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哲人的食鱼习俗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自古以来就繁衍生息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流域,世世代代以打鱼为生,以鱼肉为食。当你步入赫哲家庭,你会看到,每桌菜上都有丰盛的鱼。赫哲人的鱼菜做法十分丰富,光生食的就有杀生鱼、冻鱼片、刨花...  相似文献   

2.
浅谈赫哲族的交通习俗李伟佳唐戈姜洪波交通是作为民族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存在于各民族共同体的,赫哲族的交通习俗同样循规守矩,掩映于该民族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过程中,并以多视角的透视形式折射着该民族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时代主题。本文拟以时间为主线,对赫哲族不同...  相似文献   

3.
关于赫哲族早期的图腾崇拜物,学术界目前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如龙、鹰、虎、熊等。这也不足为奇,一个民族是完全可能有若干种图腾崇拜对象的。笔者认为,赫哲族先民曾经也以鱼作为图腾崇拜物。现就这一问题作些粗略的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鱼与赫哲人社会生活的关系 赫哲人居住在我国东北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地带。这里河道纵横,江流宽稳。所以赫哲族的社会文化与水有一定的联系。有水必有鱼。该地区盛产各种鱼类,以鳇、鲟和鲑鱼(大马哈鱼)最为著名。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赫哲人在食物结构上与其他少数民族相差殊异,成为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浅析赫哲族饮食习俗的演变姜洪波薛梓奇赫哲族饮食与其自身的民族发展一样,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在延续千年的社会变革中,赫哲食饮同样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体现出社会嬗变中的不断进步性,本文拟就不同时期的赫哲族饮食作粗浅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不吝赐教。自然...  相似文献   

5.
人们看见爬行的小虫,便会产生恶心感,然而却有人以食用昆虫为乐事。我国的贵州农村,人们最喜欢烧蜂窝,将蜂肾取回家炸熟作为饮酒的好菜。华北农村有不少人爱吃蝗虫,斩头拔翅,挤出内脏,在盐水中浸泡,捞出后置於烧热的乾锅中烘烤,不一会变成了焦黄色,即可象吃花生术那样,又香又脆。日本人所食用的昆虫达五六十种。在长野县,那里的人将昆虫捕捉后,通过烧、煎、炒、煮等方法调制食用,他们最喜欢吃的是雀蜂幼虫、螺虫、青虫、蛾虫与蚕虫,甚至把幼虫混问在大米中一起烧成饭。泰国人吃虫十分讲究,他们吃回鳖,则足选择雄的吃;吃金…  相似文献   

6.
与鱼共生赫哲族渔文化文/奇河吃的是鱼,穿的是鱼,唱的是鱼……鱼骨做成了纽扣,鱼皮制成了帽子、烟荷包与背兜……跳神的萨满穿着鱼皮神衣面对苍穹。这就是赫哲人———在精神上与鱼融为一体的民族。他们仅凭水面的波纹就能判断水下的鱼种;叉鱼时,不仅叉叉命中,而且...  相似文献   

7.
满族,是我国的北方民族.他们很早就生活在东北的广大地区,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其势力逐渐强大,后来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 满族人是不食狗肉的.相传,当年努尔哈赤遇难时大火烧身,一只大黄狗在水中沾湿了毛在草地上滚灭了火,救了他.努尔哈赤当了罕王以后,为了报答"湿草之恩",就规定满族人不准吃狗肉.这是有些传奇色彩的传说.  相似文献   

8.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祖国东北边境,即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流域地区。这里山河秀丽,物产丰富,为赫哲人的生存提供了优裕的自然条件。“赫哲”一语,含有“江边上的人”之意,说明赫哲人长期沿江而居,以渔猎生活为主;同时在渔猎之余,赫哲人还兼行采集,即从天然的野生植物中开拓食源,以植物的根茎叶果作为补充食物。采集曾是人类早期的原始经济生活方式之一,赫哲人的采集生活,无疑  相似文献   

9.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解放初仅有300余人。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今日的赫哲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仅从人口来看,第三次人口普查赫哲族已有1476人,比解放初增长492%。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赫哲族人口为4245人,比解放初增长1415%,人口发展速度很快。今日赫哲族不仅在人口数量上有所发展,人口素质亦有很大提高。人口数量的增加与素质的提高与族际婚有着密切的关系,各民族人口数量、质量及其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民族的存亡和发展,因而可以说族际婚使赫哲民族获得了新的活力,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赫哲族鱼皮制作工艺虽然几近失传,但赫哲族造物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生态环境与历史进程中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具艺术价值,赏析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禁忌是人类最早的社会规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禁忌的含义、起源及赫哲族生活中的几个禁忌现象的阐释,论述了禁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居建筑是泰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泰国之行,我们先后对位于泰国东北部的沙空纳空府甫地拍晨村、乌汶府的八塘村,素辇府的朴潘村、扳朗村、梭朴列村,黎逸府的瓦福村、玛哈萨拉堪府的依肯塞村,加拉信府的傩甘才村、那克勤斗村,莫拉韩府的吊村等10个村的民居建筑及其居住习俗进行了考察。 1、村落分布由于相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条件和传统文化模式的原因,泰国东北部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3.
清代至民国时期,赫哲族通过与满族、汉族等周边民族的交换活动,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引进其先进的生产工具,改变了赫哲族传统的渔猎生产方式和分配形式,增加了赫哲人的自主交换意识,推动了赫哲社会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赫哲族成员贫富两极的分化,并使阶级差别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14.
古代赫哲人多采取比武招亲的婚姻缔结形式,近代男女青年结婚则以父母包办为主;婚姻缔结过程非常繁琐,具有与古婚俗迥异的行为特点.透彻理解近代赫哲族婚姻的类型、缔结形式及主要特点,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由古婚俗向近代婚俗转变的历史脉络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5.
赫哲族鱼皮服饰及其制作工艺的传承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巨变,赫哲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处于弱势地位的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受到巨大冲击,濒危态势日益加剧,鱼皮服饰及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备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的苏里德及其祭天习俗李自然以往,蒙古族人在大门旁(或蒙古包前)都立有苏里德神杆(亦称嘿莫瑞)。现在鄂尔多斯地区,一般蒙古族人家仍立此杆,至于该文化现象的象征是什么,则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此现象与蒙古族祭天习俗有关,即此杆象征...  相似文献   

17.
<正>“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伴随着一曲婉转悠扬的《乌苏里船歌》,我们来到黑龙江抚远市,近距离感受赫哲族鱼文化系统。抚远,在赫哲语中意为“金色的鱼滩”。因地处中国陆地最东端,抚远是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之美誉。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于此,丰富的水域资源使这里成为鲟鳇鱼、大马哈鱼的家园,也哺育了以渔猎为生的当地各族群众。  相似文献   

18.
鼓本身是一种民俗事象,土家族的信仰、礼仪、生产和生活习俗、节庆、娱乐等等,无不涵蕴着鼓文化的内容。鼓与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和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本文通过对鼓文化事象的研究,试图深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黎族支系之一的美孚黎丧葬习俗可从葬式和葬仪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传统美孚黎的葬式分为"远葬"和"近葬"两种,随着社会发展,家族墓地的"近葬"葬法成为现代美孚黎的主要葬式习俗。文章以海南省西方村美孚黎的"近葬"为个案,对其丧葬仪式从入殓、出殡、下葬、引魂、做七、封土、同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记录,揭示黎族文化中灵魂不死,鬼无处不在;祖先鬼最大;人鬼两界的二元对立统一等独具特色的鬼魂观念。  相似文献   

20.
苗族的恋爱婚姻是比较自由的。其恋爱的主要方式是群体式。透过它,我们不仅可以洞察出苗族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苗族的心理素质,而且可以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些轮印。 一、群体的产生及其初期活动 苗族青年在恋爱中,喜爱结成一个个小规模的群体。这些群体一般由同寨青年自发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