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法制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面废除“伪法统”,法制领域亟须建设。在外交“一边倒”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学习苏联法制,一方面“请进来”,即邀请大批苏联法学专家来华;另一方面“走出去”,即派遣司法代表团访苏学习交流。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的影响体现在各个领域:在立法方面,中国的1954年宪法参考、借鉴了苏联宪法,多个部门法也或多或少地参照了苏联法律;在司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司法理念、法院体制、审判制度、检察制度都有移植自苏联的痕迹;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方面,聘请大量苏联法学专家,翻译引进大量苏联法学教材和学术著作,派遣大批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法律,在法律的定义、阶级性和计划经济色彩等方面,深受苏联影响。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的方法,已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研究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检察制度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检察制度,探讨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检察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祥海 《理论界》2012,(4):144-146
根据比较法学的主流理论,中华法系是独立自足的法律文化体系,随着近现代文明的逐步衰落而终结。20世纪中国的现代法律科学,仿照和移植西方(和苏联)的学科制度建立起来,致使法学的演进具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性。在知识论立场上,中国法学移植与演进遵循着特定的文化逻辑,初始路径的选择制约着中国法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法学方法论的更新与中国法学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通过中国法学方法论二十年之演进和中国法学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对中国法学走向成熟的路径作一分析。本文认为正是中国法学在文化论上或“温和”或“激进”的西化,促成了中国苏联化法学传统的重构与解构;并借此进而认为,中国法学除了应继续重视学习与引进西方法学的方法论之外,还应立足本国民族思维的特点通过法学方法论的更新来构建原创性的法学理论;并最终使中国法学的传统、重构、解构及建构工作能够整合起来,以使中国的法学理论能够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许多学者在探讨法律意识问题时经常引用日本法学理论界关于法律意识研究成果来辅证其观点。其原因是,日本的法学理论界从60年代开始围绕其国民落后的法律意识展开过激烈争论,其中许多观点对我国的法学思维以及具体的司法制度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在引用这些日本学者观点的时候,对其理论的背景和学术发展的演变关心甚少,甚至对日本法学理论界对某些观点的批判或反思置之不理。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1983年轰动日本社会的邻人诉讼事件为切入点,介绍邻人诉讼事件后日本法学理论界对日本人落后的法律意识问题研究的反思,和对川岛武宜以及大木雅夫的一些基本观点的批判,梳理并分析日本法学理论界就日本人法律意识问题研究的流变,使我们对日本的法律意识问题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1938年,安·扬·维辛斯基在任苏联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时,在批判苏联法学家莱斯涅尔、斯图奇卡、巴舒坎尼斯等人的法学观点时,提出了他的关于法的定义:“法是以立法形式规定的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国家为了保护、巩固和发展对于统治阶级有利和惬意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以强制力量保证它的实施。”安·扬·维辛斯基关于法的定义(以下简称维氏定义),将法的范围限定在陕隘的阶级法阶段,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十分有害的。第一,他否定了对法的起源的研究,使我们的法制史只能从国家建立开始;第二,他无法使我们同国际市场经济接轨,我们…  相似文献   

7.
我国移植苏联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将苏联的法制模式作为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楷模 ,将苏联的法学教育模式作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努力方向 ,因而照搬了苏联的一些法律制度和教育体系。这种“全盘苏化”虽对当时的中国具有填补空白的积极意义 ,但与之相伴随的法律教条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等因素也对中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可以使我们在走向法治之路时正确认识、借鉴外国法制 ,使社会主义法制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8.
周世中教授以其二十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从认识、了解、研究到讲授的经历中,为我们廓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些迷雾,并且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法学问题进行了阐述,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法学取得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景和走向.访谈还介绍了周教授的研究成果及其未来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计划和构想.  相似文献   

9.
法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促进了法学的发展和法律实践的进行。在德国、日本等法制发达国家 ,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 ,中国法学一向疏于方法论的研究 ,法律系教师、学生和法院的法官大多欠缺法学方法论的训练 ,使中国法学和法律的发展颇受限制。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社会和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程度的日益加深 ,比较法作为一种法学方法论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国立法机关和法律学者也越来越频繁地就中外法律、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但是 ,我国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与法的理念之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在法学领域,科学发展观对法的传统理念提出了挑战,呼唤法理念的更新,赋予法的理念以崭新的内涵,并将引发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全面变革,推动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学,在我国法学领域中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同其它国家间的联系,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全面、深入地开展对国际法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拟对国际法的最基本问题,即关于它的产生、发展和特点问题,作些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比较法学,是19世纪后半叶才开始在西欧大陆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然而,在短短数十年间,比较法研究从法、德等大陆法系国家扩大到英美法系国家,从西欧延伸至亚太地区,从而成为世界各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东方国家中比较法研究最发达的国家当属日本,对其发展情况的了解,有益于我国的比较法学建设。 日本比较法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明治  相似文献   

13.
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法学中国化"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法学的"中国化"与法学自主性意识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行为价值观及其方法论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行为价值观不仅是对西方法学中有关行为研究成果的批判借鉴,而且更是对法行为的本质概括和科学论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法学界习惯于用一般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取代学科研究的具体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行为价值观及其方法原本就是法学的基石。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法治文明建设进程的全面启动,我们迎来了整个法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就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行为价值观及其对法学方法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复兴和发展的前提 ,法学研究是我国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实现法制化的重要措施。目前 ,法学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我们应在研究中遵循辩证规律 ,继续解放思想 ,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法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总结苏联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