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民商法文化是先进文化和技术文化,但有其局限性。现代民商法文化蕴含着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先进文化的表现;作为一种技术文化,现代民商法文化表现为准确的定义、严密的逻辑、严格的标准、精确的测试方法等操作性的技术手段。局限性集中表现为私法秩序不利于弱势人群,难以有效控制市场经济活动方式的逐利取向带来的社会风险。晚近以来发达国家出现的民商事立法与社会立法融合的法律现象,恰恰是这种局限性的深刻反映。对现代民商法文化局限性的讨论,绝不意味着否认现代民商法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础调节作用。实现中国梦,法制建设上要求加快发展社会立法的同时,继续不遗余力地弘扬现代民商法文化,以私法社会化的原理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唐孝东 《兰州学刊》2005,1(1):163-166
经济法的价值目标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心.近年来,经济法学者对经济法的价值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经济法与民商法价值比较研究的角度,以经济法与民商法二者的产生、发生和法律本位、价值理性为基础,从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利益、平等、效率、安全等价值理念进行比较研究,这将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了梁小惠等人撰写的<民商法视域下非公有制经济法律规制与保护问题研究>.该书以民商法基本理论为基础,对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如公司治理、企业信用、劳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破产等,分别从制度环境、发展现状、法律规制及保护等方面作了分析论证,同时就现行民商法规范对这些问题的规制与保护中存在的缺陷及完善措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唐思洁 《理论界》2001,(6):54-54
一、民商法的构成 民商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它是由民法和商法两个部分组成。 民法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古罗马把调整本国人民间关系的法律称为“市民法”。“民法”一词于清朝末年从日本传入中国,从此在我国的法制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法是指建立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身份的基础上,直接调整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民法的目的便在于调整市场经济中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在大陆商法历来被视为民法和特制法。从一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出现飞跃性发展,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初具规模的建立健全,让人们对自己的信用状况越来越重视。属于国家信用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信用体系,是解释、证明和查验人们信用情况的依据,只有国家信用体系完善,法律健全,以个人信用作为交易形式才能更加安全、有效地运作。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的法律制度建设,在运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完善解决,才能让信用体系更好地运行和实施。通过以民商法信用体系原则为切入点,分析个人信用体系的体现和现实意义,以及民商法和个人信用原则在融合中出现的障碍,探讨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完善与商法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6.
朱莉 《北方论丛》2008,(3):145-147
经济学分析法学具有自己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体系.就理论研究成果的着眼点和适用领域而言,经济学分析法学既可以作为经济学的流派,也可以作为法学的分支.站在法学的立场上、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对法律制度进行效率评价的经济学分析法学理论是法理学的一个分支.经济学分析法学能够促进法律制度的有效设置和改革,其相关理论研究对于中国现代化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比较CISG和韩国民商法在要约与承诺中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提出在国际贸易中有必要调整三种法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私法领域的又一支奇葩--评《航空民商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贺元骅先生主编的《航空民商法研究》一书于2 0 0 3年1 1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为长期关注国内外航空法发展的数位作者经年累月、上下求索的结晶。洋洋洒洒近2 5万言,凝结成了作为学术信息载体的此书,内容洗炼,却又厚重。诚如著者所言,航空民商法对中国法学界来讲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对其研究论之不多,不成系统,这便是航空民商法在我国目前的境况。笔者虽曾学习法律而欲评此书却生尴尬:虽经几番研读,面对著者渊博的学识,缜密的逻辑,翔实的资料,全新的知识,却是几经开书掩卷,几番坐立,几度踌躇,仍难寻评论切入之点。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是两个重要的法律价值.在微观领域、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初次分配中要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而在宏观领域、计划配置资源方式、再分配中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与此相对应,民商法在微观领域、市场配置资源、初次分配中发挥第一位或至上的作用;经济法在宏观领域、计划配置资源方式、再分配领域发挥第一位或至上的作用.正确认识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不同价值取向对制定、执行法律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WTO法对我国民商法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WTO法对我国民商法提出挑战在加入WTO后,中国如何实现作为WTO成员应有的权益和履行WTO的规则;如何运用WTO法,趋利避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这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勿庸讳言,“入世”以后,WTO法对国内法律制度的影响,尤其对国内民商法的冲击将是巨大的,这可以通过WTO法的下列文件与相关国内法的比较而得到佐证。在WTO法中,诸如《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最后文件》“附件一”中的(1)《多边货物贸易协议》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TRIMS协定),(2)《服务贸易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民商法是建构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演化和发展,民商法日益受到来自市场内部"异化力量"的挑战和冲击,经济法正是克服市场"异化力量"的利器和法则.准此,民商法和经济法是维护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社会利益本位是决定经济法的社会法性质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所谓基督教和儒文化妨碍近现代民商法发展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圣经》和儒典包含了鼓励合法的民商事活动 ,公平、诚实、信用 ,恤贫扶弱等思想 ,对近代的民商法产生了极其深刻和广泛的影响 ,奠定或催生了近现代民商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波斯纳是当今美国法学论坛上少数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法律的经济分析》迄今仍是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最权威性著作.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法律现象背后所深藏着的经济原因,并坚持效率应当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法律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林彬教授,著名中青年法学家、国内法律经济学研究知名学者。学术主攻方向为民商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与经济最直接相关的法学领域,侧重运用法律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该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在从事法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十几年里,周林彬教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被聘为中山大学首批三位特聘教授之一,享受“长江计划学者”特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主体权利包括消费者权利和生产者权利两个方面,它们各自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经济法对市场主体权利实现的禁止、限制和促进,是影响市场主体权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文章通过历史考察,认为经济法对市场主体权利的保障,经过了民商法的补充法阶段、与民商法共同调整阶段和当前的引领阶段,并在现有法律体系下有着特定的定位与作用.在新形势下,经济法应着重在4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社会整体利益保护为原则,规范政府和企业的市场行为;完善经济调控政策与法律,为市场主体权利的实现提供相应的政策法律环境;完善对外贸易法,保障对外贸易市场主体权利的实现;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市场主体权利实现的途径.与此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经济立法任务的完成,将更加有利于市场主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立法的经济学分析李祖明一、立论的基础1、经济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原则同构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属于上层建筑,因此一定社会的经济模式需求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比如市场规则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原生规则,民商法实...  相似文献   

17.
西方法律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经济学坚持效率应当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法律经济学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法律在当代的基本使命。  相似文献   

18.
波斯纳法律经济学坚持效益应当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法律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与经济学分析范式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形成、运行及效果,是法学与经济学互动融合的产物.跨学科研究范式和法与经济学自从产生就存在逻辑勾连,经济属性、发展本位、效益价值以及限权理念和法与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契合决定了法与经济学分析范式在跨学科研究中的适用.这种适用对于丰富经济学与法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强化经济学与法学的当代使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法律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理性选择理论的内涵至少可以具有四种,即解释性含义、预期效用含义、自利含义和财富最大化含义。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对理性选择理论提出了诸多反证,如有限理性的反证、有限自利的反证等,并由此对传统法律经济学分析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正因为存在诸多反证,使得建立在理性选择理论基础上的传统法律经济学分析显的并不那么可靠,社会规范理论由此产生并作为理性选择理论的补充而日益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