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巩宝平 《南都学坛》2009,29(1):18-20
在汉代,节日数量和内容的增加、文化内涵的充实、功用的互相对应,逐步走向体系发展的道路。节日对祭祀祖先和敬老尊长的侧重,及由娱神向娱人化发展,使得伦理化和世俗化的气氛渐浓,昭示着此后整个传统节日的运行轨迹。这些发展走向既与汉代传统节日风俗基本定型相系,也与中国社会已经步入宗法伦理型人文文化的历史阶段攸关。  相似文献   

2.
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中体现出的民族认同的归属心理、人际和谐心理的需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希望、传统节日文化发生变化与现代生活的融汇等,都展示着能被人们感受到的伦理意蕴.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土洋节日之争”体现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文化冲突,其背后所隐藏的身份焦虑导致了人们对本土传统节日文化和外来节日的不平衡发展和文化自卑心理。从文化价值维度讲,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多的具有男性特征、高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而西方的节日更多体现弱男性特征、低权力距离和个体主义。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也冲击了传统的中国文化,进而在社会中产生了身份焦虑。这些都体现了转型期中国民众对多元文化包容心态和驾驭能力的缺失,也暴露了全球化态势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西藏林芝藏族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宗教氛围和艺术审美。文章系统梳理目前学界关于民族节日的研究成果,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综合性研究入手,进一步梳理林芝藏族传统节日中的代表,总结林芝藏族传统节日保护研究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以期为西藏林芝节日文化乃至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记忆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节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中国传统节日在近代发生了裂变,传统节日遭到空前的失落,外来节日或受外来节日影响产生的新的节日得到迅猛发展,究其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是主要因素。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节日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也说明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外来文化浸入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6.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节日的产生与人的生存利益紧密相关。节日是表现人的需要的积极形式 ,节日产生的初始带有不容可否的功利目的。随着人类支配自然能力的增强 ,节日的功利目的日渐减少和隐没 ,变成了娱乐性占主导地位的节日。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放假的意义及节日文化如何弘扬的对策研究》是一个在调查基础上所作的应用性对策研究。它从传统节日的形成发展、节日的类型及当下的趋势入手,对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节日放假的意义、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容,尤其是如何弘扬传统节日中优秀和独特的民间文化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节日传承与假日制度中的国家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把国家最重要的角色定位于共同体的社会再生产,然后简述中国在现代处理传统节日与假日制度之关系的历史,在明确文化自觉和认同文化的概念的条件下,提出节日地图的绘制问题,并借此讨论国家如何通过节日文化来经营国家的领土和民族的时间,以便国家担当起共同体的社会再生产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9.
略谈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冷淡。探讨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造成冲击的原因,可引导人们正确面对这种冲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符号学视角解析中西方具有相似主题的节日符号及所意蕴的文化内涵。分析显示,西方节日文化重在"娱人",而中国传统节日注重"团圆",崇尚消费。解读分析旨在希望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借鉴、传承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苗族节日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节日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苗族地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下面仅就黔东南苗族节日谈谈这个问题。黔东南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保留着许多古老文化,其中,节日文化丰富多采,古色古香。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封闭状态被打破,古老的节日文化,又融进了新的血液。苗族节日的产生和内容与过去的生产劳动、爱情婚姻、宗教信仰等有密切的联系。有的节日内容比较单一,有的节日是综合性的,包括各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漫谈节日     
《新少年》2012,(12):34-35,31,23
提起节日,同学们会说出太多了。春节、中秋节、儿童节、狂欢节……是的,在世界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节日,它是宗教团体、公共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节日中,人们聚在一起,欢庆娱乐,畅想未来。春节是中国以及全世界华人都要过的节日,此外,也是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家家张灯结彩,大街上舞龙舞狮。家人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孩子们穿着新衣服,给长辈拜年。晓晓今年收到了不少长辈送的礼物,有多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要表征的节日文化,是展示民族特色、寄托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昭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各少数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具魅力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恩施州节日文化为个案,探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发现节庆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与策略,对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建国初期,我国节日休闲呈现突出的时代特征。中央政府在新中国伊始即颁布节日的休假方法,制度上保障了我国居民 在节日进行休闲的权利。同时对不符合社会建设的节日闲暇活动进行改造,并结合时代背景将政治元素与集体特性融合到节 日休闲当中。五十年代对待传统节日休闲的态度较为理性,节日休闲文化和节日休闲活动得到较好的延续与传承。建国初期 节日休闲转型与延续的经验,对如今节日休闲的引导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端午节作为中韩两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形成历史悠久,经过长久的岁月传承下来。两国的端午节无论在起源还是在节日习俗方面有很多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柬埔寨华人社会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作了基本梳理 ,并着重对柬华社会扬弃中国传统节日的状况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提升节日文化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社会的诚信友爱和安定有序;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传统节日文化异化现状即庸俗化、商品化、洋化的节日文化现象不容忽视.弘扬创新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文化价值应做以下思考:还原节日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洋为中用;提升节日文化价值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久不衰的吃传统传统节日、花样繁多的“洋节”、各种“世界某某日”和行业性节日……我们的节日似乎越来越多,生活被各类节日带动得越发多彩。不过,不管过什么节日,以“吃”相庆这一传统在我国似乎历久不衰,这使得口腔在节日期间非要背负“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先民为自己的生命节序所设定的一系列过渡点,在这些过渡节点中,奇数重叠节日的布局最为明显.奇数重叠节日于新年节日中从初一到初七的小循环及至全年节日之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至九月九的展开,与中国传统学术之"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的宇宙象数生成思想有着某种神秘的一致.人们通过奇数重叠节日来模拟天地化生万物以至于人的过程,并年复一年地体悟着生命由"再生"的准备向回归、新生、繁衍、成长、婚配和欣然于老成过渡,完善着生命演进的心绪,引导生命走向终极的平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来自西方“洋节日”的冲击.“洋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有效补充,是了解东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载体,两者的并存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种冲击从接受群体、节庆周期以及文化符号等方面有它的必然性.在文化视域下,以兼收并蓄的心态,建立客观公正的标准,将两种不同的节日进行分析,对我们科学理性地对待冲击、培育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