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中国现代文学所共有的“启蒙”性,即用科学和民主来启封建之蒙。在郁达夫生活的时期,他的小说表现的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流向的“前浪”。具有超前的属性。因此,郁达夫小说对于少数首先觉醒的人们是一种有效的艺术对话,对于不觉醒的人们就产生了一种阻抗。本文仅就此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郁达夫小说的文本出发,全面考察其小说欲情表现的各个方面,认为郁达夫小说的欲情哲学,最重要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把人的情欲本能,放到人道主义甚至人本主义的高度加以肯定,但同时,郁达夫作为一个道德叛逆者,也承受了巨大的文化负累,他在激烈地反叛旧道德的同时,未能彻底超越集体无意识中伦理情感的价值取向,这集中体现在欲情描写的彷徨和困惑中。早有论者指出“五四”作家带着“历史中间物”的显著特征,郁达夫当不属例外。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小说极易被误读的地方很多,而性及颓废、感伤既是郁达夫作品的内容,也是其作品的形式,更是作者通过叙述技巧与文学阅读之间达成的一种反常化美学效果。郁达夫小说中的“人”是要通过人的自然性内容的露骨表现,完成他对人的社会性的怀疑和“轻视”及对人生悲剧性的体认和思索。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在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最重要、数目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在他的四十四篇①小说中,写到女性形象的有三十余篇。这些形象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郁达夫小说的特色,本文拟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一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先锋作家,是一个生活在夹缝中的人,骨子里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大丈夫气概与小资产阶级的个人情调,共同造就了一个独特的郁达夫。他的感伤既非斯特恩式感伤,又非传统文化中之感伤,这是一种融入了个人灵魂与社会精髓之感伤,是“小我”与“大我”完美结合的感伤。  相似文献   

6.
1985年,北京、富阳两地举行了纪念郁达夫殉难四十周年座谈会与学术讨论会,对郁达夫一生及其创作个性作了应有的评价,确认了郁达夫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作家”[1]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地位.无疑,这为新一轮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同年出现的文学方法草新的浪潮,推动了文学史研究实出文学本身特点、作家研究突出作家自身主体地位的发展,又给郁达夫研究提供了一个符合文学本质、效用的理论视角契合点.之后,《郁达夫研究通讯》刊行,不仅为研究者交流了信息,而且为部分学者、后起之秀提供了“自己的园地…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 ,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 ,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 ,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 ,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沦》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郁达夫向来就是一个复杂的、有争议的“文学现象”。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今,评论界对郁达夫其人其作的认识和评价很不统一,可以说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新时期以来对郁达夫进行了重新评价,具体表现为:1.个人研究论著的大量涌现;2.研究领域的拓展;3.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多元化;4.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发端的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和郁达夫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总是榜上双双题名的。郭沫若曾把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与郁达夫的“卑己自牧”并举,称为中国新文坛的“三绝”(郭沫若:《再论郁达夫》)。可是,有人却认为,鲁迅与郁达夫是无法比拟的。我以为,作为同是一个阵营中的战友,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倡导者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198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第八版上发表了顾家干关于新发现鲁迅致郁达夫的一封信的考证。5月14日,该报又发表善文写的一篇考证。同时,《鲁迅研究动态》总第十三期上发表了王自立陈子善为此信作的详细考证文。可见这封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三篇考证都说西德汉学家马汉茂辑录的《给郁达夫的信》一书收入了“两封鲁迅致郁达夫的信”,其中一封“手迹制版又载1975年9月25日香港《文汇报·笔汇》”,因此而被收入  相似文献   

11.
1923年,郁达夫在《海上通信》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友人对他说:“你在中国的地位,同佐藤春夫在日本的地位一样。”他听了叫道:“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诚然,在谈到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初期小说(1925年以前创作)的影响时,我们不应忘记田山花袋,永井荷风和葛西善藏的名字。而佐藏春夫对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的影响无异远远超出了以上几位作家。用郁达夫本人的话说就是:“在日本现代小说家  相似文献   

12.
从“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意识入手 ,试图从另类角度解读郁达夫小说 ,在“五四”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个性解放、忏悔意识、沉沦意识是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这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作家,却长时间受到了言过其实的非议、批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的笔触伸入到一块“是非之地”,对一代青年的性变态、性苦闷进行了逼真、细腻的描写。郁达夫的弱点在这里,郁达夫的成绩和特色也在这里。没有对青年性变态、性苦闷的描写,也就没有郁达夫的小说,这是郁达夫小说的中心内容,也是评价郁达夫小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作为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杰出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这种独特性和重要性表现在他是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生命文学”的突出代表,是人性解放文学的强有力的提倡者和实践者。郁达夫的创作从人的个体生存出发,“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如疾雷闪电一般突破了封建礼教所设置的人性禁区,深入到生命的最基本层次,叫出了源于人性深处的痛苦和悲哀。他以敏锐的感受力,真挚的情感,惊世骇俗的自我暴露精神,展示出一个被扭曲、被损害的在痛苦中挣扎的灵魂,揭开了一种未被认识到和表现过的人性真实,起到了唤醒人性的作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小说中“色情”描写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郁达夫小说中“色情”描写的争论,是郁达夫研究中长存的现象,数十年来,评论的臧否不一。从最近的研究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大致上可概括为两种意见,其一是说,郁达夫小说中的这些性苦闷的描写,可以说就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是基于对封建道德虚伪腐朽性的认识,是对封建势力的一种反抗”。另一种意见认为:郁达夫是“用了一种全新的态度(带着民主观念,科学精神的人道主义的态度)来看待‘色情’,来处理‘色情’的。”同时也指出:他的“色情”描写,“在美学的意义上,也是瑕瑜互见,精芜杂存的”。显然,前一种评价过高,并且偏激,这既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又不能以理服人。后一种评价实际上是对郁达夫的“色情”描写进行了变相的肯定,但同时又发现了它在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同志在《望远镜中看敌人》中,是这样评价郁达夫一生的:他不仅是“一位有才华、有学识、有良心的作家”,而且“一直在反抗旧社会,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毕竟是一位倔强的战士。”在《再谈郁达夫》一文中,郭沫若同志以赞颂的口吻说:“达夫是完成了一个有光辉的特异的人格的。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沫若文集》第十三卷第500页)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认为“艺术的最大要素”,是“美与情感”.在郁达夫那里,美与情感互为表里、不可或缺,彰显了小说现代化的品格.美与情感的交响,带来郁达夫小说抒情艺术的三大特征:其一,以抒情的方式刻画人物;其二,用抒情的笔调描绘景物;其三,按抒情的要求安排结构.郁达夫抒情小说以独特的审美形态,表现出一种创造的活力和新鲜的风貌,为现代小说文体的革新和构建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无沦在经历或是创作上均和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多次来安徽工作、游历,写下了许多篇烩炙人口的以安徽为背景的作品,不仅生动地勾勒了安徽的地方风物,形象地再现了二十年代安徽的社会生活,而且也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倾向及杰出的艺术才能。本文拟结合“安徽篇”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对郁达夫研究中很少有人涉猎的篇章作一点探索,以期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寓居日本近十年,深受日本文化的熏陶与浸染,形成独特的自叙传抒情风格。郁达夫汲取“私小说”以身边事为题材,艺术的展现自我,具有“自叙性”;同时也受日本审美意识“物哀”的熏陶,感怀伤情,具有“抒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