点:一是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巨大系统客体的出现,一系列新对象、新领域、新课 相似文献
7.
文明与秩序——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与秩序——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倪世雄潘忠岐亨廷顿在其新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正在转向对文明的认同和忠诚,并且这种转换正在产生一种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秩序。由于认同方面的这... 相似文献
8.
确立中华上古史的玉器时代,需要在文化多样性、区域性与不平衡性的思维统摄下,突破某些“约定俗成”的认识模式:首先,应突破历史阶段三段论的局限与束缚。其次,应突破文明三要素论的局限与束缚。这两论均不符合中华文化史与文明史的历史实际。第三,应突破对历史文献学怀疑论的局限——主要指对《史记·五帝本纪》的怀疑,正确认识司马氏的巫史家世、文史积累和对石室金匮——历代图书资料的搜集与占有,使其对五帝史的编纂,具有高度科学性、权威性。第四,认定五帝时代就是玉器时代,根据考古史料重新勾勒玉器时代的时空架构,指出在中华大地上玉器的普遍性与广泛性,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9000年左右)即已进入玉器时代,直到公元前2000年进入青铜时代,玉器时代纵贯五千年之久。最后,提出玉器为精神文明载体的命题,在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之间存在一个以玉器—精神文化生产为主体的时代,也是中华古文明的诞生时代。 相似文献
9.
印度现代著名学者D.D.高善必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是其在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向为我国从事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学者所推重。季羡林先生认为该书“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并盛赞其作者“一空倚傍,独立创新”的精神。他进而指出,印度和世界学术界给该书以很高的评价,因而将其“译为汉文,实有必要。”该书行文简约,不足二十万言,但内容却涉及印度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和艺术诸方面,勾勒了印度从原始时期到封建社会前夕的历史轮廓。作者力图从生产发展和经济活动的角度来探寻印度古… 相似文献
10.
11.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上,黑龙江流域存在着相对独立的文化圈,这是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河文明。黑龙江流域的东胡、肃慎、扶余这三大民族谱系的成员,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北魏、辽、金、元、清五大帝国王朝和若干王国政权。这些王朝与王国政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世界历史格局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它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民族分布和文化特色,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区域古代文明发展的规律,是非常必要和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国学与近世日本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是近世前期日本中心主义的发展和延伸,同时又彻底摆脱了日本主义以宋学为理论依据的局限。它以复古(发现日本)和排斥儒佛(排斥他者)的方法,从主情主义和纯神道的立场出发,通过以物哀、神道思想为主体内容的“大和魂”的发现和创造,完成了近世日本人文化同质性的理论建。国学代表了18世纪文化民族主义的最高水平,标志着日本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3月 ,美国宣布援引 2 0 1条款对钢材进口实施保障措施。一向要求别人遵守WTO规则的美国这次是否违反WTO规则 ,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也是刚刚加入WTO的中国国内的一个社会热点。通过对法理和案例的分析 ,本文认为美国保障条款的法律条文基本与WTO相吻合 ,但是实施保障措施的实际操作在四个方面违反了WTO规则。作者认为 ,这一事件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21世纪以来影响中国西南景颇人生活和社区走向的几个事件。这几个事件都有自身的逻辑,是主体选择和社会整合的结果,但在并置个体生命的起伏恩怨和变幻的社会历史后可以发现,这些事件呈现出无名和无关联性。这种“无”跳脱了自我和逻辑,逸出了结构和规律,成为生命的迷茫与贪欢以及社区的焦虑与新方向。对“无”的处理方式体现出社会超越性和生命之迷,凸显于旧结构将消未消、新结构将生未生之际,人在其中悬置伦理,可能迈向社会超越性,脱离集体表象控制,从而创造全新的社会事实,也可能陷入茫然、无所适从而又无所不用其极的生命之迷中。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状况为目的,在对比分析中、美、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状况中,发现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其实现短期内GDP总量的快速增长,然而囿于劳动密集偏向的经济结构,中国的人均GDP占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结合索洛模型,研究发现由于经济要素的差异,在短期内中国不会向美国趋同;同时,长期经济增长依赖于技术进步,中国应当从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与激励机制、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三方面,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日本出现“中国威胁论”的源头有两个 :一个起因于美国 ,其背后是美国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地缘政治学战略即东亚战略在起作用 ;另一个来自于日本的基于前近代形成的华夷秩序观的周边民族精神结构。我们应注意克服中国帝国体系遗产带来的等级意识 ,解决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构筑两国独自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