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2年9月开始,中英就香港问题正式进行谈判。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是及其艰苦曲折的,因为影响谈判的因素很多,例如谈判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本文主要分析的不是谈判本身,而是谈判背后所涉及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例如国家利益的差异、文化上的冲突以及综合国力的变化,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 相似文献
2.
为应付日益严重的走私与金融紊乱,国民政府与英国政府和港英当局就关于香港的关务协定和金融协定进行交涉。根据英国外交档案,两协定进入谈判的时间并非1947年6月,而是在1946年就已开始。英国殖民地部等部在中英前期交涉过程中,逐步明确策略,要以战前转口条例的复原为条件。对此,中国政府则认为它属于沿海贸易权问题。在国民政府的坚持下,英不得不再次做出退让。1948年,香港关务协定与金融协定形成,它们是战后四年间中英外交所达成的主要条约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多哈会议与新的多边贸易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是在矛盾冲突中启动的。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分歧与焦点是多方面的 ,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现存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内在矛盾。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趋向及其特征表明 ,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要兼顾多方利益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的利益要给予关注。在全面参与新的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 ,中国必须始终坚持以维护和增进自身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周边各国必争之地。美国重返东南亚,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使南海问题日益大国化、国际化和复杂化。美国的介入鼓舞了东盟国家对南海岛屿的主权诉求,这必然增加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但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美国不会对南海问题涉水太深。 相似文献
5.
6.
论述香港贫困问题中关于贫困标准、贫困状况与贫困原因等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如下观点:香港可设立基本与非基本两个贫困线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从而在保障底线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柔性调节;应当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别反映香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不同状况;导致香港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的,香港的贫困问题属于丰裕社会中的结构性贫困,与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性贫困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7.
香港问题是近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冷战氛围中,中国在对香港问题上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方针,即“在适当时机,通过和平谈判进行解决,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且这一战略方针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亦未改变。英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于1979年首先提出解决香港问题。尽管英国政府在接下来的四年间连续抛出了所谓的新界租约“续约”问题、难民问题等,进行多方阻挠,但终遭失败。“一国两制”的构想最终确立了香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P)是美国在原有《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基础上极力主导的亚太地区新特惠贸易协定,该协定也因为标准高而被誉为21世纪新的特惠贸易协定安排模式.美国从加入谈判进而到主导谈判,表现出其希望通过该协定重返亚太并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目的.作为特惠贸易协定,TPP应当遵守WTO关于特惠贸易协定的规范要求,但谈判的进程却显露出TPP对WTO规范的冲击.诚然,TPP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亚太地区,但不可否认,TPP对WTO规范的冲击,将对正在进行中的多哈回合谈判产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将是利弊兼有,但可以预见,TPP本身对处于困境中的WTO多哈回合谈判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9.
以香港为个案探究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考察其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困问题的历史演变以及现实特征。香港是一个典型的丰裕社会,其经济水平和富裕程度在世界名列前茅。香港也是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可谓"富有一群属最富,贫穷一族属最穷"。一直以来,香港奉行"不干预主义",坚守自由经济政策,这既培育了香港今日的繁荣与富庶,也为贫富悬殊和贫困问题埋下了祸根。香港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并不自动缓贫,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和益贫式社会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才是缓贫的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10.
中俄伊犁谈判时期,张之洞的改约态度,经历了弃伊犁以废崇约、诛崇厚而认崇约、收回伊犁全境及界商并重四次重要变化,其目标是以清王朝的利益为权衡,国家主权意识其时并不占主导乃至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全球公域中国家利益的界定与实现与一般的国家利益有所不同。能力成为国家在公域利益实现的主要因素,同时,公域的国家行为必须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和管制,以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同样,能力和国际规则、制度也是维护国家权益的主要因素。从公域限制国家能力向权利转化的角度来说,公域的国家利益实现是受限的;与此不同,公域的国家权益维护朝着相反方向运作,即国家权益应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护。在假设南极为全球公域的前提下,中国作为一个南极事务重要参与者具有南极利益和权益,中国的南极利益包括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科研利益、经济利益等;南极权益包括参与权、科研权、治理权、地理命名权、开发使用权等。 相似文献
12.
认同在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的心理机制,而社会认同是人的成长和社会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国家认同是社会认同的重要形式,是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历史与现实的一些因素导致香港青年一代的国家认同尚未达到理想状况,因此,有必要排除那些构成香港青年一代的国家认同的障碍因素,探寻构建他们的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学界在国际政治问题研究方法上的就事论事做法,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对政府外交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前政府外交的国际背景;国家利益是政府外交追求的永恒目标;综合国力是政府开展外交活动的基础;应该引进政府成本理念来研究政府外交的效益;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对政府外交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海外利益在国家利益中所占的份量增加,重要性在增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越来越关注本国海外利益的维护和拓展的问题.中国追求海外利益沿着全球化的路径蔓延.对自身海外利益的关注正在不断的加强,海外经济利益现已成为中国海外利益的主要内容.本文提出了维护和拓展中国海外利益的一般性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海外利益在国家利益中所占的份量增加,重要性在增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越来越关注本国海外利益的维护和拓展的问题。中国追求海外利益沿着全球化的路径蔓延,对自身海外利益的关注正在不断的加强,海外经济利益现已成为中国海外利益的主要内容。本文提出了维护和拓展中国海外利益的一般性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郭鸥一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2):74-75
经济法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法律。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经济法是以社会为本位 ,以社会利益为导向 ,对经济进行管理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17.
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与陈济棠谈判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福建事变”过程中,由于涉及与十九路军的关系,而共产国际的指示并不统一,这就影响到中共中央的决策。其次,“福建事变”失败后,共产国际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排斥与广州方面谈判,但驻华代表还是发生争执,中共中央也没有采取行动。最后,随着反“围剿”严峻形势的逼迫,中央红军突围在即,机遇稍纵即逝,中共中央比较积极主动地与陈济棠进行接洽;共产国际在得知后,明确表示支持且对谈判的尺度、条件等给予指示,最终促成了和谈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利益一直是学界和政界核心的概念,研究国家利益有很高的学术和现实意义;然而国家利益极其复杂。只有认清国家利益的复杂性,才能在现实中更好地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复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它的复杂性。国家利益具有多重属性,其中部分属性其内容极其复杂性,各属性之间关系亦非常复杂,这就是其复杂性的两个方面。国家利益至少有社会性、变化性、整体性、稳定性、神圣性和强制性及模糊性六种属性,各属性之间主要表现为促进关系、冲突关系及无关系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两方面回顾了香港回归十年来内地关于香港问题的学术研究的总体情况:研究专著类和学术论文类.其中重点介绍了学术论文类的研究:第一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外交交涉史研究(1979年以前);第二类.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学术研究(1979-1997);第三类,关于"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研究.同时,也提出了香港回归十年来中国内地关于香港问题的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气候问题正在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避免气候灾难的发生,解决全球性的气候问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调整国家利益,作为主权国家追求的只能是合理化的国家利益。因此,发达国家在追求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必须放弃环境利己主义,要顾及发展中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发展中国家要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实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