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蒲松龄的三篇序跋文字,可见他的文学嗜尚和艺术追求。他尚宋诗之真,嗜读庄子" 洋恣肆"之文,激赏刘侗《帝京景物略》作品的幽峭精深。这些对他的《聊斋志异》小说创作原则、方法乃至描写表现、辞采风格,影响非浅。  相似文献   

2.
杨照 《社区》2012,(17):7-7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新译的书稿送来了,一边陪你练琴,我就一边重读《彷徨少年时》。我记得是刚上初中时,连续读黑塞作品的。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乡愁》,第四本是《流浪者之歌》,一本接一本地读。  相似文献   

3.
乌热尔图是鄂温克族的第一位作家 ,他创作了真正属于鄂温克人的文学作品。 80年代初 ,他的《一个猎人的恳求》、《七岔犄角的公鹿》、《琥珀色的篝火》(以下简称《恳求》、《公鹿》、《篝火》) ,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连中三元 ,这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实属罕见 ,成为 80年代初的文坛佳话 ,也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乌热尔图的这些作品 ,以其奇异的地域特色、独特的民族特质、奇特的民族风俗 ,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读者。而近期的《丛林幽幽》、《你让我顺水漂流》等作品 ,既保持了乌热尔图小说的一贯风格 ,又突出体现了他在创作美…  相似文献   

4.
简评 本在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其主要的艺术魅力在于章的行风格轻松诙谐、幽默风趣,颇有些《刘老根》、《马大帅》之韵味。首先,章一开头“乌鸦雅号之得名原因有三”的叙述,形象生动,颇有风趣;其次“小乌鸦学芭蕾”的回忆,则更令人忍俊不禁;结尾写马路上乌鸦女引吭高歌,亦让人捧腹大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运笔所至,于平淡中见深刻,于漫谈中含哲理,让人在轻松欢快的阅读中获得不可或缺的人生启迪。如章在“街口慑服小状元”的精彩描述后,作写遗“事后,小状元对我好生感激,夸我这张乌鸦嘴关键时刻还真神。他还很不得体地往我课桌抽屉里塞了张‘衷心感谢’的字条,让我的心里好惬意,好甜蜜。”几句幽默风趣的叙谈,将自己“从本身的客观条件出发,学作聪明乌鸦”的人生感悟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读之令人频频颔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莫春华 《新少年》2010,(6):35-35
儿子内向、文静,天生就喜欢看书。这大概和遗传有关系。上学后,我为他订了好几种少儿读物,比如《新少年》、《好孩子画报》、《故事大王》等。由于才上一年级,好多字还不认识,每期《新少年》来的时候,他都让我跟他一起读。  相似文献   

6.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前期的创作作品,是他开创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杰作。这部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的风雅、物哀、幽玄之美。通过对《伊豆的舞女》美学意境的分析能够解读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悲与美相结合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读书     
孙夏崇霓 《社区》2009,(14):15-15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即第一遍会以一目十行的速度将全书浏览一遍。若有兴趣。则会一遍一遍反复咀嚼。因为只有在咀嚼之中,才能体会到书卷之美。那种超越众生的心灵之美。读《战国策》时读到苏秦第一次游说失败后仍不灰心、沮丧,苦读数年,再度出山。他硬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各诸侯国联合抗秦。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战国形势。读《史记》时读到卫青领一万铁骑直捣龙城,击杀匈奴数万人,重创匈奴根本。  相似文献   

8.
国学是活的     
徐宏力 《社区》2014,(23):7-7
我让学生读《周易》,他看我的眼神像观察出土文物,精细而好奇。“算命很荒唐,对吧?”我问,他没回答,我知道说到点上了。  相似文献   

9.
读大学时,钱理群教授到我们学校做过一次关于《故事新编》的专题讲座。当时,我并不因为他是北大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亦或当今研究鲁迅的文坛泰斗这些光环所折服,而是他讲座上侃侃而谈的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把我深深地打动了。老钱就像一个小孩子,笑口常开,一副菩萨的模样,返老还童的境界让人不得不敬仰。  相似文献   

10.
在先锋小说家当中 ,余华是较为独特的 ,他的小说对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美学风格给予了彻底的否定 ,传达出对现实世界异于常人的认识和感受。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到长篇之作《许三观卖血记》 ,他不断地叙说着自己对现实世界中人及人的命运的思考、怀疑、迷惑……讲述着一个个人们无法逃离的厄运 ,展示着一幕幕的人生悲剧。余华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独特的 ,这种独特根源于他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对世界独特的感知方式。但总观其作品 ,自《在细雨中呼喊》之后 ,创作风格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前期作品中的暴力与血腥明显地减少了 ,叙述时不再那么冷漠…  相似文献   

11.
刘天石创作的《娱乐升平》和《雨打芭蕉》两首广东音乐改编的钢琴曲采用民间音乐中的传统旋律,作品中赋予了岭南音乐独特的音调和韵味,充分展示了他对岭南音乐传统的尊重和对现代钢琴技巧的精通。两首作品将岭南民间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元素融为一体,让岭南风格钢琴曲具有更广泛的音乐语言。这些曲目不仅代表了当地文化,还为听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更容易为观众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题词十二绝》是清代诗人潘德舆读《红楼梦》的独特感受。题咏中既涵盖了潘德舆“评红”理论的阐发。又是他多年读《红楼梦》之情的凝结。结合潘德舆人生经历与诗学观对此组诗作一笺释,谋求较为深刻的解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13.
袁大令 《人生与伴侣》2007,(2):M0003-M0003
上个月我生病了,医生嘱咐我要静养。正巧,朋友送来2006年的《人生与伴侣》,好几期,供我随时翻阅,以消闲,解寂寞。于是,我这才知道有本叫《人生与伴侣》的杂志,但还认为是“野”的,放在床头的案桌上,没有很当回事儿。然而一读上,我就一篇一篇地读下去,大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诗经》诗并非指《诗经》一书中的三百篇作品,而是指后世在诗歌创作领域形成的以《诗经》为核心题材的诗作。依据创作宗旨与表现形态的差异,可分为集《诗》诗、《诗》事诗与论《诗》诗三类。集《诗》诗的出现是引经之习、用典之风、拟古之作三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造成的。《诗》事诗的内容或是吟咏《诗经》一书,敷衍其篇章意旨,或是铺叙读《诗》所感,颂扬圣人之心,还有续补六笙诗之作。论《诗》诗的内容则或是专论《诗经》之技法特色,或是偏重以《诗》为法,阐述诗学原理。三者共同构成了《诗经》文学影响的一个具体层面。  相似文献   

15.
鲁车 《中华魂》2013,(20):38-39
以《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作品扬名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二月河不仅有大作品,更是个大孝子。父亲生前,他在父亲吃喝饮食、床铺被褥、抽烟喝酒、休闲散步、下棋玩乐等诸方面都考虑得十分周到,甚至父亲爱听戏,他就买来数百张各类戏曲唱片,供父亲无事时听。写作再忙,也要每天抽时间到父亲跟前,捶捶背,捏捏肩,挠挠痒,洗洗脚,尽心伺候老父亲。  相似文献   

16.
记忆中的雪     
冬天如若没有雪花,那整个冬天就会遍地瘦削与苍凉。早砦时候读《诗经》,其《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4i能自拔的忧伤境地。在性情中人眼里,雪足婉约之物,脆弱得捏它一把肯定满掌盈泪。  相似文献   

17.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标题是编者加的。我原来读《红楼梦》只是感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惋惜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今天作为教师的我再读《香菱学诗》一文,竟恍然发现:原来在读《红楼梦》时曾被我忽略的情节竟然能为我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点亮一盏闪烁的明灯,使我们师生共同受益。  相似文献   

18.
忽培元 《中华魂》2014,(24):21-23
惊闻著名西北革命先烈刘志丹之女、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大姐不幸去世,倍感哀痛。为了撰写《拜谒陕甘边》一文,去年还专程去西安拜访过她。同鹤发童颜的张光大哥一样,她仍然那样热情,精神矍铄。“培兀,你写的《喜读新发现的刘志丹三篇散文》发表在《陕西日报》,我们都读了,真有感情呀,我看得流了眼泪。特别是评论我父亲同我奶奶告别的那段,字句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9.
一、几篇习作修改给我的启示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翻出了中学时写的的随笔,带着好奇的心理,浏览了或是有感而发或是无病呻吟的几篇,既发现了其中的明显不足,也发现了其中较为精彩的地方。于是不禁手痒,把其中的如《井》、《小巷》、《重逢》等有感而发的几篇,加以修改、润色,分别投寄到广播电台、杂志社。不久我就收听到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声情并茂的《井》的播音,看到了《小巷》被评为全国青年散文大奖赛鼓励奖的消息,收到了《相逢》被评为全国教师散文二等奖的通知信函。它们给我带来的喜悦,我是无法言说的,不过我倒是从中间得到了很大启发:我们为何不让学生在作文的反复改、反复写作中进步呢?  相似文献   

20.
一 读叶紫的小说,犹如读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农民运动史。 叶紫带着传奇般的、血和泪的苦难经历,带着丰富的斗争生活经验,走进无产阶级文学战斗行列,就出手不凡地献出了第一篇小说《丰收》。正是在这第一篇小说里,他以独特的风格,和他所发出的独特的声音,由“无名”而成为有影响的左翼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