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苏珊·朗格与卡西尔哲学思想的差异入手,揭示了苏珊·朗格如何超越卡西尔符号哲学的认识论框架,实现艺术哲学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维度转换的思路历程。苏珊·朗格通过考察人类符号活动,发现表现性符号和推理性符号都具有抽象构形的基本功能,并且都对建构人类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苏珊·朗格揭示了艺术体现了人的生命存在的创造本性,它把人类内在的主观精神世界转变成可以被感知的外在表现形式,艺术对人类生命存在的肯定和确证,使之禀赋了本体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从巴金的<家>与无名氏的<野兽、野兽、野兽>对"家"的不同态度的比较入手,展示无名氏的存在主义生命意识.同时通过生存、焦虑、时间、死亡等意绪在无名氏思想和创作中的反映,揭示无名氏存在主义思想的总体面貌.存在主义文学内容的出现,是对五四倡导的"人的文学"的回应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情歌在<诗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情节形象地再现了古代社会隆重的祭高禖仪式,这一仪式与先民的生殖崇拜密切相关,不仅反映了人们自由、奔放的性爱意识,揭示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重视,而且寄托着远古民族浓重的宗教情结,从而使<诗经>具有了深厚的人类学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入"新批评"中的"反讽"理论解读鲁迅的<故事新编>,揭示出了其深蕴的生命观、历史观、文化观等思想内涵,凸现出了其所具有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后一只白虎>作为一部以动物为题材的小说,却有着丰厚多重的文化意蕴.从白虎作为土家民族图腾的层面,它揭示了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及其对原始自然的崇拜;而从白虎与幽莽关系的角度,这部小说又可挖掘出另一层文化意蕴,那幽深的林莽既是白虎的家园,也是生命的乐土,揭示出自然生命的同一性.而作品中所表现的对山野的向往则隐现着乡村诗意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多层丰富的文化意蕴,使得这部小说犹如幽深的林莽,引得人们不断的探寻.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对<金锁记>的作家创作本意和文本本义之间的裂痕的分析入手,来进一步探讨<金锁记>所揭示出的人性的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对戈尔丁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进行文化阐释.以<蝇王>为例解读戈尔丁小说中姓名与人物性格的关系,进而揭示<蝇王>人物姓名的原型意义;以<品彻@马丁>为语料揭示姓名与作品主题的关联,以姓名变化为线索对品彻@马丁的二度死亡之谜进行破解,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姓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徐讦对生命意义的执著必然地联系着他的宗教情怀,但他对宗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从他的小说创作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他日益深厚的宗教情感,特别是后期的<彼岸>、<时与光>展现的宗教对于生命的神圣救赎意义,更昭示着他力图追寻终极关怀,渴望精神超越的生命情状.  相似文献   

10.
对于<锦瑟>一诗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作为李商隐晚期的杰出代表作,它深刻而凝练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回顾和对生命的不懈思索与追求,并力图去把握自己生命的航向,完整而清晰地唱响了一曲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1.
对比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三组人物,两组意象,从人物刻画和意象安排两个角度讨论了对比技巧在莎剧<哈姆雷特>中的运用,并探讨了它对剧本主题揭示和深化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明灯>作为一个关于空间的寓言,不仅揭示了人物活动场景的文化意义,同时揭示了与这些场景相对应的言说主体位置及价值体系的意味.正是通过揭示这一生活空间-文化空间-话语空间-价值空间交织中的一系列延异与断裂,<长明灯>解构了传统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13.
<我的教育创新理念与实践>一书中关于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论述,是作者结合长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从创新的角度时教育理念进行的诠释,为人们提供了重新审视、思考高等教育管理的新角度.作者的教育理念一是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以创新的观点理解人,理解教育;二是从师资、学科、专业建设的多维关系中,揭示高等学校建设根和魂的双向建构;三是以创新理念为指导,重新理解"学校定位",进而指明大学的社会功能;四是从实际出发,提出新时期高校的管理理念.理念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堡垒",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思辨、探索,进一步说明教育创新理念的生命在于其现实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现代小说.小说采用时序颠倒、多角度叙述、并列对照、意识流、神话模式以及象征隐喻等许多新的手法,表现内容与形式的一元化,揭示出死亡与失贞的主题.分析了<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康普生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旧南方的旧传统、旧秩序和旧制度的死亡这一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下文称<苔丝>)中主人公之一安吉尔·克菜性格的深刻剖析,并将他与<圣经>中的天使以及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原型作类比,揭示安吉尔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双重人格特征,指出其抛弃苔丝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16.
由中外两位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与时间的主题贯穿了阮籍绝大多数的五言<咏怀>诗,成为了诗结构中两个重要的形式要素.围绕着这两个要素,诗中诸意象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内在结构,并呈现出一系列具体的结构形式,即生命与时间的对峙、时间对生命的掠夺、生命对时间的和解及生命对时间的超越等.整个深层的意象结构实际上是诗人扭曲的生命型态和复杂的情感模态的一种形式化表现.  相似文献   

18.
揭示了上市公司利用非公允的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粉饰利润的现象,着重论述了我国新出台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相关理论依据,评价了<暂行规定>对此类业务的处理和约束的现实意义认为此规定将对我国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汲取     
<药>与<作粗活的人知不作粗活的人>歌颂了革命者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揭示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和革命者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在艺术方面,两首散文诗具有精湛的艺术构思,并采用侧面描写手法和双线结构方式.<作粗活的人和不作粗活的人>和<绳子>又有血缘关系.可见,世界各国文学是互相影响、血脉相连的.  相似文献   

20.
彝族民间长诗是彝族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现实性强的长篇散文故事,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对<阿嫫妮惹>、<阿诗玛>、<珠尼阿依> 三部长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人物性格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揭示它们如何艺术地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学创作智慧和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