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始终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观念和文化信仰的作家,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发表于1935年的短篇小说《断魂枪》,堪称老舍文化小说的扛鼎之作.本文通过对老舍文化性格及文化立场的分析,将老舍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立场与《断魂枪》的深层文化意蕴进行比照,对小说《断魂枪》的文化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作案、断案的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尽管公案小说后来被侦探小说取代,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水浒传》在题材方面存在大量的公案故事,客观上,《水浒传》在艺术创作上对前代公案小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从公案小说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探索《水浒传》对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这对公案小说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水浒传》对后代小说影响方面的研究都会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不是公案小说,也不是公案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它却包含了丰富的公案因素。分析其中“公案”的内部构成情况、探析《水浒传》如何融合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以及进一步研究“公案”在《水浒传》中的叙事作用,对于研究话本小说如何过渡到长篇白话章回小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个概念,在社会和文学上表现着不同的形式和意义。老舍的《断魂枪》体现了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所出现的新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谱写了一曲对传统文化的挽歌和对现代性的深层追求。从对中国社会和文学的现代性理解的角度,通过《断魂枪》中的人物形象、文章结构、叙事方式和老舍对现代社会多层次的思考等方面来粗略地解读《断魂枪》所体现出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既包含着“公案”因素,又存在着侠义小说的因素,实际上它为后来公案小说的发展以及为公案侠义小说的合流奠定了基础。清代出现的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三侠五义》等作品,继承了《水浒传》中侠义与公案结合的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转化了侠义精神,成为从《水浒传》中分化出的一个新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6.
言及侦探小说,中国亦有之。譬如传统公案小说中的包公案故事,从元代舞台上包公断案的杂剧到明人辑录的《龙图公案》一百则,其情节便几近于侦探性质了。还有描写康熙年间名臣施仕伦断案的《施公案》,也涉及不少侦探推理情节,而且形式上成为长篇小说,不再像《包公案》仅是短故事的辑成。(按:古代公案小说中还有《彭公案》、《海公案》等作品,但多为传记性质,又  相似文献   

7.
明书判体公案小说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文体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书判体公案小说集很值得注意。但它们的编刊年代大多不明,因此难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根据成书时间和撰述情况,《诸司公案》标榜为《廉明公案》的续书,而《明镜公案》又标榜为《廉明公案》和《诸司公案》的续书,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简单。通过文字比勘,《详刑公案》应当是《律条公案》和《详情公案》的源头,《律条公案》和《详情公案》很可能都是根据《详刑公案》各自改编而成,只是《详情公案》比《律条公案》与《详刑公案》更接近。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这批书判体公案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了它们在公案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在清末随着西方小说的译入而渐趋式微,随后双水分流,一部分摒弃侠义成为侦探,一部分摒弃公案成为武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公案小说《狄公案》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别具慧眼地从中国古代小说中将《狄公案》译为外文,又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自己的侦探小说《狄公案》系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中国的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之间的渊源离合的最佳案例。  相似文献   

9.
《断魂枪》是老舍短篇小说巨制。通过这篇小说,老舍阐发了个人对民间武侠文化继而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希望而不是悲观;民间武侠文化应该追求的品格是神勇而不是血勇;民间武侠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节侠而非义侠。  相似文献   

10.
《鹿洲公案》,原名《公案偶纪》,是蓝鼎元在狱中回忆记述知潮阳县期间审判的案例,自刊刻以来,颇受各地吏员称许,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清末,有人将《鹿洲公案》改名为《蓝公奇案》,与《包公案》、《施公案》合并为《三公奇案》印行,民国初年亦有书坊以《蓝公奇案》等名称印行。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或以风俗史料视之,或以古代法学材料视之,或以文学视之,各因所需,论述不一。其中尤有学者因为《鹿洲公案》曾以小说之名印行,于是将错就错,将《鹿洲公案》定为文言公案小说,并据以论述。有见及此,笔者乃溯源求本,考述《鹿洲公案》之成书、刊行及名目变异,如何由史入稗,评论学术界对于此书存在错误的文本认知,并参以各种研究论述资料,详加辨述,以厘清《鹿洲公案》的文本性质是史部著作,不应归属为公案小说类。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在宋元话本中水浒故事单行本的基础上,再结合历史,进行集中概括、丰富起来的白话长篇小说。因其内容方面是由多个公案故事联结起来的,所以尽管《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跟公案小说又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在题材方面,《水浒传》整合了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的特点,又在客观上加深了某种题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成型于20世纪40年代,其作者高罗佩通过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使得该系列小说既有对传统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其的改进与创新。高罗佩通过融合中西方同类型文学的创作模式,让《大唐狄公案》一经出版便广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公案/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深入探讨高罗佩笔下此系列小说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好逑传》一书具有重要价值。但学界梳理小说史时对《好逑传》的类别归属问题却颇具争议。判别《好逑传》的类别归属,应以作品中主要题材的归类和作品的结构布局方式为判断依据。《好逑传》中的公案性与侠义性题材均有明显体现,并与才子佳人小说、英雄儿女小说有较大不同。将《好逑传》归为侠义公案小说是较为合理的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白话侠义小说与白话公案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源头始于南宋话本体公案小说,当时数量很少,仅有《青面兽》、《花和尚》等几篇。明代时白话侠义小说有10多篇,清代时借以清官断案为中心的公案小说、白话侠义小说获得新的结构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肇自宋代话本,至明中叶后面大兴,一时间出现了《廉明公案》、《详刑公案》、《律条公案》、《明镜公案》、《百家公案》、《龙图公案》等诸多公案小说集,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叙写包拯断案故事的《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它们将许多与包拯毫不相干的断案故事汇于他的名下,借这位著名的人物以扩大影响;反过来,形形色色的断案故事又使包拯变成一个无案不断的传奇人物,其影响一直波及到近代长篇小说《三侠五义》及诸多包公戏曲。本文试将它们放在一起略作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在《水浒传》中的侠客义士身上,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一种反叛与撼动。清代的公案侠义小说中,则是出现了反《水浒》的侠义精神的倾向。本应是游离在统治阶级之外的侠客们被纳入了统治阶层之内,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小说中的侠客义士们忠君色彩大为浓厚,而为民、爱民思想相对淡化。侠客的"义"重于生死的观念被"忠"高于一切的思想所代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是清政府针对时局采取的政策与手段对小说的影响,也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某些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侠义公案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本身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7.
结合有关史料和具体作品,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产生和发展置于时代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将其视作一个与社会诸种文化要素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从而认定公案小说成熟与完备的时间应该是在宋元时期.同时还对公案小说成熟于唐代的说法提出质疑和反驳.  相似文献   

18.
"公案"辨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案"一词的含义,从官府摆放和处理文书的几案,被引申为官文书,再进一步引申为案牍.宋人正式把讲述官府断案故事的"说公案"归入"小说"类,使"公案小说"作为一种题材类型得到正式确立.此后,公素小说经历了重要的演变.明公案小说集标志着公案小说文体的初步形成,清代的章回体长篇公案小说体现了公案小说的成熟,而晚清的长篇公案小说则反映出借鉴翻译侦探小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摘要]荷兰高罗佩著《大唐狄公案》摒弃中国传统公案小说道貌岸然的话外之音,一改加诸涉案女性身上精神枷锁式的描写方式,以西方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揭示难堪的社会地位带给妇女的悲惨命运,并以平等的态度将涉案女性还原为有丰满心理活动和正常人生要求的社会群体,首次使中国公案小说题材混融东西方人文芬芳,令作品流传效果远超传统公案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卓越的文化传播影响。本文即对比中国本土《狄公案》等传统公案小说,探析高罗佩在涉案女性描写中所融入的女性主义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20.
以小说为代表的作品文类中,人物形象由具体的语言形象构成,二者又都取决于作为一种修辞美形象的汉语形象是如何在具体的作品中被塑造的。本文以《断魂枪》口语式语言为例进行分析,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主要从语音形象(音节和字句组合、韵脚、拟声摹状词和叠音词)、文法形象(语词、句式)、辞格形象(比喻、夸张、别解等)、语体形象四方面来构成作品的汉语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