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说唱艺术,《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的一部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本文着重对《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主题、主要人物以及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评论,进一步阐明了《西厢记诸宫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是金代文学的双璧。金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因此两种诸宫调中有多少外来语成分值得关注。经考察,两种诸宫调受外来语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这和金朝的主流话语及诸宫调的文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今存之宋金《刘知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及南宋《张协状元》戏文,它们的曲调有一部分吸收了词调,但已有性质的变化。此外它们的曲调还有来自唱赚、唐代教坊曲和唐宋大曲的,而且皆与宋词词调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可补宋词词调之阙,为研究中国音乐文学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诸宫调的运用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大变革,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北杂剧”开了先河。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以及直接承它而成的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都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对于诸宫调的首创者孔三传,过去的正史却只字未载,以致使这位有过贡献的古人湮没无闻,很少为人知晓。孔三传,宋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人。由于他是一位瓦肆艺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封建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自然不会有人给他立传。加之他的作品没有一字流传下来,其生平事迹就更无从获悉了…  相似文献   

5.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众多元杂剧中最优秀也是影响最广的作品,其前身是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迄今为止这三部作品均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界对于《西厢记》的英译本研究多有疏漏,因此对《西厢记》24个英译本进行研究,补正前人的遗漏,可以丰富我国《西厢记》翻译研究的史料。同时,在《西厢记》长达一百多年的翻译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征:早期以《莺莺传》翻译为主,中期主要是《西厢记》节译、选译和编译,后期以西方译者为主导中方译者为辅的《西厢记》全译本为特色。《西厢记》成功的翻译经验可为我国传统戏曲外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以下简称《董西厢》和《王西厢》),是两部闻名中外的名作,历来研究者和研究文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关于作者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艺术成就等方面,对于遣字、用词、造句方面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就《王西厢》和《董西厢》里大量迭词的运用,从重迭方式的多样化、迭词集中的高潮、表情达意的丰富多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弥补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7.
文学本位视角下“红娘”形象流变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西厢记》成功塑造了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的丫鬟红娘。然而红娘形象的成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唐代元稹《莺莺传》中是对剧情发展无关紧要的人物,在金朝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是崔张爱情的牵线者,在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定型,成为舞台经久不衰的形象。反封建礼教程度的加剧、作品体裁变化以及戏曲的传播接受是红娘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唐传奇《莺莺传》至说唱文艺《西厢记诸宫调》与戏曲《西厢记》的转换过程考察,发现不仅张生的爱情个性存在从轻薄虚伪到轻浪软弱再到轻狂钟情的演进过程,而且三个张生的爱情个性变化也改变着文体的情节建构。  相似文献   

9.
凉州贤孝是主要流传于甘肃武威凉州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其演唱采用不同曲牌联套的音乐结构组织形式.在中国音乐史上,将若干曲牌连缀起来形成联套结构以演唱长篇故事,是从宋、金时期产生的民间说唱艺术诸宫调开始的.西夏统治河西走廊,凉州府地位仅次于西夏首都,《刘知远诸宫调》在西夏黑水城的出土,说明西夏时期河西走廊流行诸宫调,加之西夏说唱贤孝之风盛行,因此,凉州贤孝曲牌联套音乐结构组织形式直接源于诸宫调.  相似文献   

10.
对比元稹《莺莺传》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最大突破就是成功塑造了丫鬟红娘。其成功不仅在于红娘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等性格的突出,更重要的是红娘内心情感较前些作品的逐渐丰富。其中,红娘对张生的情感变化作为维系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直接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厢故事里的张生形象在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中热中功名 ,在金代的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中功名与爱情并重 ,在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则爱情至上 ,这反映着作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由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到重个人情感的内敛、内倾的心态嬗变。  相似文献   

12.
钟嗣成《录鬼簿》卷上记载了董解元的简单情况。他写道: 董解元,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这条资料,写在该书所列“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传于世者”项下,名居第一。元代人所谓“乐府”,一般指“杂剧”以外的“北曲”而言。明初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的“古今群英乐府格势”项下写道: 董解元,仕于金,始制北曲。可见“乐府”和“北曲”是一样的东西,包括散曲和诸宫调在内。那么,最早的“北曲(乐府)”,显然就是《西厢记诸宫调》,亦即《西厢搊弹词》或《董西厢》了。 董解元虽是金章宗时人,但他何时写作《西厢记诸宫调》仍不清楚。金章宗统治时期,有过“明  相似文献   

13.
赵令词 ,在当时即颇受关注。其实他在鼓子词方面的成就也值得一提。从词史意义上讲 ,赵令的《商调蝶恋花》使联章体词功能和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它有着明确的创作意旨 ,人物塑造艺术特点鲜明。《商调蝶恋花》的出现 ,对后世的“说话”作品、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及元杂剧《西厢记》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厢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在元稹的《莺莺传》、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以下简称《萱东厢》)以及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以下简称《王西厢》)等三部作品里,都曾以同名出现,并分别构成了同名人物形象系列.下面就以比较的方法探讨一下每一系列中三个同名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元代伟大戏剧作品《西厢记》问世以来,历代研究者蜂起,不少人将它和著名的董解元说唱诸宫调《西厢记》相比,二者各有轩轾。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吴兰修所说:“王实甫所本,有出兰之叹,然其佳处,实甫莫能过之。”近人付懋勉更说得明白:“在结构和情节上,《王西厢》对于《董西厢》的改进方面是主要的,在曲子方面则二家互有所长。未可一概而论。”在重视、赞扬《董西厢》开山之功的同时,亦对王实甫“花样翻新”所取得  相似文献   

16.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与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莺莺形象都是美丽、灵慧的,既有相同的地位和身世,性格、感情等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微观考察,我们可以看出《王西厢》继承并发展了《董西厢》的主题思想,并具体体现在人物形象上,这使得《王西厢》在心理描写、思想内容等方面更具艺术感染力。通过对莺莺形象的变化发展原因及其审美价值、社会意义的探究,可以明确,莺莺形象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释"譬如"     
对"譬如"的词义发展轨迹作了梳理,着重分析其引申义"当作"、"要是"等,并从词义的引申关系出发,重新解释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譬如"的意义,纠正了以往词典中的说解.  相似文献   

18.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金代少数民族政权下统一的区域文化形成后的产物。其核心不是反封建,而是女真统治者观念的反映。其写作主旨和元好问等金代文士的理想追求相一致,体现的是金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其写情和叙事的潮流,是元代文学兴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前后,对中国古典戏曲遗产作出全面而正确的评价很不容易,吴梅是第一位学术权威。他不仅充分肯定了《西厢记》文学语言的优美,框架结构的煞费匠心,同时从曲律(音乐)方面发现《西厢记》也是完美的。可谓有胆有识。他尖锐地批评了金圣叹对《西厢记》的窜改,也是令人信服的。吴梅的评论实际上论证了《西厢记》“天下夺魁”的地位与“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对20世纪的《西厢记》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情节结构问题:一、从戏剧体制上:着重谈了《西厢记》对元杂剧的两个突破。二、从情节结构上:比较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