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浏览报刊上有关名人的一些文章,名人身上的那些可贵"亮点"让我震撼,让我难忘。从萧乾的墓志铭中,让我感受到的是"良知"的拥有和高贵。萧乾先生在生前为自己拟就的墓志铭中这样评价自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细读文本并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中的"梦的改装"理论,来阐释萧乾小说中的田园之梦特有的内涵。从成人"移置"为儿童的独特视角,让我们领略到了萧乾小说的单纯之美。诗意意象的创造和感性语言的运用,使萧乾的小说洋溢着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3.
通过细读文本并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中的"梦的改装"理论,来阐释萧乾小说中的田园之梦特有的内涵。从成人"移置"为儿童的独特视角,让我们领略到了萧乾小说的单纯之美。诗意意象的创造和感性语言的运用,使萧乾的小说洋溢着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4.
略说“京派”与“京派作家”萧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人们把“京派”作为现代文学的一个流派研究时,多半是把萧乾归入其中的。但有趣的是,萧乾本人却并不领这个情。笔者曾同萧乾先生作过一次长谈,就“京派作家”等问题向他请教,他不但否认自己同习惯上所说的“京派”有很多联系,甚至认为把“京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来研究“本身就不很科学”(详见《京师访萧乾》,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四期。以下所引萧乾言论,未注出处者,均见此文)。这是颇耐寻味的。注意到萧乾如是说“京派”,再细察他创作的主要倾向,这位作家的流派归属问题的确是值得重新讨论的。  相似文献   

5.
星海 《社区》2005,(16):35-36
我初次听到“公民馆”这个词,还是我刚到日本不久的时候。一天晚上,一个朋友打来电话,问我能否参加一个在社区“公民馆”里举行的交流会。他告诉我,他们组织了一个“日中友好交流会”,每月活动一次,现有十几人参加。其中有公司的老板、职员、家庭主妇、还有几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他们都居住在公民馆附近的社区。因为我很想多结识一些朋友,所以很高兴地答应了。公民馆是社区里一座不大的建筑。初次踏入公民馆,我就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图书室。他们告诉我,这里的图书室和外边的图书馆一样,可以在里面看书,也可以把书借回去。办借书证的手续也很简…  相似文献   

6.
齐智英 《南都学坛》2009,29(6):133-134
《尤利西斯》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因晦涩难懂而被称作“天书”。乔伊斯曾在苏黎世一家咖啡馆里对人说,“我在这本《尤利西斯》里设置了那么多迷津,它将迫使几个世纪的教授学者们来争论我的原意——这就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萧乾2005:15)。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笔者选取萧乾独立翻译的《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和其原创小说《萧乾文集》小说卷作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次探索萧乾翻译小说的欧化现象。试图探究其汉语译文词法和句法受英语语言结构影响所产生的变异,认为如果欧化翻译在汉语句法结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不仅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萧乾的宗教题材小说在文学史上是备受关注的。对于他是否反对基督教,文学史上没有定论。文章从揭露虚伪的传教者、腐败的教会现象;把基督教和帝国主义相联系而批判;对基督教教义的怀疑与不信任等方面来对萧乾的一系列宗教题材小说进行分析,认为就作者当时的创作心态而言,他是反基督教的。  相似文献   

9.
萧乾小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萧乾小说独特的人性视角和善恶并存的生命意识,给小说带来了既忧郁又悲壮的诗化情调.萧乾小说在反基督教的表层叙事结构下隐含着从伦理价值建构方面向基督教文化寻求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基督教文化和<圣经>文学,带给萧乾小说抒情方式间接性、暗示性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0.
重庆邮电学院新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于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积为8654平方米。搬入新馆后,馆领导积极争取院领导的支持,改进服务方式,改善办馆条件,千方百计拓宽服务领域,使我馆总体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高校绝大部分读者是通过外借部这个窗口来利用图书馆的,外借部门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利用馆藏图书,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在我馆,中文图书的外借服务是整个外借工作中占绝对优势的。因此,中文外借部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使得我馆  相似文献   

11.
在楼下的酸汤鱼馆,我足足等了一个多钟头,透过玻璃窗,见穆远从出租车上下来,我摆着手示意。随后却见从后门跟下来的安雪,两个人有说有笑地朝我走来,我顿时兴致全无。  相似文献   

12.
萧乾先生是我尊敬的老师,40年代我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时,借读过他的长篇小说《梦之谷》。人事沧桑,一晃几十年,1983年我到四川人民出版社任副总编辑分管文艺,当时社里出版《萧乾选集》四卷本,为了解全面情况,我特地将已发排了的第一、二卷校样调来过目。第一卷是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于是,又重新再读了《梦之谷》。现在回想:第一次读时,是纯粹抱着仰慕和学习态度读的;第二次,是以编辑身分抱着审阅态度读的。如今,我第三次细读《梦之谷》,则是抱着赏析态度读的,当然也还是学习。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图书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中数字化资源的选择和数字化的技术和标准两个方面,并介绍了我馆采用北大方正Apabi来制作数字资源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从萧乾个人的流浪经历、乡愁以及爱情等角度具体分析贯穿其小说创作始终的家园想象与小说诗意生成的内在机制。萧乾的小说创作持续时间不长,数量也不多,但在中国现代文坛却有着持续而重要的影响。萧乾本人被视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长篇小说《梦之谷》在刊发之初就被巴金、靳以等人看好,后来又被文学史家称为"五四"以来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萧乾的小说之所以成功,其关键因素在于充斥在字里行间的浓郁的诗意。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是童年经验的重塑和变形。通过对萧乾童年时代的生活贫穷、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等因素的分析,发现童年经验对萧乾小说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萧乾幼年的经历奠定了他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此后发展成为"不带地图"的文学与新闻实践观.在萧乾那里,新闻自由思想是贯穿始终的,虽然因人生的跌宕而时或隐显.萧乾将新闻自由与媒体的信誉、生存联系在一起.关于新闻记者的素养,萧乾认为,新闻记者应具有"明显的意图"即爱国心和正义感,要有人文关怀意识;要担负起"哨兵"与"侦察兵"的职责;要有多方面修养,成为"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尤利西斯》第二章为例,从肖像、语言、内心活动、行为等方面金堤、萧乾两个译本人物形象再现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京派作家萧乾的小说,都包含着"城中的两个世界"他的早期小说凭着一个城市中的"乡下人"的身份,明显地表现了对乡土的依怀和对都市的疏离,小说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都是"忧郁者的自白"。萧乾后期的小说逐渐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子,加强了批判社会的力度,投入了广大的人生。但是,从萧乾的小说创作看,他无意流露的忧郁给他的作品带来了诗意,使作品呈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而他刻意追求的广大人生,虽然拓展了他的创作视野,却阻碍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坛宿将、著名老作家萧乾在北京寓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衡量中国作家成就的标志。 85岁的萧乾说:谈到现代文学,有一个问题想说一下,现在有些人把诺贝尔文学奖当作衡量中国文学成就的标志,我以为不能这样看。“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一直是贴近现实生活、为人民而呼吁、呐喊的文学,例如30年代、抗战期间,国难民忧,文学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生活的摆设。然而,有些诺贝尔文学奖关注的是一些所谓纯文学、为文学而文学  相似文献   

20.
吆喝声声     
作家萧乾的一篇《吆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旧北京城胡同里的吆喝声,充满了情趣,勾起了我对旧北京城各色美食的无限向往,也勾起了我对家乡吆喝声的一丝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