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94年,笔者开始了《同性恋在中国》的采访与写作。当时,同性恋者处于极度隐秘状态,只有个别人关心同性恋问题,所能看到的全部涉及同性恋的文字,都斥之为变态。我在那样的背景下完成了国内第一部同性恋题材的长篇纪实,呼吁平等与博爱,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和历史的局限。即使是这样一本远不成熟的著作,我也为之付出了许多代价。我不后悔,而是感到骄傲,因为这是任何先行者的必然命运。我愿意成为一个靶子,有人射击,有人争论说不该射击,有人便对射击乏味。于是,今后的人便不会再成为靶子。此…  相似文献   

2.
近年,同性恋权利保障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极大关注,而同性婚姻合法化成为多国争议的焦点,所以其婚姻合法化的研究对于同性恋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必要性、有效性与立法基础三个方面结合数据进行分析,论述了我国当今同性恋仍处于非刑事化向非病理化的转变初期,其婚姻并不具有合法化的必要与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同性恋群体如何浮出水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暧昧状态下的古代同性恋 同性恋是一个极为久远的人文现象.据叶灵凤先生《世界性俗丛谈》中的考证,在埃及所发现的一卷4000年前的古手稿里,曾提到同性恋,而且在更古的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遗物文献中,也发现有同性恋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同性恋现象还是个谜. 作为一名异性恋者,在进行同性恋课题的研究之前,同性恋文化在笔者的知识体系中是空白的.因为人生的一次偶遇,亲历了一场所谓的"文化震撼",才发现人和人原来是如此不同.--原来男人也会去"爱恋"另一个男人,女人也可能对另一个女人"示爱".但是,他们的这种"爱"名不正言不顺,只能遮着掩着,在不能见光处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5.
因为“诗意地表现西部牛仔的同性之爱”,华人导演李安的《断臂山》获得美国金球奖四项大奖,一时名声大噪。一度隐秘的同性恋,也会是诗意和浪漫的吗?同性之间,也会有真正的“爱情”吗?150年前,西方工业社会出现“同性性行为”这样的看法;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经历了风起云涌的同性恋解放运动。同性恋,似乎是西方腐朽文化产生的现代弊病。但研究表明,人类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就存在同性恋行为。中国也不例外。近几年来,因为社会风气的渐渐宽松,中国的同性恋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那么,中国同性恋者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他们是怎样进入…  相似文献   

6.
同性恋合法化的道路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同性恋者:法律地位模糊 目前,对于同性恋,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加以禁止,发生在两个成年人之间的自愿的同性恋行为,只要不涉及未成年人,很少会导致法律制裁.但如果涉及未成年人,则有可能按鸡奸罪论处;如有同性恋的配偶或其他人起诉,也有可能按照流氓罪论处;此外,警方会在同性恋活动场所施行出于治安目的的临时拘捕,但一般会很快放掉,不作记录在案的处罚,但有时也会作15天拘留的处分.  相似文献   

7.
杜慧 《现代妇女》2013,(11):74-74
同性恋者作为一个非大众的存在,注定要被大众的主流的文化所埋没。为保护同性恋者的婚姻家庭权,通过分析、对比、举例等手法论述了同性恋婚姻家庭权的发展历程,从而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阐述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必要以及方法.从而保护同性恋者的婚姻家庭权益。  相似文献   

8.
先天无罪与后天有罪在1993年有一项对中国三大城市的性调查,发现约1/3的人从未听说过同性恋这个词,约1/3的人仅仅是听说过这个词,其余1/3的人对同性恋不过略知一二。中国人真正开始对同性恋有所了解的时候是1998年李银河教授的《同性恋亚文化》的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社会学专著《他们的世界》的增补,这本书的出版使中国人头一次知道了许许多多关  相似文献   

9.
同性恋现象已经成为当代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并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本文从同性恋成因的相关争论和社会态度的变迁出发,对比中国与西方社会中同性恋群体的婚姻家庭状况,分析同性恋现象对社会意识和公共话语的影响,及其为亲属制度和婚姻制度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是当今社会无法回避且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高校校园中的同性恋状况更值得关注。对1288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的未分化角色和双性化角色比例较高,大学生群体的性别角色与其对同性恋的态度具有一定关联性。同性恋在高校校园具有一定的比例,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总体比较客观和宽容,同时也发现现有性别教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应该通过防艾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别角色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同性恋群体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而同性恋群体则是游离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群体。作为两者交集的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在逐渐浮出"水面"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社会的关注。本文旨在根据笔者参与的2007年度C市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生存状况调查的基本数据和访谈资料,从多维视角出发,运用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自我身份认同、性爱观念、同性性交易情况的分析,探求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在当今社会的真实生存状态,并据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暧昧状态下的古代同性恋同性恋是一个极为久远的人文现象。据叶灵凤先生《世界性俗丛谈》中的考证,在埃及所发现的一卷4000年前的古手稿里,曾提到同性恋,而且在更古的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遗物文献中,也发现有同性恋的记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的《中国文献中同性恋举例》一文中认为,同性恋现象在人类以外的高级动物中也有发现,所以根本无法追溯出一个最早的起点。他在清代文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查到有“杂说称娈童始于黄帝”的说法。他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判断认为,无论黄帝有无其人,同性恋应该在黄帝或黄帝所代表的时代之前就…  相似文献   

13.
探究大学生无偏见动机对社会支配倾向及同性恋态度的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社会支配倾向量表中文版及无偏见动机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方便取样的5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社会支配倾向、同性恋态度和无偏见动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无偏见动机在个体对群体支配倾向和同性恋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个体对群体平等的反对倾向和同性恋态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个体对群体支配倾向、个体对群体平等的反对倾向以及无偏见动机来减少对同性恋的偏见。  相似文献   

14.
传媒览要     
同性恋青年的战争美国《时代周刊》10月10日当你还是一名孩童的时候,可能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你心烦意乱。但是,当进入青春期的你发觉自己在性取向方面存在问题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现在美国的状况是,青年能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同性恋倾向而似乎没有丝毫的顾忌。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同性恋青年的年龄正在进一步变小。据哈佛大学今年夏天出版的一本名为《新同性恋青年》的书介绍:如今,同性恋青年平均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自己非正常的性取向。通过调查证明,在来自59个不同同性恋团体的350个年轻人之中,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教师入职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中赫然写着"大学生中最常见的性变态是同性恋".难怪我的学生去智同(为男同提供社区支持的NGO组织)实习,她妈妈会在电话里问她:"你不会变成女同性恋吧?"套用同性恋者常说的一句话:"你们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培养我成为异性恋都没成功,我怎么可能一天就把异性恋变成同性恋?"同性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不是这篇文章想要解决的主题,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性恋在主流文化中总是被当成"性变态"而不是另外一种性与自我的认同?为什么大家会认为它就像流行病一样会感染和被感染?如果大学新老师还在接受这样的培训,将同性恋等同于性变态,会对大学生、对更广泛的社区民众、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些青年刊物经常收到青年读者的来信,反映他们在生理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性变态心理和行为,并为此焦虑万分。如何预防和矫治这种反常现象呢?这是众多青年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到了一定的年龄,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就产生了接近异性的需要;可是也有人会表现出一种异常行为,即对同性眷恋、爱慕不已,对异性却毫无兴趣,这就是同性恋。同性恋分为过渡性同性恋和性倒错同性恋两种类型。前者是异性爱的前驱,后者则属于异常  相似文献   

17.
程凡爱 《现代妇女》2014,(6):114-115
目前对同性恋的研究,特别是国内更多的是关注同性恋的成因或者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对于同性婚姻,我国目前尚无立法规定。我国应逐步认同同性婚姻并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8.
“壁橱”管窥--青年同性恋现象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同性恋现象及其研究概述 同性恋,指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与行为;同性恋者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个人(男人或女人)。同性恋现象,这是极难形成量化概念的一个命题。中国到底有多少同性恋者?上海市有多少?他们确凿的分布、构成情况如何?生活状况如何?所有这些资料由于同性恋者身份隐秘的原因,一概阙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同性恋者:法律地位模糊目前,对于同性恋,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加以禁止,发生在两个成年人之间的自愿的同性恋行为,只要不涉及未成年人,很少会导致法律制裁。但如果涉及未成年人,则有可能按鸡奸罪论处;如有同性恋的配偶或其他人起诉,也有可能按照流氓罪论处;此外,警方会在  相似文献   

20.
白先勇是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小说的最高成就,夏志清先生曾称他是“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白先勇的作品中反映出来很多元素:女性角度、乡愁、同性恋,纽约情节等,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必然与他成长的环境有一定关系,与他个人爱好有关,这种偏好也会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欺”与“骗”在白先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有不同的风格,被骗和自欺欺人.他生于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自幼历经离乱,使他很早就深刻体悟到世事沧桑、人生无常.他用这世间人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欺骗,表现着一个个具有悲剧命运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