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散文传统源远流长,但作为针对骈文偏弊而兴起的古文运动,则开始于李唐而完成于北宋。北宋古文运动的盟主是被称为宋代韩愈的欧阳修。但最后完成古文运动,并以宏富精湛的创作,显示了这一运动的最高实绩者,则是欧公门生苏轼。欧阳修不愧是热心奖掖后进而又极有眼力的文坛宗师。他初见苏文即预言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下。”(《诚斋诗话》)后来同儿子欧阳棐论文,谈到苏轼,又说:“三十年后,世上更不道著我也。”(《曲洧旧闻》)青出于蓝,后来居上,这曾为一切通人所深信的历史发展辩证法,果然体现于欧门弟子东坡之  相似文献   

2.
论苏轼散文中的比喻徐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通常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更被奉为“天才的标识”。苏轼,这位明敏而不外饰的天才,由于其好用并且善用比喻,使...  相似文献   

3.
苏轼散文在南宋风行天下的同时,也有着极大的争议性,受到诸多非议。其中,朱熹对其批评最为严厉,其对于苏文的负面看法从文章之道到创作技法的非议无不涉及,几乎可以视为苏文非议的集大成者。这主要出自于朱熹对当时崇苏热以及苏文大盛等社会现实的担忧,而在对苏文严厉批评的表象之下,理学实际上已经开始与苏学合流。  相似文献   

4.
严澜 《南方论刊》2006,(11):90-91
苏轼的文学作品以其豪迈的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散文,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其中,苏轼以史论散文大露峥嵘,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形成了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和观点独特,富创造性的艺术特色,不但给宋代散文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还对明清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对苏轼散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言必中当世之过”的文论观,直言敢谏,不避祸福的人格力量及乐民所乐、忧民所忧的旷达情怀在苏文中的体现。从他们师生指斥时弊的政论文及描写山川、清风、明月的文赋,可见师承关系的继承与传递  相似文献   

6.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语言特点也是服务于这种特殊的文体的,它既具有文学性,又不拘泥于文学性,既有自身的使用常规,又追求丰富的艺术美感.散文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朴素的自然美、优雅的诗意美、跳跃的音乐美、绚丽的色彩美、深远的哲理美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美     
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必须遵循文艺的特殊规律。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不仅回答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对文艺的要求,指出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根本方向,而且阐明了实践这一方向的根本途径,这就是:根据生活美,创造艺术美。文艺作品通过创造能给人以美感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影响社会生活。这是文艺的一条最根本的规律。毛泽东同志就根据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这种辩证关系,论述了艺术美的源泉,艺术美的特点,以及艺术美的创造等问题,把文艺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文艺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论早就注意到文与人的关系,特别在谈文章风格时,更是如此。苏轼本人有“文知其人”说。苏轼是宋代散文家中最具鲜明艺术风格特色的作家之一,其散文的基本风格,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平易畅达,雄健奔放。而这又同他本人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自幼就“奋然有当世志”,仰慕范仲淹、欧阳修等革新朝政的人中豪杰。当他怀抱儒家经世济时的理想登上政治舞台后,就对当时积贫积弱、江河日下  相似文献   

9.
<正> 苏轼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创作活动,前后跨越四十多年,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其时正值北宋政局多变,党争蜂起,苏拭步入仕途不久,就卷入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漩涡.他一生的道路坎坷不平,经历了两次在朝任职——熙宁年初入朝直史馆;元祐初年受高太后器重,骤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又两次被排挤出朝廷任地方官——熙宁四年至元丰二年先后出任杭州通制及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祐、绍圣年间频繁出入朝廷,先后知杭州、颖州、杨州、定州.他还有两次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而被贬斥——元丰贬居黄州、绍圣贬居惠州、儋州.这种大起大落、升沉不定的生活经历,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他复杂矛盾而又多变的思想面貌和艺术风格.苏轼一生的足迹,西起巴蜀、东至江淮、北临冀北、南极岭海,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其历见之广博、交往之深广,均可谓得天独厚.加上其才识之卓绝、胸怀之旷达、艺术修养之高超、笔耕之勤奋,形成了其创作内容的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论艺术美因     
一、美感品性的分析特性和单纯美因 当我们欣赏某种自然物或自然景观时,往往注意的是它的表象。一般说来,这种表象是以完整的和特征丰富的整体形式呈现于我们面前的。 例如我们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一位美丽的女郎,擦肩而过。我们感觉到她的美丽,这“美丽”是包括了她的面孔、腰身和四肢各个部位,以及颜色、表情和风姿等各种特征的。即使我们特别注意到她的某一局部,例如面孔,这局部仍然是以特征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其艺术美论独到而义深刻.他主张艺术家要洞察真理,要有心灵美和人格美,要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里去;提出了艺术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这一重要美学观点;注重艺术题材的真善美和艺术结构的有机统一;倡导以美的方式,通过理想化,创造出整体美来.其艺术美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奉现给人类的一株不寻常的奇葩。书法艺术虽然也有文艺美学的共同特征,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不象绘画那样可以描摹事物的外貌,不象小说那样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写出具体人事关系和情节演变,而是运用纸、墨、笔、砚,以文字为书写对象,以线条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但不尽受文字的局限。通过书写,在组织安排点、画、线形的间架结构,节奏旋律,气势变化等方面,抒情写意,动人心  相似文献   

13.
苏轼以他纵横开合的文笔、汪洋恣肆的才华,雄踞北宋文坛.他的诗、词都足以雄视百代,他的山水散文同样有着极高的成就,代表了古代山水散文发展的新高度.苏轼是以诗人、艺术家、学者的敏锐眼光、独特感受来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他磊落宽广的胸襟、豪迈不羁的性格形成文章通达流畅的气势,他非凡的秉赋、坎坷的经历又给文章增添了幽远的韵味.所以,苏轼的山水散文不但能生动地再现山川的风采情致,而且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艺术起源是一个颇为古老却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人们已经提出了模仿说、情感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季节变换符号说、集体无意识说、劳动说以及作为其修正的实践说等多种理论,但迄今为止仍未取得统一认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人的完满性的显现方式,人的完满性就是人的美,美须通过族类比较才能确认,艺术正是适应这种比较而产生的。而族类比较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进行,因此,应当说艺术美起源于交往。人类的美和艺术都渊源有自,这就是有机体的完满性及其显现方式。研究有机体及其交往方式的进化史,将有助于解开艺术起源之谜。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的诗词艺术,同他的整个辉煌业绩一样彪炳史册,光耀千秋。作为伟大的革命史诗,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出的奇光异彩是绝无仅有的,无与伦比的。其浪漫诗心、磅礴诗风和崇高诗美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和深邃的思想启迪。从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美来看,其美感形态主要表现为浑涵美、飞动美和冲激美,分别从幅度、韵度(动态)和力度三个方面展示出大的美、动的美和力的美。本文对此试作专题性探讨。 一、浑涵美 先看浑涵美。浑涵美即指恢宏深远、横放雄肆、包诸所有、涵摄无限的美,其浑茫感、深邃感、悠渺感极强。我国古典美学有以大为美的传统意识,庄子赞赏“挥斥八极”(《庄子·田子方》),追求“大美”(《庄子·知北游》,其为文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司马相如标举“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其赋  相似文献   

16.
打破内容与形式的机械划分与二元格局,我们可以大致将艺术美分为内蕴美、境界美、构造美、形表美等四个子系统及其所属的十四个要素。这些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既是递进的,又是有机的,其相互依托、彼此协调的程度决定着艺术美的系统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气度恢宏的个性美 毛泽东雄视千古,胸罗万壑。他的光辉的诗篇,是他半个多世纪追求、奋斗、革命实践的产物,是他博大、精深思想的艺术表现。在他的诗中溶入了他的整个的生命。因此,他的诗篇真正地表现着他鲜明的个性,不同凡俗的气质,他的人即诗,他的诗亦即其人。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性格即是美”,让我们通过他的诗词,去认识这位无产阶级伟大领袖的个性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茂军 《江淮论坛》2005,(6):109-114
本文致力于对苏轼散文的研究,将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理解为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苏轼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具有文人觉醒的意味,是苏轼人格的升华;自由抒写胸臆,体现了散文的自觉精神,使苏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吴冠中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画家 ,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其散文集《美丑缘》中的文章 ,处处都体现着画家在艺术探索和人生经历中对美的追寻 ,对丑的鞭笞 ,以及种种精妙的艺术见解和人生感悟 ,有着独特的品格和韵味。  相似文献   

20.
论苏轼的四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苏轼的四六文尹占华一四六文在宋代文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中,如科学考试、政府公文、交际书启等,仍然通行四六。但经中唐与北宋时期的两次古文运动之后,四六文接受了散文的影响,宋代作家在作四六文时,以古文的气势行文,加添古文的长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