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意识流作家乔依斯关于“作家非个人化”的美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为了实现“作家非个人化”的美学理想,乔依斯还首创了“神话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神话作为一个隐喻的媒介使作家“超脱”于作品之外,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反讽的、超然的透视观点以审视现代人的生活。神话作为隐喻又给故事表层注入了深刻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尤利西斯》作品的分析,认为乔依斯作为一个现代派的先锋作家,是一个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作家,而不是国内评论界所说的“反传统”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北宋时期词坛一大家,他把毕生精力都用来填词,他的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情趣。但长期以来,封建文人士子对柳水的为人及其作品毁誉不一。不少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无行文人”,写的也多数是些“词语尘下”的作品,可是在市民百姓中,却出现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盛况,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为此,木文拟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特点、作者的经历和词作的思想内容,提出一些看法。 一 柳永生活在北宋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若以十八岁参加社会活动算起,他跨入社会的时间当在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前后,这是北宋开国后的第四十五年。宋王朝的统一,消除了五代十国封建割据造  相似文献   

3.
土族作家鲍义志作品解读吕霞罗曼·罗兰认为:“生命的第一个行动是创造的行为。”阅读土族作家鲍义志展示给我们的河湟小说,可以说,他的小说创作实践把他自己“生命的第一个行动”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在观照他的作品所传达的审美信息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从这些具体、个别...  相似文献   

4.
作品是作家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窥见作家内心涌动着的意象和情感,时而清晰,时而朦咙。一般来说,优秀的作家往往现身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将自己的经验、个性、观点、人格和追求全都溶铸进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然而,不少文学批评家认为:没有一个作家敢真正写出他心中全部的思想和情感,怕纸张会被这些思想和情感烧毁,即使最坦率的作家,也会压抑自己的某些潜意识,托饰自己的某些真情实感。由于文化、文明和环境所造就的时代精神润饰也监察着文学,作者常常把真实的“自己”隐匿起来,驱使一些浮在表层的假象作掩护,给人们了解作家、理解作品罩上了一层迷雾。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角度,以作品为媒介,窥视一下作家内心涌动着的意象和情感。  相似文献   

5.
鲁先圣 《社区》2010,(11):5-5
世界上有两位以利用“纸条”而著名的作家,一位是与雪莱和拜伦齐名的英国诗人济慈.另一位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他们一个是用“纸条”作为学习知识的媒介.一个是用“纸条”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创作灵感.小小的“纸条”。成为他们文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勤奋耕耘,著书立说,离休后不辞辛劳宣传革命理想,一生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可谓家喻户晓,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短篇小说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  相似文献   

7.
上幼儿园时,每天放学,我和她总是手牵手一起回家。一条马路上有三十多个小朋友列队行进,车辆和行人都谦让着我们。印象中她的手总是白皙的,干净的。原来她是有人接的,可不知为什么,不久就没人来接她了。也许因为是同路,我又比她稍大些,老师就指定我每天护送她回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略论作家作品的评价标准─—与柳鸣九先生商榷李井发当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文学理论领域乘改革大潮,花样翻新,域外之风也不失时机地吹进文学领地。随着大小气候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毫无疑问,面对社会发展的迅猛之势,面对迎面扑来的寒...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作家乌马尔哈孜的戏剧作品内容与修辞手法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我们在研究古代文学遗产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近若干年中,也曾出现过一些不良倾向。其主要原因,除了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以外,还跟人们有意无意地悖逆实事求是的原则有联系。表现形式大抵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毛周林 《社区》2010,(23):8-8
年近而立,许多事情渐渐明白。比如读书,一个人喜欢读什么样的作品往往跟他的生活阅历、志趣爱好、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然而无论一个人喜欢读何种作品。也不管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书.目的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想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或者陶冶情操.在心灵上得到愉悦,亦可能是为了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1、我们希望比较全面研究的作家是当代的、处于创作旺盛时期的、影响大的、有特点也有不足的.他本人重视语言,而且是自觉的,思想开放的,普通话好的,本身语言比较规范的.还要好找的.2、注意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注意规律的研究,注意动态的研究.3、我国作家作品语言研究的繁荣是我国语言应用研究繁荣的重要标志,要及早投入一定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11,(21):F0003-F0003
触摸自然,就是学习知识。置身于这个不需要课本的“课堂”.孩子们观察植物、亲近动物、触摸溪流的身体感知.开启着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2000年,还在担任海南省文联主席的韩少功,既没有组织部门的文件,也没有当地官员的例行迎接,携夫人悄然来到年轻时插过队的汩罗市八景洞库区。八景洞离长沙不算太远,80公里的高速,外加30来公里的山乡公路。此后,他穿越于城乡之间,半年在海口的工作岗位上,半年在这里写作兼农耕。  相似文献   

15.
温俊华 《社区》2009,(11):18-19
去年7月,印度小说《恒河的女儿》(《A Life Less Ordinary》,又译《未达平凡的人生》)首次在中国出版,迅速被各大读书网站转载。此前。这本小说已经打动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几年前,这本小说在印度甫一问世便受到各方好评,成为畅销书。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艺术思维和创作劳动,把生活反映为艺术,用艺术来再现生活的一种精神活动,所以文学创作就首先发生并始终存在着一个作家与描写对象的关系问题。文学上不同的创作方法正是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处理而形成的。我国古代的文论家,对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视的。陆机在《文赋》中一开始就说,作文常容易犯文思不能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2007,(4)
年过六旬的妈妈坚持写作有半年多了,虽说到现在还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但她却写得很投入,很执著。说起来,这还是我为了排遣她的寂寞而一再撺掇的结果,没想到她却一发而不可收拾。妈妈一生经历颇为坎坷,也颇富传奇色彩。我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引证了关于“小说”研究的最新成果;由“小说”深入到“当代中国纪实小说”的现状剖析与特点的展示;凸现武汉作家如方方、陈应松、邓一光的共性特点:在纪实小说的“代沟”、“审父”主题里,表现“代的延续”和“缅怀父辈”的庄严话题。  相似文献   

19.
《新天地》2006,(11)
“作家究竟能否通过大学培养?”这一争论早在复旦大学提出明年创办文学写作硕士点之初就已此起彼伏。然而复旦作家班尚未招生,上海作协与上海社科院却已先行一步——宣布开始首届作家研究生班报名工作,十多名青年作家将有望成为国内首批“硕士作家”。  相似文献   

20.
《可乐》2007,(2)
在昨日召开的“大汉文学创作研讨会”上,国际知名作家司马迁先生强烈抨击了目前我朝文学创作上的不良风气。尤其是针对近段时间文坛流行的“身体写作”现象,他怒斥道:“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