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则徐年谱新编》是一部非常富有学术与文献价值的著作,颇得学术界的好评。但细读全书,仍发现些许问题与史实不符,如魏源是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林昌彝为林则徐的同乡后辈,以及孙毓是林则徐的同年友等,均不能成立。考察相关史料,魏源是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林昌彝为林则徐的族弟,孙毓与林则徐根本不是同年友。这些问题尽管是白璧微瑕,但也有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魏源是晚清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有力提倡者和实践者,是来自湖湘的有识之士。《诗古微》和《诗比兴笺》是魏源的两部重要学术著作,前者是一部经学研究著作,后者是一部特色鲜明、具有诗论性质的诗选,却集中体现了魏源的诗学思想。这两部著作表明,魏源的诗学思想除受当时今文经学思潮影响之外,还深受湖湘地域文化传统的熏染,后者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先秦屈骚的崇拜与追慕,对清初王夫之《诗广传》的大量引用,以及对近代湖湘经世学风的自觉传承。  相似文献   

3.
关于吴趼人的生平,最有权威的著作大概是李葭荣的《我佛山人传》了。李与吴同是广东人,又都寓居上海,彼此是好朋友,李对吴应当是非常了解的。传记发表在1910年农历十月的《天铎报》上,距吴趼人逝世仅一个月,传中的材料应该是比较真实可信的。后人对吴趼人生平的介绍,大都以此为本。传中说,吴趼人“广东南海县人也。其先卜居佛山”。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  相似文献   

4.
我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如果从进入大学历史系念书算起,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实际上,除去“文革”十年,真正坐下来从事学习和研究,也只有十七八年的时间.1980年以后,我陆续出版了《梁启超传》、《王莽传》、《刘邦评传》(与安作璋先生合著)、《中国农民战争史·秦汉卷》、《中国历史上的反动人物》等著作和论文50余篇,150万字左右.自然,这点成绩,无论就数量和质量来看,都是微不足道的.作为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湖湘文化研究的热潮中,彭大成先生与韩秀珍女士合著的新作《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以下简称《魏》书),最近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魏》书是湖南师范大学“湖湘文化与西方文化交互影响研究及湖湘文化的对外传播文库”中公开问世的第一本,也是《魏》书作者之一的彭大成先生继《湖湘文化与毛泽东》之后所推出的又一部研究湖湘文化的皇皇大著。全书共50多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阐述了魏源的生平经历,并结合其活动论述了他的基本思想。中篇则将魏源纳入中西发展的历史坐标系中,全面分析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为基准,对照当代的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著作,发现它们在对小说内涵的理解、古小说特别是历史小说的文类归属以及小说的源流等问题上,既有悖于鲁迅先生的本意,也与历史事实不符;通过对《穆天子传》《燕丹子》《吴越春秋》等古小说的分析,认为应该将汉代看做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期,将历史小说看做中国最早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7.
论啖助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啖助学派,是唐代中叶研究《春秋》的一个学派.形成这个学派的主要人物,是啖助、赵匡和陆质.啖助,《新唐书》卷200有传,赵匡传也附见.而啖、赵事迹及著述经过,最早见于陆质(初名淳)所整理的《春秋集传纂例》卷一《修传始末记》.记云:啖先生,讳助,字淑佐,关中人也.聪悟简淡,博通深识.天宝末,客于江东,因中原难兴,遂不还归.以文学入仕,为台州临海尉,复为润州丹阳主簿.秩满,因家焉.陋巷狭居,晏如也.始以上元辛丑岁,集三传,释《春秋》;至大历庚戌岁而毕.赵子时宦于宣歙之使府,因往还浙中,途过丹阳,乃诣室而访之.深话经意,事多响合,期返驾之日,当更讨论.鸣呼,仁不必寿,是岁,先生即世,  相似文献   

8.
公元一、二世纪佛教诗人马呜的《美难陀传》,是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国外已陆续出版了《美难陀传》的多种译本,有关的翻译和研究著作也覆盖多种语言,但中国未有译介。《美难陀传》主要讲述了佛陀度化堂弟难陀的故事。这部作品在思想上,有极其鲜明的佛教特色,在艺术上,它也展现了令人瞩目的闪光之处与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魏源研究的新材料 --道光甲辰科会试石朱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的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844年)科会试石朱卷为<魏源集>及其它著作集所失收,也未见当今学术界在魏源研究的著作、文章中提及、引用过它.这些魏源研究的新材料对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魏源,特别对研究他的人才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国李奎报《白云居士传》与王绩《五斗先生传》受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影响,均以"号"名篇,取横舍纵;隐去姓氏,模糊时代;叙述语言相近,内涵精神相承。二文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五斗先生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比《白云居士传》更为丰满、鲜明;行文结构的安排上,二文也显出差异。  相似文献   

11.
《茌邑三先生合刻》是明代王阳明再传弟子张后觉及后觉弟子孟秋、赵维新的著作合集。该集流传不广,但从中可看出阳明心学在北方的流传与影响,故该书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明史》与《四库全书总目》对张后觉的《弘山集》著录以及《明史·赵维新传》都存在问题,通过对《茌邑三先生合刻》版本源流情况的梳理,可以纠正《明史》与《总目》之错误。  相似文献   

12.
明朝后期研究唐诗文学者,当推海盐胡震亨为巨擘.他以个人一生精力,搜集评定唐人诗集,成《唐音统签》一千○三十三卷.后来清朝官修《全唐诗》,即以《唐音统签》及季沧苇《全唐诗》合校而成.胡氏于学术方面贡献很广,自己校刻并帮助汲古阁主人毛晋编定校刻大量书籍,“凡海虞毛氏书多震亨所编定也”.当时人称其“抱经济之长才,作文章之巨手”;稍后则有人誉之为“淹雅而饶著作,为江表学府”;到近人张元济先生推崇为海盐县“第一读书种子”.这些都非溢美之词.但令人遗憾者,除有关方志外,胡氏竟无传状志铭传世.《明史》无传,《列朝诗集》、《天启崇祯两朝遗  相似文献   

13.
朱祖延先生《古汉语修辞例话》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建国以来首部文言修辞著作,也是“文革”后中国修辞学再度繁荣时期最早的著作之一.该书深受清代乾嘉考据学派的影响,采用了适宜于文言修辞的“例话”式体裁,学术上可谓是渊源有自.在辞格范畴分类与研究上,该书也颇有创见,对于修辞学、语言学、文学研究以及古籍整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范缜是中国中世纪哲学史和逻辑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梁书本传》说,他的著作有十卷。《南史本传》说,有十五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一卷。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已失传,现仅存五篇,其中包括他的《神灭论》和《神灭论》的续篇《答曹舍人》(卽《答曹思文难神灭论》)。范缜的《神灭论》是一篇非常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论文,它不但是中国中世纪无神论史、哲学史上一篇伟大的、战斗的唯物主义的论著,而且也是中国中世纪逻辑史上的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  相似文献   

15.
魏源,原名远达,字墨深,又字墨生、汉士,晚年皈依佛门,自号“菩萨戒弟子魏承贯”①,湖南邵阳人,生于1794年,病卒于1857年。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进步思想家,他与林则徐、龚自珍齐名,被誉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代表人物。魏源的主要著作有:《海国图志》、《圣武记》等,特别是《海国图志》一书,标志着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升华到最高阶段。魏源目睹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危机的日益加深,主张变革政治军事,富国强兵,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以便有效地抵抗外国侵略者,保卫祖国。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出版了一大批有关元代中国和蒙古帝国的新著。M.罗莎比的《忽必烈汗传》就是其中之一。罗莎比先生的著作使业余读者对忽必烈汗及元朝历史的了解更加完整。作为一部通俗的传纪文学,该著作的优点是语言流畅,所使用的西语材料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历史及亚洲内陆历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艺论集》是郭沫若一部重要的学术论文集,也是其著作中版本衍变最为繁复的一部著作集.《文艺论集》的编选成书,是郭沫若将自己文章、作品辑录成集的一个有些“另类”的个例,那差不多是一个“无心插柳”的过程.而此时,在“悬想”独自建立一个“文艺论”理论体系的郭沫若,正经历着思想和人生道路的剧烈变化.这些情况对《文艺论集》的版本衍变自然发生了影响,它们既有文本上的,亦有文本之外的.这是《文艺论集》版本研究需要关注和考察的内容.同时,这对于疏理考察郭沫若著译作品中大量存在的非常棘手的“盗版本”问题,也会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苏联哲学史研究专家阿尔森·古留加在《康德传》中指出:“哲学家一生的标志就是他的那些著作,而哲学家生活中的那些最激动人心的事件就是他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末,范曾先生先后撰写了《老庄心解》、《庄子显灵记》、《大丈夫之词》等著作,2004年相继出版,图书在短时间里不断再版,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老庄心解》等著作一直雄踞西单图书大厦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一书与"史传"文学的关系颇为密切.其成书过程兼具集体移时撰作、书面材料与口传材料相结合等特点,与早期"史传"作品的生成过程相似.《论语》在西汉时期曾被看作"传",这与书中所含的通论、杂说和故事性内容有关.其名称中的"语",是一种以记言为主,亦兼记事的著作体裁,与"史传"文体要素有不少相通之处.《论语》的"史传"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言事相兼的叙述体制、对人物"德行"的彰显等方面.《论语》的史传文学价值主要在于较为完整、全面和准确地记述了孔子的学思历程、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象.  相似文献   

20.
《莺莺传》研究一直是元稹研究的热点,张生即元稹自寓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观点,而吴伟斌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极力反对自寓说.事实上,《莺莺传》是一篇自传性小说,吴氏用小说性否定自传性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吴氏对元稹恋爱的考订存在明显失误,其学术批评方法也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