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地名译名体系的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名译名体系存在着全拉丁化和"专名音译,通名意译"这两种做法,这种情形给地名译名带来了混乱。从地名的本质属性、汉语语言和汉语地名的特点来看,两种译名体系各有其存在的理据和利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联合国地名标准会议的有关决议以及我国的地名英译实践,细化译名体系,促进本土地名译名的标准化,尽快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术语译名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语言学术语中文译名的混乱状况,文章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汉语言学词典中术语译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和个别术语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并就如何界定语言学术语译名的标准展开讨论,就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其汉译名多且驳杂,全华、张国朝曾列出24个"恩格斯"中译名(《恩格斯中译名考》,《图书馆论坛》1992年第2期),但有些不准确,本文作进一步修正、补充,以窥其译名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全貌。"恩格斯"汉译名在中国报刊上最早出现于1899年5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汉语拼音方案下,汉语姓名翻译仍然比较混乱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标准多且不完善、不统一是产生混乱的重要原因。尽快结束姓名翻译的混乱状况,需要翻译个体的努力和翻译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由于陶瓷术语中包含着中外文化的许多内容,因此有关这些术语的英语译名往往有着特殊的用法,如ceram ics,应为陶瓷的总称;porcelain应指工业用瓷;ch ina则指非工业用瓷;“炻器”只能译为stoneware;陶器则译为pottery;“ware”译为陶瓷时只能与窑名、朝代名等连用。另外,为了解决陶瓷术语中词汇空缺的现象,也可采用音译或“改编”(如将“郎窑红”译为lang yao red)的方式,来翻译中国名瓷等。  相似文献   

6.
生成语法术语不仅数目极其可观,而且还有很多的术语一词多译.同一个术语,多个译名无疑会引起概念上的混淆、误读,给人们在理解和使用上造成费解和混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各界人士必须协同合作,加强术语译名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以前人所做的关于当前汉语公示语英译问题或错误的不同分类为基础,也受前人相关分类标准的启发,按照由语言形式到语言意义最后到语言使用、由在外宣工作中之影响轻微到影响严重的顺序,将当前汉语公示语英译问题归纳为四大类即译名不统一、书写不规范、语言错误和语用失误,同时采用二级分类法,将大的类别下分多个小类,以期使对当前汉语公示语英译问题或错误的分类更科学又全面,希望能为规范当前汉语公示语英译提供一种更为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屈文生 《学术研究》2012,(11):122-129
近代中文法律新名词多从日语翻译而来,且大多直接借用和制汉语的书写形式,其辗转形成的轨迹是西方法律词语的跨语际实践过程。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的法律辞书编纂之于现代汉语法律译名的形成及变迁的意义在于,作为时代语言的记录者,它们在内容上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西方法律词语传入中国时的最初汉语形态。法律辞书是法律译名在现代法学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证据或证明。研究近代史上法律辞书编纂、法律译名的中国化及新旧法律名词之间的冲突问题,对消解今日辞书中法律译名的不统一和失范问题,仍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健 《学术论坛》2005,(2):143-145
文章对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及其翻译方式进行了讨论,指出翻译外来词时汉字的选用是关键,有时需要兼顾汉字的音义,有时则需避开汉字组合的联想义。文章还评说了几类音译词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哲学在明末的译名是爱知学、理学或穷理学。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西周在知晓这一译名的情况下,摈弃理学等原有译名不用而新创哲学译名,是有其文化上深意的。用哲学译名,既与东方语境中人所共知的朱子理学划清界限,又使这门学问具有东方文化气息。哲学在辞典、报刊等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最终为中国学者所接受,但其接受过程并非没有理性的思考,并非毫无障碍。梁启超、严复都曾对这一译名踟蹰再三。哲学译名的确立过程,是东方学者赋予哲学东方意义的过程,西周、梁启超、严复对哲学译名深思、选择的过程,也很有东方特色。西周后创的哲学译名,能够取代中国已有的爱知学、理学而为东方学人共用,是日本在接引西方文化方面超过中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莎士比亚故事集>的现代译本与20世纪初期的两个旧体译本在译名方面的差别,探讨第二次翻译高潮时期原著书名与汉译书名不对应的问题,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译名音译时被简化和汉化等问题,揭示在这种翻译现象背后目的语文化语境所起的作用,认为林纾等译者另拟新名的翻译策略是出于满足目的语文化的需求,而旧体译本在音译人名时率性而为的做法由于受到目的语文化审美心理的制约而被新译取代.  相似文献   

12.
汉语名量词起源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又可以分成名量词和动量词.关于名量词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首先分析了汉语名量词的起源的一些观点的不足,然后从韵律方面对名量词进行考察.汉语的韵律促成了"名+数+名4"的产生,从而为汉语量词的发展提供了语法槽,然后通过词汇替换、语法化等手段,产生了汉语量词.汉语量词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3.
“族群”概念、译法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hnic group是西方人类学者数十年前才发明的词汇 ,有人将它译为“族群”,于近年引进中国 ,为时虽短 ,却炙手可热 ,盛行学坛。该词内涵复杂 ,说法不一 ,若能从译名方面加以规范 ,将对学科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术著作、科学文献翻译及报刊媒体中,法兰西学院、法兰西研究院、法兰西学术院及相关机构所产生的译名混同已经对正常的文化和学术交流造成了影响.本文辨析这些机构的历史发展、法律身份及其职能,阐述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目前学术译名的规范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电影片名的翻译应重点强调译名对观众的影响,为此翻译时要考虑到观众的思维习惯、审美特点、情感因素、知识背景等,以动态对等和顺应理论为指导,做到译文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优秀的汉译名一般具有能高度概括全局内容的特点,在遣词造句上多用四字词组且好用比喻。在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下,译名适当地追求夸张,套用旧有译名以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亦无可厚非,但要避免陷入庸俗化的泥潭。  相似文献   

16.
王心洁  王琼 《学术研究》2006,(6):141-144
莎士比亚的名字及其作品传入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和形式亘古常新,他既是全球的本土化,又是本土的全球化。本文从莎士比亚的译名翻译传播、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接受和莎士比亚的翻译批评三方面综合探讨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流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疆山普鲁发现的毛织毯入手,结合于阗语文献,认为"山普鲁"的于阗语真名写作Sūmapaua,其传说保留在藏文《于阗国授记》之中,是一名舍身化龙以拯救寺庙的高僧。在编号S.2471、CH 00267的于阗语文书之中,Sūmapaua位列龙王之组,属于于阗本土民间信仰的龙。Sūmapaua正是现代地名"山普拉"或者"山普鲁"的源头。藏文拼写为Sum-pon,维吾尔语Sampul。从维吾尔语音译为汉语,则有了两种写法"山普鲁",或者"山普拉"。同一名词的音译在三种不同语言间转换,脉络清晰。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词牌名的翻译——以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流行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词牌名翻译主要有三种方式:译意法、零译法和音译法,尚存在译名不统一的问题。词牌译名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有利于中国古诗词的对外交流传播。研究发现音译加注的方法是词牌名翻译较为可取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汉语在同其它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大量借用外来词,本文主要着眼于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简要分析了其借入汉语的途径,主要包括音译、音译意译相结合、直译等方式。同时指出,在借用外来词时要注意保留原词的本意。  相似文献   

20.
海外出版物中,汉语文化词语翻译通常采用直译、先音译再加上直译作为注释、音译加脚注、直译、直译与文化对应词并用、借译以及直译加脚注等方法,而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译者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