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信社交软件的兴起,无疑创生出微信社会情境。通过微信言语的多重互构行为,老年个体身份得以建构,进而以自我呈现、自我构念行动实现了老年个体的自我身份认同感的提升。在微信社会空间中,“虚拟在场,现实缺席”的社会情境让老年个体的在场感和家庭群体感得到增强;“微信群”得以建构成员平等对话的空间,消解了传统代际权威;家庭成员“红包游戏”的互动体验进一步消解了传统代际间的仪式感。老年个体以图像符号的表情包语言重塑其话语表达逻辑,同时以转发链接来建构新的对话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依托于其内在服务性功能,老年个体的社会参与行为得以提升,其微信社会身份亦被重塑。  相似文献   

2.
表情包在当今网络社交生活中因为具有醒目性、求异性、社交性、便捷性和利益性等特征而广泛活跃于各大平台,但是也存在一些传播失范现象,带来传播低俗文化、传播攻击性文化以及侵犯肖像权等问题,借鉴“河长制”治理模式对表情包传播中的失范问题进行规制。研究认为,“河长制”治理模式既强调统摄各个环节以建立首尾衔接、环环相扣的治理链条,藉此形成对表情包的闭环治理,又强调综合运用法律监管、技术监管、行政监管、自我监管等治理手段,藉此形成对表情包的协同治理。研究还认为,应当由相关政府部门担任表情包“总河长”,统筹管理表情包的有序发展;表情包制作者、使用平台及大众担任“河长”,分别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全民监督等方面对表情包进行有效治理,从而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进行访谈,聚焦摆拍po图和聊天互动这两个最主要的线上行为,探究线上、线下个体行为的差异,并分析了摆拍po图“文化”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把摆拍作为社交礼仪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线上聊天互动时“熟”得快的原因是“代入感”的存在,人们对关系“熟”的感知也存在线上、线下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公司、组织的内部沟通都会通过微信进行。那么,你会线上沟通吗,微信沟通需要讲究哪些礼仪呢?近日,浙江一网友发帖,称他与领导微信聊天时回了一个“嗯”,结果被领导批评不懂微信沟通礼仪。无独有偶,长沙某公司员工在工作群里回复了一个“OK”手势,结果被批“不懂规矩”。  相似文献   

5.
网络表情包作为人际交往的非言语符号日益活跃,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本文运用行业观察和理论思辨的方法,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传播技术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网络表情包兴起的主要原因,总结概括了网络表情包在五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别为精神上的狂欢化和戏谑化,题材上的热点化和新奇化,形式上的图文化和动态化,生产上的细分化和自制化及市场上的平台化和产业化的特征及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一场在海外社交媒体发生的"表情包大战",让人感叹表情包的作用,已经强大到可以用来"骂人"了。"骂人"其实是"表情包"的基本功能之一,这次"表情包大战"的看点在于,它升华了表情包,让其成为不同观点、不同思想的承载工具。照此发展下去,大胆  相似文献   

7.
微笑是人类独特和微妙的一种面部表情,是人类的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和语言一样烙有民族文化的印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在交际中“微笑” 的规则也不相同.本文从交际的角度探讨了“微笑”在俄汉民族文化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网上买包子     
张三是个不折不扣的网虫,一天不上网就浑身不自在。他坚信,网上除了聊天、游戏以外,一定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存在。因此,他每日在网上找奇怪的趣闻浏览,找新奇的东西试验……目前,他热衷研究的时髦玩意儿是网络购物。昨夜,张三上了一通宵的网,次日直睡到黄昏方醒,醒来顿感肚中饥饿。光棍一根的他,发现冰箱内已弹尽粮绝,忽然想到:“我何不试着在网上买几个包子吃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烟波浩淼的网络大海中,张三终于搜到一家名曰“包打天下”的网站。啊,这里的包子品种真多!有牛肉元葱包、羊肉胡萝卜包、酱肉鲜菇包、鲅鱼丝包……每种包子都配有精美的图文说明,张三看得馋涎欲滴,恨不得双手插进显示器。  相似文献   

9.
在眼花缭乱的广告中,对一种所谓“包”字广告,应特别注意,什么“三包、“四包”、“五包”。结果是一“包”也兑现不了。比如,我屯去年有两个农民,从河南省某县购进两份咖啡豆种子,其广告上说:包出苗、包开花、包结果实、包成熟、包回收。种款赊  相似文献   

10.
除了聊天、朋友圈、小额支付,微信还有什么功能?其实微信有很多功能大部分人都不常用到,很有用的几个小功能虽说丰富,使用率也不高. 朋友圈精选.身边越来越多人使用微信的朋友圈,但是分享的内容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包括心灵鸡汤、微商营销、个人感受等等,"一周朋友圈精选"的功能相当于帮用户过滤朋友圈,所以这个功能还是颇具实用性的.点击微信上方的搜索栏—朋友圈—输入"一周朋友圈精选",你再看到的基本上就是朋友的原创内容啦.  相似文献   

11.
青禾 《今日南国》2014,(11):59-59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博火了几年以后,微信也开始异军突起,大有反超的趋势.有人调侃称,微信“朋友圈”自横空出世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两大神秘江湖帮派:养生党、鸡汤党(心灵鸡汤).这两大帮派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折腾人类的日常食物,二是折腾人类的日常生活,三是折腾人类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微信是一种即时的多功能通讯工具,也是一种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社会化媒介,更是一种网络营销 手段,其传播学方面的正面意义与社会价值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在对网民的行为文化影响方面,微信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文章将从传播形态、营销方式等方面,就“微时代”网络行为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苏瑾 《新天地》2016,(3):42-43
家庭徽信群里代沟大 “叮咚!”手机提示音响起,小张不用看就知道,老爸老妈又传微信群过来了. 退休后,老妈这两年迷上微信群,动不动就把老同事群、家族群里收到的信息转给离家赴北京工作的小张.一开始是提醒她诈骗集团的新手法,接着是劝世文、养生秘方、励志故事连发,最近则疯传搭配莲花或风景图片的格言及心灵小语,最下方还一定会加上一句“认同请转发”……  相似文献   

14.
赵乾海 《老友》2014,(1):45-45
正一天,我正眯着眼睛用手机打字发短信,孙女见我吃力的模样,掏出手机问我:"爷爷,何不用微信呢?"说罢,她按住"说话"键:"您好。"很快,对方回音:"您好,有事吗?"我见微信如此神奇、快捷和方便,当天下午便新购了一部智能手机,快步跨入微信时代。微信不但能一对一聊天,还能建群进行多人聊天,并且只有同一群内才能看见第三方评论,私密性较好。因此我将老伴、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外孙,以及在深  相似文献   

15.
城市表情     
何申 《社区》2002,(16):34-34
电视台邀我做节目,题目是谈“城市表情”。我就想起曾在外地一饭馆就餐,如厕需去街道对面的收费厕所,一男服务员领路,收费的大娘指着我们喊;“干什么的?”男服务员说:“吃饭的。”大娘挥手说:“进去吧。”我们倒是把上厕所的钱省了。但个个表情都不自然,想笑笑不出来,再逛那风景挺不错的城市,心里便有一点不快。于是我想,城市跟人是一样的,她也应该有表情。她的完美的设施,文明的用语,优雅的环境,就是她的表情,而且是实实在在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的表情。城市与乡村的表情原本是不一样的。鲁迅在《阿Q正传》里写阿Q从城里回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14年的马年春节“微信红包”一炮走红,漫天飞舞的“微信红包”让大家为之疯狂.在玩乐的背后,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互联网世界带来的奇妙变化,不经意问改变了我们曾经熟悉的生活方式,而且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模式颠覆着我们未来的生活.微信“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生意做到了微信朋友圈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感到微信巨大的影响力,扎堆投进微信的“怀抱”.  相似文献   

17.
最近,“断舍离”在微信朋友圈很火.这一概念原意为鼓励“放下心中执着”,有人将此融入日常生活:舍弃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的确,“断舍离”折射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反“四风”有些不适应,觉得不如以前潇洒自在.有的领导干部内心里计较于位子、票子、待遇等实际利益.有的工作起来拈轻怕重,敷衍塞责,有好处就上,见急难险重就避,见矛盾问题就躲.凡此种种,多源于欲念膨胀而责任缺失.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私欲、私念多而拖住了前行的脚步、压住了奋飞的翅膀.为官从政者,少些欲念,反而会变得更轻盈,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8.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看到作文考题,我想起这首歌。半年来,每当听到这歌声,我心里总有惶惶的感觉。歌声让我想起父母,想起一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  相似文献   

19.
近日,微信朋友圈里不断有人发来这样的信息:“我也试试看,又删了12个人,节约了94M的空间!不要让拉黑你的人占用你的空间,您也试试吧,复制我的消息,找到微信里的设置、通用、群发助手,全选复制粘贴消息发送就行,谁的名字变色了,删掉就行!” 这条微信以前就在朋友圈中出现过,只不过现在又加了一句“又删了12个人,节约了94M的空间”的话,让内容更有迷惑性.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1日,微软MSN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将在美国启动一项名为“I'm”的计划。“I'm”的意思是“I'm making difference”(我是与众不同的),只要MSN用户在自己的名字中加入一段文字,就会显示出这个绿色的“I'm”图标,好像为自己的MSN名字戴上了一顶独特的帽子。戴了“I'm”绿帽子的MSN用户只要和别人聊天,MSN就会从用户聊天界面上获得的广告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捐助给包括“美国红十字会”、“探索和保护这个星球俱乐部”、“美国地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在内的若干个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