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法治是规则之治。人们可以对法治国家建设目标提出某种要求,或设定某种标准,可以对法治国家的治者提出某种要求,或对治者能否坚持自己的选择表示担忧,但这类要求是否合理,这类标准是否符合实际,这类担忧是否一定可以避免等,都不影响一个国家实行法治这种治国方法。只要一个国家的治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是政府管理主导的传统治国方略的根本性的升级,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贯穿国家生态治理的一条主线。本报告认为,在构建和完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与民众的关系、各级政府之间(包括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主要指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制度体系管理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事务,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包括治党治国治军、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各种复杂国际事务等各个方面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代表作《老子》流传于世。老子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等多种领域的科学,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知人善任”、“柔弱胜刚强”等思想不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而且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 “道法自然”:管理的基本规律 “道”与“德”是老子一书的核心范畴。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用于人生万物就是德。老子还说:“道大,天…  相似文献   

5.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一个国家,管理一个城市,是一种现代化的方式。一个不具备完善法制的国家,难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家,一个不具备完善法制的城市,难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这已被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 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明确写进宪法,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人民摒弃人治,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坚定信念。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那么如何依法治国,进而具体到如何依法治市,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笔者认为,依法治市应具备以下前提和条件: 一、完善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6.
何隆德 《领导之友》2014,(12):57-58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近日由外文出版社以多种语言出版发行了。该书汇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论断,是新时期我们党治国之道的系统阐述,是执政方略的集中表达。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党正领导着这个国家走在现代化道路上,朝着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党怎么执好政,治  相似文献   

7.
<正>治国理政,必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处理执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正确原则和有效途径,对如何处理执政党、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性问题给出了科学解答。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借鉴并实现对新公共管理和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这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紧迫任务。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治国就是治吏。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加大了干部管理监督力度,但在少数地方和单位也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有的重选拔轻管理,忽视干部的教育培养和日常监督;有的对违反原则的人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提醒、不批评、不纠正,甚至护着、捂着,以致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具有武汉特色的社区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党建引领""应急管理+人民至上""应急管理+以防为主""应急管理+多方统筹""应急管理+信息支撑"五个方面。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制度韧性梗阻、空间韧性不足、组织韧性僵化、社会韧性衰减、技术韧性滞后等问题。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社区应急管理制度韧性;完善设施规划,提升社区应急管理空间韧性;推进多元共治,提升社区应急管理组织韧性;深化"三治"融合,提升社区应急管理社会韧性;构建智慧社区,提升社区应急管理技术韧性。  相似文献   

10.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种管理文化。高等学校学院办公室承担着日常管理、组织协调、辅助决策、后勤保障等工作。文章针对高校学院办公室工作性质和特点,结合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理念,提出实现高校学院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江兴 《领导科学》2015,(10):38-40
所谓二线官员,是指原在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级领导职务,由于年龄较大等原因不能提任上一级领导职务,而提任上一级非领导职务或转任同级非领导职务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这部分人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加强管理并积极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否则,它有可能成为国家治理的消极因素甚至是破坏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入贯彻有关精神,把法治理念落实到治国、治党、治吏上,就是要依宪治国、依章治党、依纪治吏。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按照党的章程指导党的工作、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纪为准绳约束干部、管好干部,把从严要求贯穿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魏爱琴 《领导科学》2001,(10):38-39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以德治国”。这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思想。治国如此,推而广之,治企也应如此。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就应该把“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结合起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企业经营哲学,探索有……  相似文献   

14.
张家禄 《领导广角》2001,(12):18-18
方向有东西南北,味道有酸甜苦辣:世事纷繁复杂。个中学问很大。人生一世,要经历的事很多,要“治”的内容不少。安邦要治国:内睦要洽家:强身要治病,获知要治学。人的爱好、嗜好之类该不该纳入“治”的视野和范围?远的暂且不论,就说厦门远华案中那座如今已不再神秘的“红楼”吧,多少有“好”的“公事人”不就栽在里边了吗?  相似文献   

15.
在纵向比较视角下,不难发现中国古今官员不作为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主要以避责畏烦而不想为、才能庸鄙而不作为、争学苟且而不敢为为表征。通过挖掘和总结蕴含在儒家礼乐之治、法家以法治国和道家无为而治这三大互相映衬交织的治国理念中关于官员不作为的思想,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思想对解决当前官员不作为问题的启发性价值。同时,在借鉴古代官员不作为治理思想时应坚持理性科学的态度,做到有扬弃地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之兴衰治乱,原因有多种多样,但追根溯源,大都出在“吏治”上。为此,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自然就领悟出了“治国先治吏”的治国方略。“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也。”吏治清廉,则同泰民安;吏治腐败,则国破家亡。纵观悠悠五千年文明史,正反两方面的实例,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17.
城市管理的共治模式,是城市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针对当前城管执法工作理念落后、机制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等突出问题,贵州省普安县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共治新模式,通过开展送一份温暖、求一份建议、换一个角色、移一个重心、转一个路径、变一种方式等"六个一"活动,探索出城市管理共鸣、共商、共识、共管、共担、共享的"六共工作法",形成城市管理的共治格局。实践证明,构建城市管理共治模式,需要转变工作理念、动员公众参与、突出机制创新、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邵洪波 《经理人》2012,(2):90-91
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均以“霸道”与“王道”相杂治国。其实,治企思想与传统治国思想中的“霸道”、“王道”的理念有相融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是邓小平关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95年,中共中央举办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江泽民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1997年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确立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此后,重法治建设,以法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成为依法治省的先行省,深圳市作为依法治市的试点市。在这种形势下,我省也及时提出了依法治省的目标,制定了依法治省的规划,并具体展开了我省的法治建设工作。那么,法治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是什么?依法治省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都是必须首先明确的。……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宏观经济管理学》是围绕着“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和“管理任务”三部分内容来建构其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学习本课程要求学员:一要准确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点,明确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目标、任务、手段和方式,了解宏观经济核算和监测等基础知识。二要把握宏观经济管理的运行规律,包括社会总供求平衡、投资、消费、价格、收入分配、就业、国际收支等管理内容,明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