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晓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5-117
有岛武郎与托尔斯泰,尽管一个在日本,一个在沙皇俄国,而且时代相差50年,但是他们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托尔斯泰一生完成了许多杰作,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风靡全球,历久不衰。研究它的思想,著作,生平的作者遍及全球,人才辈出;有岛武郎身为画家,小说家,生在东京,是大藏省官僚的长子,自学习院高等科辍学后,进札幌农学就学,壮年因生父及妻子之死的震撼,加入笔耕行列,中年自杀,结束了的生命,作为日本白桦派文学兴盛期的重要作家之一,发表《一个女人》、《该隐的末裔》等20篇不朽的杰作,是大正小说的一座丰碑。事实表明:有岛武郎与托尔斯泰尽管生在两个国度,却同样誉满全球,虽一个中年夭折,一位高龄。可是,都是世界文坛上永不陨落的璀璨巨星。 相似文献
2.
庄凤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2):52-55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但他的视野已远远超出了“白桦”派的创作思想范畴,他倡导的新理想“一元生活论”和“本能生活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注重理智、循规蹈矩、排除热情、禁忌欲望的基督教上层社会。作家通过小说《叶子》,对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充分地体现了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目前学术界对于《叶子》(又名《一个女人》)这部作品的优美的语言技巧、“梦幻”的描写、“叶子之死”的评论较多,但是对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评论也不多见,对此,文章试图通过对《叶子》这部作品的分析,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来透视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观。 相似文献
3.
刘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
有岛武郎与鲁迅是同时代的作家。他们在几乎相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国度发表了表达崭新的亲子观的文章。这不仅是封建时代进步的思想,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牛水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2):102-105
有岛武郎是日本近代文学“白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探索人生的奥秘而成为基督徒,随着对社会、宗教认识的深化而告别了上帝。但基督教的“罪与罚”等思想意识却是他创作的中心主题之一,同时也是他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有岛武郎的作品中,他以艺术化的手法演绎了近代社会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与基督教文化的“罪与罚”理念的冲突,提出了人类拯救与自救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7)
鲁迅与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处于同一时代,两人的人生经历、早期思想与创作追求等有着相近之处.两个人又都创作了表现现代女性反抗封建势力、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品——《伤逝》和《一个女人》.从一些史料中可以推断:鲁迅的早期创作是受过有岛武郎的启发和影响的.但鲁迅的思想要比有岛武郎更进步,鲁迅笔下的人物要比有岛武郎笔下的人物更深刻、更完整. 相似文献
6.
孙中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山丁是东北沦陷区乡土文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乡土文学在特定时空中感发,呈现出复杂的内蕴。《绿色的谷》容纳着山乡民俗,深藏着民众的生命精神,恰与“现世的魔障”形成对照。作品不无“走了样”之处,但凝结着民族的忧患和乡土风情。 相似文献
7.
车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116-118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作家中最富思想性、受西方思想影响最深的作家之一。贯穿有岛文学的一条纵线,就是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的文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小说、剧本及文学评论之中。有岛的文学思想是他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有岛的文学创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任卫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3):20-23
芥川龙之介和有岛武郎都是日本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蛛丝>与<一串葡萄>分别带有佛教和基督教的色彩.芥川龙之介的<蛛丝>通过主人公再度落入地狱,来解剖人的利己本性.有岛武郎的<一串葡萄>通过主人公犯罪得到基督教徒的宽恕,却拒绝忏悔,来强调人的主体价值.两篇作品的主人公皆不忏悔似有相似点,但心理结构相异,芥川龙之介在<蛛丝>中重在揭示人性中利己的丑陋根性和人生的绝望,他为此而苦恼,最后自杀;有岛武郎的<一串葡萄>重在强调人的不受外界制约的自我意志,以爱为核心,这样就会使人充实而有希望. 相似文献
9.
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是一部以遗书的形式写给他的三个孩子的作品。本文以《与幼小者》为中心,试从幼者本位视角探讨有岛武郎的创作思想,认为:有岛通过同情与赞美女性、反省自我以及鞭策幼者来抨击封建社会长者本位思想和男性的自私,《与幼小者》既是一篇歌颂女性和幼者的赞歌,更是一篇声讨父权、夫权封建思想的战斗檄文。 相似文献
10.
张毓茂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长篇小说《绿色的谷》重新出版了。这部小说的作者梁山丁同志,今天年轻的读者可能感到很陌生。但在三、四十年代的沦陷区,是一位深受读者爱戴的著名作家。他是辽宁开原县人,出生于1914年。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文学创作。二十年代末期,同萧军、巴来、罗烽等革命作家一起登上文坛。东北沦陷时期,他顽强坚毅地从事“乡土文学”创作,抵制敌伪的殖民主义文化侵略。他曾在长春主编 相似文献
11.
刘立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鲁迅的文学活动,与日本近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许多日本作家的思想,为鲁迅的文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鲁迅出于一种精神共鸣的心理动机.曾翻译了有岛相当数量的小说和论文(其中包括《宣言一篇》),高度评价有岛是资产阶级作家中的一个觉醒者①。就鲁迅与有岛作品的关联,笔者已有过论述。本文侧重围绕鲁迅与有岛的论文《宣言一篇》,加以探索。一、有岛发表《宣言一篇》的动机要探明有岛后期的文艺思想,《宣言一篇》是不可不读的重要论文。在发表此文之前,有岛正在创作小说《星座》。但文思枯涩,陷入座无的寂寥… 相似文献
12.
13.
14.
《白桦》派文学的主将有岛武郎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家。日俄战争(1904~1905)以后,日本许多作家面对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出迷惘、痛苦、苦恼,或者陷入私小说、心境小说领域描写身边琐事之时,有岛武郎却举起人道主义、理想主义的旗帜,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道德和旧习俗,主张个性自由,自我充实。他所塑造的主人公不仅具有决不跟社会环境相妥协的顽强性格,同时也具有炽烈的个性解放要求。这种“暴风雨”般的叛逆性格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16.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30年代中期在东北沦陷区出现的乡土文学主张,并非偶然的文学现象。它的出现有倡导者山丁本人思想与艺术上的诸多因素,更有社会环境日趋恶化的客观因素。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乡土文学不同,它是由作家本人提出,有意而发的。山丁提出的乡土文学有着鲜明的时代感与现实性。它是“五四”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本乡本地的运用,但由于在当时它又是一个没有确定涵意的概念,因而又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谢友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33-37
<奇岛>描绘了一个乌托邦,一个以古希腊文明和中国道家文化为灵魂的智慧、快乐、闲适、风雅、自然、近情的理想共和国,同时对现代物质主义漠视和戕贼人的事实,对现代艺术、哲学及其他人文学问脱离人和歪曲人的荒谬,给予了痛快淋漓的抨击.小说要人们尊重人性,先弄清人是什么、人需要什么、人生为着什么以及什么才使人真正快乐,然后再去确定文化的目标和方向,再去确定什么是真正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